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2022-04-02 00:18刘文庆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鼓琴钟子期伯牙

刘文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0-

为了让文言文教学更轻松,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有什么特点;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下面我就以上三个问题谈谈我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文言文

具相关资料记载,对文言文的解释是这样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二、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我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发现文言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變。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三、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弄清楚一篇文言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手:

(一)读通课文。我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断字、断句;多音、通假;人名、地名 。等多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二)读懂课文。这一环节非常之重要,这需要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表达意图,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四种方法:

1、借助注释法,就是通过文中提供的注释,先理解单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大意。如,伯牙鼓琴,文中注释为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我们根据人名、地名可以不译的规律就能知道,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的意思。

2、借助插图法,就是借助文中的插图对句子进行理解,读懂句意。如,《书戴嵩画牛》一文中,“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文中的插图是,一个放牛的孩子,左手拿一根放牛的鞭子,右手指着画中的斗牛图向杜处士在哪儿发笑。通过插图我们对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3、联系上下句内容法,就是根据上一句的内容和下一句内容之间的关系来对上下句内容的理解,读懂段意。如《伯牙鼓琴》中,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通过对上下句之间的衔接我们就明白了伯牙终身不弹琴的原因是:钟子期死了。

4、联想、想象法,就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现文言文艺术之美,读懂全文。如,《伯牙鼓琴》中,“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到高山,钟子期就想到高山。下一句,当伯牙弹到流水,钟子期就想到流水,这是一个多么高的境界呀!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理解全文的效果。

(三)明理,就是学了这篇文言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一环节,我们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容易忽视,尤其是我们的青年教师。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如,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我紧紧抓住“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不放,让学生感悟为什么?学生再通过“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到高山,钟子期就想到高山。很多孩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们之间心有灵犀。我于是就顺引孩子们,古时,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而我们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知音难觅”。

文言文教学千方万法,这只是笔者的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希望能给读者一点教学文言文的启示。

猜你喜欢
鼓琴钟子期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伯牙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