困境与突破: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31 21:20黄千千阎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困境新时代

黄千千 阎静

摘 要: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数量规模、能力被认可度等方面有了新的显著变化,女性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领域中的代表性、科技决策中的话语权、科技职场上的发展等方面面临困境,其中女性自身的生理条件、不完善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政策、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等因素影响了女性参与科技工作。聚合女性自身、国家、社会三者力量,从强化女性科技工作者自身的信念和能力、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创新、优化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等出发,可以突破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遇到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困境;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122-0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最直接力量,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普及,女性从事科技事业的机会越来越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尤其进入新时代,女性在科技领域不断崭露头角,成就备受瞩目,如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2017年刘红担任“月宫一号”总设计师、84岁的张弥曼院士2018年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20年陈薇院士带领团队获得中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这些都是对当代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能力和所做贡献的承认及肯定。因此关注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现状,了解影响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的因素,找到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效能的实现路径,对于进一步彰显女性在科技领域的作用、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变化

(一)女性科技人员数量持续增加,超过同期男性和总量增速

根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及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统计,新时代以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数量持续增加,2018年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为657.13万人,其中女性R&D人员176.02万人,占总量的26.79%。相较于2017年,中国R&D人员总量增长5.8%,女性R&D人员同比增长6.0%。2015—2018年间中国R&D人员总量、男性R&D人员和女性R&D人员数量分别增长了20%、19%、21%,女性R&D人员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男性和人员总量的增长速度[1]。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及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二)女性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不断上升,被认可度高

在现有政策支持下,近几年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请和资助上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对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女性获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与2015年相比,2019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女性申报占比从47.67%上涨到51.48%;资助占比则从40.81%上升到41.13%。随着项目层次与难度的提高,女性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的申报和获资助比例较之青年科学基金有所降低,但是资助占比增长更为明显,分别增长5.42%和4.93%,且资助比例基本都大于当年的申报比例[2]。由此可见,女性在相同条件下获得资助的成功率大于男性,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女性更容易被认可。

二、新时代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女性在科技领域中代表性不足

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使得当前女性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但就高层次科技领域而言,女性人员偏少、职位偏低,女性缺席现象较明显。根据2019年12月的数据统计,中国高层次水平中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中女性院士只占院士总数的6%[3],同年中国科学院增选的64名院士中女性当选6人[4],中国工程院增选的75位院士中女性院士也只有6名[5]。除此之外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科技人才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也远低于男性,差异非常显著。在科技领域中女性能够发展成为代表级人物的数量不多,一方面是选择学习理工科专业、从事科技工作的女性人数本身少于男性,有潜力的女性在高校学习阶段可能被性别偏见、刻板印象所影响,从而放弃学习理工类的专业,在选择和發展空间上受到严重限制,源头上造成了女性科技人才的不断流失;另一方面是与其他职业的女性相比科技领域中女性工作者的晋升难度更大,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有些女性奋斗到一定阶段后会选择放弃继续科研,而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家庭或者其他方面,导致后期女性在科技领域的高层次队伍中占比不大,代表性不足。

(二)女性在科技决策中话语权缺失

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是衡量女性地位和社会进步的尺度,是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人数与日俱增,科技领域中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女性的身影,但是与男性队伍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科技管理和决策层面,女性的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数据显示,2020年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委会25位委员中,女性委员只占20%[6]。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的统计可以发现,2015—2017年全国及省级学会理事会中女性理事人数都有所增多,全国学会中由4 626人变为4 915人,省级学会中由38 580人变为43 892人,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小、增长速度较慢,三年间全国学会中占比仅从13.43%升到14.16%,省级学会比例从16.15%升到18.54%,远低于其中男性理事的比例[7]。中国女性在科技决策和管理方面的话语表达还不足,要想达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到2030年在任何决策层里达到性别平衡的目标[8],中国还需在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要通过立法规定性别配额,加大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保障女性在决策层的占比,使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三)女性在科技职场中发展不利

在国家男女平等政策的执行下,宣传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已经有所成效,但是社会职场中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在科技领域择业时曾遭受到性别歧视的人数占比达31.7%,晋升时有此感受的占21.3%,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就业、晋升时受到性别歧视的比例存在差异,其中30~34岁最高,分别为36.1%、25%[9]。除此之外,现行的分配机制也不能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知识性劳动成果的价值,高校及科研院所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集中地,她们的薪酬福利与企业同行相比缺乏竞争力,生活的负担加上同行的比较导致心理落差增大。高校理工科的女性教师与其他科技工作领域的女性相比,除了申报科研项目外还要进行日常的教学任务,有些还担任学业导师等相关工作,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时常会感到两者难以平衡。有些高校女性科技工作者为了迎合人才评价制度,在发表学术论文上花费过多时间,甚至为了论文产出而减少教学投入,影响教学质量,这些都显示出女性在科技职场中的发展受到一定阻力。

三、制约女性参与科技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种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新时代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不例外。对制约女性参与科技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女性自身生理因素影响

