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究

2022-04-02 13:48李彬李晓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高中教育

李彬 李晓燕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高中阶段进行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高中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目前多地高中学校皆因缺乏对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致使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乃至社会后,人生生涯和职业发展可能会有诸多问题。作者将从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主要意义进行研究,并且从学生个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育 生涯规划 个体特征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校应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发生转变以适应新高考的趋势,这就需要在高中时期就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包含所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活动、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规划。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高中生个人主观意识的觉醒[1],可以使个体生涯目标更加明确。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单一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区的高中生涯教育

新高考政策发布以来,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发展与其高中阶段所要选择的课程、将来所要报考的专业息息相关,使得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范围内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浪潮掀起,2020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性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地认识自我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高中教育适应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高考制度强调多元、综合、个性和选择的核心理念,新招考制度由分数选拔学生转为学生自主选择生涯,极大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高中课程方案现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在高中阶段趁早开设。

目前我国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上还没进行全面普及实施,对高中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主要是依赖隐形课程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我区22个县市区共61所高中学校中,个别学校在该课程开设形式上采用纯理论课的形式,讲述生涯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没有实际指导生涯规划的价值,终造成高中生仍对专业前景认识不够、自我意识模糊,加之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加剧,针对高中生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是迫在眉睫。

2.我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亟需要进行部署和执行,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是高中课程短板;二.有些县区的高中学校没有科学系统的制度和体系,对生涯规划没有推动实施的意向,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更甚至于有些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等于一场商业化讲座,过于商业化,违背教育的初衷。三.部分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多为班主任)为非相关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过低,不具有生涯规划能力,不能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专业解惑,加之课程内容过窄,只进行毕业志愿填报上和升学指导上,明显没有生涯规划意义。四.家长认为生涯规划课程不在高考范围内,不重视;一旦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就担忧学生的考试科目成绩会受损,来自社会明显的反对情绪很大程度上打破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有碍于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因而学校开设相关课程阻力很大。五.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本就缺乏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对社会艰辛的认识片面化,对未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畅想与规划意识极为淡薄,加之学校智育与德育严重脱节,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个人自我认知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致使高中毕业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课程规划意识更是欠缺。六.将短期学业目标的制定等同于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先就业再择业,在他们看来,当今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应运而生,规划赶不上发展变化,但他们并不清楚这些小小的目标仅仅是生涯规划路上的一小步又一小步。七.高中生缺乏角色转变意识,部分高三学生到毕业前都没有意识到不久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主体是自己,还在一味地等家长安排,自我的角色意识极其淡薄,致使畢业后选择志愿时束手无措,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艰难,对职场文化陌生不适应,对职业及自我的认同感降低,个人荣誉感和自信的构建就相当吃力,长此以往产生职业倦怠和跳槽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不良现象。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1.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推动教育强国的构建

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与国家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着力构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是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在高中生涯规划过程中,教师发挥其能动性对于学生生涯规划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择业目标,但缺乏具体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意味着从高中阶段就开始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从高中开始制定一份清晰明了的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生涯规划犹如各项技能证书和专业知识储备一样,需要提前做好扎实准备才能在择业中以积极稳慎的态度应对,生涯规划不是毕业选择专业或填报志愿时的一时兴起或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因此,构建教育强国这一伟大目标需要从提高每一名高中生的规划意识开始。

2.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未来目标更明确

目前部分高中生选择专业盲目跟风,撇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特点,一味选择热门专业,致使捧红了一些所谓的“网红专业”,但事实是有些学生连自己所选专业在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哪些?有没有自己拿手的课程?未来的职业是怎样?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一职业?对于不久进行这一专业学习,目前自己还存在哪些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对这些问题一概不知,只是一哄而上随波逐流。甚至部分高中生选择专业时对部分专业迷茫不清,我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我能干什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职业?统统不知,注定在大学学习或毕业就业过程中出现波折,因此做好高中阶段职业生涯的定位是实现高效就业的基础[3]。而有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学生表示不明确自己将要报考的专业,因缺乏专业认知导致专业选择出现偏差;大学期间学习兴趣动力不足,大学生改专业现象屡见不鲜,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统整的教育理念,通过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准备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提高规划意识,从而对未来目标更明确。

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

学校作为学习的重要场所,比任何地方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胜过任何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长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有利于引导学生较为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而社会环境和需求是多变的,人们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让其树立起规划意识,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使其终身受益,以实现教育的宗旨——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人才[4]。完全依赖父母或导师对其生涯发展的帮助,终有一天会赶不上社会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高中生意识到自身努力的必要性,才能在社会立足。

4.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完善职业规划

确立职业目标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心理上存在矛盾性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定位自己具备哪些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生涯规划学习中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为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资源优势、社会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的趋势,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挑战并突破自我的魄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高中生抵制不良诱惑专心投入学习、克服拖延而学会时间管理与规划、摒弃懒散习惯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好习惯,有助于中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日趋完善职业规划。同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引用国外先进的生涯规划教育案例,激发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并养成积累职场社会资源的主动性。

三.对策和建议

高中学生只有通过与外在客观环境的交互才能进行自我认知,进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和辅助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客观、主观、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扬长避短、做好自我定位,进而进行生涯规划。

1.学生主观对策

国外生涯规划专家认为生涯探索的最佳时期是15至24岁,国内许多高校负责生涯教育的教师认为,生涯教育应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普及。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高中学生按照高中学业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的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有明晰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求助于高中教师或家长等合作完成,立足于客观和主观的基础,并对未来和长远发展有一个规划。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业目标,并在高中三年为之而努力,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做好铺垫工作。学生个人要分阶段制定自我发展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高一年级了解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所在,迈好青春第一步,加入学校相关社团活动中;高二年级面对现实,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自我能力,明确自己是否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如果不能则需要及时制定指向未来步入社会的发展规划;高三年级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包括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校园活动)来培养起迎接人生挑战的勇气和自信,通过提前接触与大学专业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了解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详细了解和专业咨询,提前构建起自己兴趣、专业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观念。

2.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对策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因此高中生的家长应该在获取实时信息的基础上,增强摄取时事新闻的能力,时刻关注高考动态及高中教育体制的改革环境,为学生的高中生涯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与对策;借鉴国外先进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可成立专门生涯规划咨询所,为高中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坚持育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发挥一切有利于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的因素,丰富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引领时代方向。比如开设专门课程、校本课程(结合当地高考、就业现状开设)、选修课、研学旅游和名校访学等实地社会实践,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举行多种形式的生涯人物访谈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名校校长、优秀家长、优秀校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特色社团活动模拟(联合国、领导团队、志愿服务队、商学社、科研团队、航空研究组、模拟招聘会等)、组织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宣讲团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反复宣讲,从而达到从思想上渗透的目的,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中国本色)、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因此生涯规划课程不能只针对高三临毕业前开展,而要从高中一开始就引导其深化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高中生涯规划理论和我区各类高中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使用现代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引导学生家长结合自身孩子特点和家庭特征,对孩子进行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将孩子培养成有用可塑之人才。同时重点探讨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杨雁.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2]王振,于娇艳.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报.2013(9):29-30.

[3]王凯.高中阶段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教育报.2019-11-14(版次:02版).

[4]强发权.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8(62).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度教育政策研究《宁夏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课(ZCKT20200069)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七中学;宁夏教育考试院)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高中教育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