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二课时)

2022-04-02 21:25王雪莉腰爽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梦境预设板书

王雪莉 腰爽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

生:梦境。

师:关于这个梦境,鲁迅先生用了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生:美丽,幽雅,有趣。(板书:美丽  幽雅  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做的一个的梦,这个梦境具有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明确这一点对于解决“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这个问题很重要,因此开课时进行复习回顾便于下面环节的开展。)

二、编织问题,明晰疑惑

师:老师翻看了你们的预习作业,将你们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你们对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

师出示学生问题:

① 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② 鲁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问题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鼓舞;教师梳理学生质疑的过程,也便于教师明晰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聚焦梦境,感受美好

师: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3~9自然段,在相关语句旁批注下你的感受。

1.第五段

(1)想象画面之美

预设1:第一句前半句。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预设2: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生借助图片,融入想象,说出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师评:一幅宁静祥和的江南水乡水墨图缓缓呈现在我们眼前。

师评:水与天,光与影,形与色,交相辉映,参差错落。

(2)品悟动态之美

预设1: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预设2: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师:这种动态变化让你觉得美,文中有几个表示动态的词语,你找一找。

生说到动态美,师标红动词。

师:关注这几个词语,想一想该怎么把这种动态美读出来。

师:在融融的水波里,这些景物,一会融合,一会扩散,忽快忽慢。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忽快忽慢的感觉吗?

师:融入感受,带着动作,加上想象,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

(3)师生合作,以读悟美

师:品了这么多,来,读一读,试着把这些美丽的画面镌刻在脑海里,我来读红色字体。

师:咱们再来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这一次,你们来读红色字体。

(设计意图:带着学生们感受鲁迅先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运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景色,通过抓表动态的词语帮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水波荡漾的动态美,以此带着学生品悟鲁迅先生这个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师生合作读,利用老师范读的引领作用,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再次带着学生感受梦境的美好。)

2.第七段

(1)学以致用,品美析美

师:除了五段,还有哪段在集中写这个梦境?(7段)像刚刚那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预设1: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师评:浮动碎散的美令人遐想无限。

预设2: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师评:交织变幻的美有趣神奇。

预设3: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师评:景物交织融合,起伏变幻,真美,真有趣。

(2)品悟色彩之美

师:孩子们,其实一般人做梦,经常做到黑白的梦,是没有颜色的。但是,这篇“好的故事”却是一个有颜色的梦。孩子们圈画本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胭脂水,大红花,红锦带,斑红花影。

师:这么多的红啊!红艳艳,红灿灿,红彤彤,这样的红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自由说感受。

師: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梦境就是这么的——

生:美丽,幽雅,有趣。

(3)教师引读,以读悟美

师:正如你们所说,这个梦境的美体现在它的色彩上,你看——

生:(接读)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师:梦境中的红色继续扩散着,一圈一圈荡漾着,于是——

生:(接读)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师:光怪陆离,神乎其神,让人目不暇接。但是,梦境是说变就变的,只见——

生:(接读)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师小结:总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结合板书)这个“好的故事”总是那么—那么——那么——

生:美丽,幽雅,有趣。

(设计意图:五段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们运用想象,带上动作去感受江南水乡美如画卷,碧波荡漾的美;七段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五段学到的方法继续感受这个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从而实现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带着学生品悟七段特有的色彩之美,再次感受这个梦境的美好。)

四、借助资料,理解内容

师:人们常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鲁迅先生把这个梦境写得这么“美丽,幽雅,有趣”又想表达什么呢?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导语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咱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板书:借助资料)

(一)借助书评,把握意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课后阅读链接冯雪峰书评节选——《论〈野草〉》)(板书:他人评论)

师:读资料,我们要学会抓关键信息。这么长的一段资料,请你勾画出本段最关键的一句话?

生勾画“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师:这句话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个?圈一圈。

生:希望。(板书:希望)

师:借由这个资料我们得知,鲁迅先生把这个梦境写得这么美丽,幽雅,有趣,是想表达他的“希望”。

师:但是,课文在一开篇写到了这些事物 “渐渐缩小的灯火”“不多的石油”“昏暗的灯罩”“昏沉的夜”,这些事物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自由说。

师:一开篇就写这些事物,作者又想表达什么呢?

生发表看法。

师:就让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思考这个问题。(板书:时代背景)

(二)借助背景,明白心境

师:孩子们一定还记得,这篇“好的故事”写于——

生:(齐)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师: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找一找有关“一九二五年前后鲁迅先生生活”的资料。谁能简单地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

生补充资料。

师:孩子们补充的很好,我也找了一份资料。(播放师录好音的资料)

一九二五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在上海租界公然屠杀、拘捕数百名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大地。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闷。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地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选自王泽龙的《论鲁迅一九二五年前后的创作》(有删改)

师:孩子们,假如要你从这一段资料当中,找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九二五年的鲁迅的心情,你会找哪个词语?

生:極度苦闷。(板书:苦闷)

师:苦闷。是的,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白色恐怖威胁着鲁迅,他能不苦闷吗?

生:怅惘。(板书:怅惘)

师:怅惘。是的,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了革命。那么,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战斗?那个时候的鲁迅是怅惘的。

生:应该是孤独的。(板书:孤独)

师:孤独。没错,一方面,鲁迅先生在替大众受罪;但是,另一方面,大众却不理解他,这样的鲁迅怎能不孤独?孩子们,查找资料就要这样,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师:结合同学补充的资料和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背景资料,再来看这个问题,你会不会有了新的认识呢?(再次出示问题:课文一开篇写到“不多的石油”“昏暗的灯罩”“昏沉的夜”等不太美好的景物,是想表达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小结:原来,这些不太美好的景物象征着黑暗而残酷的现实,(板书:现实)而好的故事代表着美好的希望。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究竟是想表达对黑暗的现实控诉还是对希望的憧憬?同桌互相讨论,说清楚你们的理由。

生自由讨论,发表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

(三)借助资料,验证猜想

(师生合作朗读资料。师朗读未画线部分,生齐读画线部分。)

师:这段材料是否印证了你们的猜想呢?

生自由谈论。

师:是啊,希望总是要有的。

师引读材料最后一句话:孤独中憧憬着美丽,绝望中守望着希望。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

师引读:难怪鲁迅在梦醒后说道: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师:也难怪,在这个昏沉的夜里,鲁迅: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质疑环节提的第二个问题是“鲁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本环节将这个大问题进行拆分,分成三个梯度分明、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即“鲁迅先生将这个梦境写得这么美丽、幽雅、有趣想表达什么?”“文章一开始出现那些不美好的事物想要表达什么?”“鲁迅先生写这个好的故事是想表达对未来的憧憬还是对黑暗的控诉?”以问题为牵引,以师生共同补充的资料为台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文章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如何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小结:今天,咱们借助他人评价和历史背景等资料,不仅读懂了鲁迅先生的这个梦境,也读懂了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先生。孤独中憧憬着美丽,绝望中守望着希望。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无论多么苦闷,无论多么惆怅,无论多么孤独,都能记住那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帮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的希望,帮助学生再一次明晰“好的故事”这个梦境象征着希望,同时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梦境预设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绝美海滩
梦境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白昼之月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