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

2022-04-01 01:53○左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潜江市应急精准

○左 乐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当前,我国境外输入疫情压力很大,国内个别区域的散发性疫情又以常态化形式出现,社会治理步入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既是应对后疫情时代挑战的需要,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一、疫情防控为社区治理提供的有益探索

湖北省潜江市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采取果断措施、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成为了湖北省除神农架林区外确诊病例最少的地市。在全国“动态清零”防疫目标保持稳定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总结潜江市在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经验,可为其他地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共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面对社区人手少、人口密度高、管控难度大的问题,潜江市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以“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城内30 个社区组建临时党总支、在138 个网格(小区)组建临时党支部,5000 余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充实了基层力量。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医生、警察、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工、物业人员、志愿者等社区多元力量得以整合,组建了联防联控工作队,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二)以宣传为抓手全民参与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潜江市着力抓好宣传引导,以思想一致推动步调一致。紧扣疫情发展进程、聚焦群众关注热点,打造了“线上”“线下”综合覆盖的宣传体系;编制通俗易懂的防疫口诀,融入手机铃声、电视广告、横幅标语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掘并宣传抗疫中可歌可泣的鲜活事例,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知悉政策、做好防护,激发了共鸣,画出了抗击疫情的最大“同心圆”。

(三)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

潜江市始终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想方设法保障与配送社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组建车队服务必要群体的出行,时刻关注孤寡老人、孕妇、孤儿、精神障碍者等特殊群体的民生需求,做好学龄儿童的在线教育、群众的心理疏导等工作,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

(四)以数字为助力智能支撑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健康码、行程码、人脸识别、5G 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潜江市以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推进零散、孤立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整合信息、合理调配资源。着力培养社区工作者收数据、录数据、用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开发返潜来潜申报平台、四类人员数字台账、用工务工意愿征集等多项数字化治理手段,实现个人行程可溯、状态可查,为社区管控潜在风险、溯明传播链条、统筹复工复产、实现精准防控提供了可能。

二、后疫情时代的社区治理短板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防控走向常态化和精准化,“战时”机制逐渐过渡到“平时”机制,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但部分地区仍在简单沿用、套用老一套,用老办法、老经验去适应新形势和应对新问题,暴露出诸多治理短板。

(一)应急机制不够完善

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法宝。但在后疫情时代,仍有不少地区“高射炮打蚊子”,既浪费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居民的合法权益。一是未吃透或过度执行防疫政策。对中高风险区域群众返乡“一刀切”式地禁止,把防控人员的范围从国家明确的某街区,自行扩大至县市,对证照齐全的中高风险区域车辆还有禁行现象。二是应急措施较粗放。在资源整合与人员组织上,不对形势与情况进行分析,动辄“全员出动”“举全区之力”,防控应急章法无序、措施简单粗暴、防控网眼过粗,未做到精准防控。

(二)共同体意识日渐淡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致病机理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面对严重疫情,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社区群众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打气,督促彼此做好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推动形成了集“风险共同体意识”“生活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于一体的社区氛围。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开始滋生;在不涉及个人利益的公共治理参与上出现了“沉默的大多数”现象,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思想基础有所削弱。

(三)可持续治理问题凸显

后疫情时代,人员摸排、信息采集、报表填写、健康宣教、区域消杀等任务成为社区治理的“附加题”,但相关资源却不增反减。主要是下沉的党员干部陆续回到原单位工作,常态化“双报到”的党员流动性较大,往往只能抽出零散时间参与社区服务,聚焦的事项较为细碎,缺少各尽其才的规划性设计、缺少作用发挥的刚性约束。此外,基层社区执法自由裁量权紧急行使的自由空间相较于前期有明显压缩,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检查问责愈发频繁,滚动调整的防控政策更新较快,基层社区工作的压力与职业倦怠叠加,持续治理问题凸显。

三、后疫情时代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对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出了明确部署,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这为后疫情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一)打造党建引领的高效共治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要始终坚持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推动治理多元主体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社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机关党员下沉、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明确下沉时长与对象、完善考核反馈体系,加大对社区干部的传帮培养,打造“带不走的堡垒”。二是搭建协同共治平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对社区内的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元主体进行摸底、整合,以需求为导向,充分汲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有益经验,构建协商对话机制与共治平台,积极探索统筹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三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进一步理顺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职责定位,明确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边界,建立双向评议制度与结果运用机制,以评促改。

(二)培育以人为本的共建共享文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后疫情时代,应紧扣“人”这个贯穿社区治理的重要内核,加快培育社区共建共享文化。一是构建精准服务体系。“人民至上”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我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社区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要按照群众的需求、结合党员干部的“供给”来形成服务清单,通过开展精准派单,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与认可度。二是培育共建共享精神。挖掘志愿者力量,树立社区先进典范,进一步推动文化下沉。通过组建“党员宣讲队”“红领巾巡讲团”等宣讲队伍,用贴近居民实际的文化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共享激励机制。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鼓励居民监督服务过程,探索“时间银行”等互助模式,完善“积分管理”制度,让参与者“吃香”、旁观者“遇冷”,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构建数字赋能的智治支撑格局

疫情防控中,各类小程序与网络平台的充分运用为疫情研判与决策部署的科学化、精准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必须紧跟技术变革,将“科技力”转化为“治理力”成为必然。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社会治理数据中心。将各部门采集的人口、住房等基础数据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数据管理模式,为社区工作者减负。二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将云政务平台作为各级协同综合平台,集查询、统计、监督、举报、资源共享功能于一体,打破基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由“单兵作战型”向“协作服务型”管理模式转变。三是加大大数据人才培养。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数字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数据分析和治理研判的综合能力,打造懂数字、用数字、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精准掌握基层动态、及时发现治理缺口。

(四)完善务实管用的精准应急机制

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们,社区治理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一是重视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立足社区实际,充分考虑风险趋势,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应急物资,探索如何在短时间内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二是提高公众应急素养。加快对民众应急知识的普及,推动应急讲座进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切实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增强群众的忧患意识和法治意识。三是抓好预案演练。各地应急部门应组织各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适时开展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做好推演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潜江市应急精准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光明使者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向疫而行写大爱潜江市住建局一线抗疫故事集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精准的打铁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