与其他工作不同,科研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中断后重新进入会非常困难。女性在进行科技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怀孕生子特殊时期,减少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这是影响女性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此期间女性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减少工作量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生育孩子上,这个年龄段又恰好是女性在事业发展上的最重要的奠基时期,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可能会因此错过。作为女性有独特的生理期,有些女性在生理期的反应特别强烈,特别是科技领域科研压力更大、实验任务更多,女性独特的生理因素会导致她们比男性脆弱,这些对其工作都是一种影响,因此在重大科研任务的分配和职位晋升上单位会更加看重男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竞争优势稍低。

(二)社会传统思想中对女性的角色定位

中国一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但就目前而言社会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女性发展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的传统妇女观念,并且男女之间经济收入存在差别,一定程度上使得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社会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定式往往把养育子女、承担家务劳动等看作是女性的天职,而科学研究长期被看成是男性的事业,在科技领域内男性作为主导的情况下,外界对于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发展事业并不看好,这进一步加剧了她们在事业发展上的劣势地位。尤其是部分女性自身长期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认为男性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女性负责相夫教子。这些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在遇到工作中的晋升抉择或者困难时不自觉产生退缩想法,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不高,动力不足,在竞争中制约了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

(三)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落实尚不完善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针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专门提到要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随后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文件也为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成长做出了重要指导,但在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培养女性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调整对女性相对友好的评价机制和晋升机制、集中于支持女性特殊生理需求等可落实的倾斜性政策仍然较少。有些规定设置针对性不够,比较模糊,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缺乏具体的落实性措施,将对促进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难以真正产生效果。同时,政府各部门在实际的执行上没有完全做到推进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进一步参与科技工作。

四、突破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中国女性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在参与科技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来自社会和其自身的诸多挑战,国家不仅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促进女性的科技参与,还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女性自身、国家、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切实解决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强化女性科技工作者自身的信念和能力

要提高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拓展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在科技工作中发挥出女性的独特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其自身。首先,女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存,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女性要增强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独立进行创新研究,在自身工作领域发挥出女性特有的性别优势。最后,“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10]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学习理解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蕴,自觉地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科研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科技工作者有时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一定成就。因此,女性要不断强化自身信念,坚持把科学家精神贯穿科技工作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单纯的职业选择转化为一种事业追求,这样有助于调动自身积极性,提升向上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创新

“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1]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女性在科技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未来投身科技领域的女性数量将持续增长,女性在创新创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是必然的历史趋势。这将迫使我国的社会性别政策不断完善,为科技女性平等地参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12]首先,要在法律源头上消除性别歧视,建立完整的体系来保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执行,确保女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切实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是女性在科技领域获得发展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加强关于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设立明确的具体机构去执行惩罚措施。其次,关注女性特殊生理需求,把对女性的倾斜性政策落实到位。2020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婦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强调:“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13]因此在考虑到女性会有2年左右生育时间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女性参选基金项目的年龄,适当延长在研项目的结题时间。最后,在国家层面设立创新启动女性专项计划,例如“帮助生育后女性科研人员重返岗位基金项目”“仅由女性科研人员申请的基金项目”,这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支持计划将给予女性创新创业切实有效的支持[14]。

(三)优化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

推动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并不能只靠科技界一方努力,而是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习近平于2020年9月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10]在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阶段,教师应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实行平等的科学教育,国家要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更多的女性有接受高层次专业教育的机会,为壮大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打好基础。根据女性人才发展规律,把女性在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女性进行科学探索,培养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女性科技人才奖励方面,国内专门设立了“CCF夏培肃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等奖项,应扩大这些奖项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女性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增加对其物质奖励的同时,注重增强精神激励,以此提高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自信心和投身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在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舆论宣传上,要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宣传,形成尊重女性人才的社会文化环境,利用多种传播媒介,树立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形成一种榜样力量,提高社会公众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度。

近几年,国家为广大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科技领导岗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中处处可见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妇女的新时代,是追求自身解放和进步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15]尽管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但女性正在努力克服来自自身的挑战,国家和社会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支持。未来应增加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相关调研,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发展特点,解决女性人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有利于女性在科技领域进一步发挥“半边天”作用,推动女性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2019)[EB/OL].中国年鉴信息网.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历年的年度报告[EB/O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性别比例[EB/OL].中国科学院学部.

[4]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EB/OL].人民网,2019-11-22.

[6]  2020年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委会委员[EB/O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6—2018)[EB/OL].中国年鉴信息网.

[8]  聯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EB/OL].联合国公约与宣言检索系统,2015-09-25.

[9]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7)[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10]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002).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秦佩恒,李静,姚作芳.科技女性参与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J].科技与金融,2019,(3).

[13]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02(002).

[14]  李睿婕,赵延东,马缨.新时期女性科研人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科技中国,2018,(4).

[15]  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8(003).

[责任编辑 晓 群]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困境新时代
跟踪导练(一)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