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向互动

2022-04-02 22:04黄雅期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中学语文写作

黄雅期

摘要: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与写作是从外到内的关系,即所谓的“以读促写”。写作对阅读的意义同样重大,一方面,写作是信息的输出,与阅读是从内到外的关系;另一方面,写作也是理解阅读内容的体现,文章中的情感、思想与见解都会对写作造成影响;并且,写作质量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结合点,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双向互动

引言:相较于小学作文来说,中学作文的要求与难度大幅度提高,不仅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上,还体现在学生自身的思想与观点层面。中学作文的写作对象从自我转向大众,要求文章内容从单一、表象转向多样化、深层化,并且对学生独立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些要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结合中学写作的要求,围绕写作的难点展开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攻破写作障碍,提高写作水平。

一、划分文章小节总结写作结构

如果将一篇文章看做成一个完整的肉身,那么写作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是支撑文章内容的核心要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小节划分,清楚作者每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从而掌握文章结构的特点与方法,提升自身的写作基础能力。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由于文章是节选内容,所以抛开总与分的结构,只划分情节内容。从第一段“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一直到“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一段,是百草园部分;从“我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一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是三味书屋部分。这只是大的结构,还要将其划分为小结构。“百草园”部分,开头至“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一段,是夏天百草园,并且前两段是百草园诸景,后四段是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至百草园部分的最后一段,是冬天的百草园,描写了与闰土雪中捕鸟的回忆;“三味书屋”部分,前三段引出并着重描写了私塾与先生,剩余部分则通过记叙来回忆先生和上学的情景。在了解了写作结构的重要性,掌握了写作结构的要领后,那么在写作练习中要如何实现结构的划分呢?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练习为例,写作题目为《____二三事》。通过题目学生可以知道,这是一篇记人的作文,那么学生可以选择其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物来写作。比如题目为《祖父二三事》,那么学生可以有两种构思:其一,围绕祖父的某一特点,分别通过不同的事件来突显这一特点,表现出一个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的祖父;其二,围绕祖父的多个特点,分别通过相应的事件来表现相应的特点,最终展现出一个丰富的祖父形象。以第一种构思为例,首先确定文章中心为“表达祖父是一个十分智慧的人”,接着回忆有哪些事情可以突出祖父的智慧,并将这些事情都列举下来,比如“祖父的庄稼比别人种得好”“祖父会用各种枝条编织物品”“别家闹矛盾时总会让祖父去调和”“祖父很少发脾气”等;然后便是本文提到的重点内容,即写作结构的划分。根据已经构思好的内容,可以这样进行文章的结构划分:开头(点题,引出祖父是一个十分智慧的人)——第一段(分别从务农和手艺来表现祖父在劳动方面的智慧)——第二段(通过调和矛盾来展现祖父在人情世故方面的智慧)——第三段(通过祖父从不发脾气来表现祖父的豁达与通透,展现祖父在生活态度方面的智慧)——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划分完成后,写作大纲也就列出来了,整体的写作思路便十分清晰明了,学生只需以“按部就班”的方式来正式进行写作即可。

写作结构不仅是构建文章内容的基础,更是写作过程中的指路明灯,可以让学生清楚每一段、每一部分要写什么,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结构混乱、内容不衔接等问题。

二、品味细节描写掌握事物刻画

中学作文中,对于事物的描写已经不能停留在表象化,而是要进一步观察和探寻,从描写转为刻画,从细节打动人。事物的描写对象有很多,包括人物、动物、景物、静物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作者的刻画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事物刻画的技巧。

例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关于鲁迅先生的笑容是这样描写的: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通常学生在描写一个人的笑容时,多用形容词来表示,比如“仰天大笑”“前俯后仰”等,而文中作者通过动作刻画,让先生的笑容更具动态感,增强了真实性。而关于鲁迅先生的走姿是这样描写的: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抓”“扣”“伸”都是極为形象的动词,充分展现了先生的敏捷与利落。此外,先生嘱咐许夫人让作者等友人坐小汽车回去,并叮嘱一定要夫人付钱,通过这一段的侧面描写,可以让读者看到先生与人相交的态度与品质。还有文中“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展读着……青年的信”“和一个安静的乡下老人一样”“背影是灰黑色的”等语句,都像定格的照片一样,深刻呈现了先生的形象与状态,表现出先生的坚毅沉着,以及对青年的关注,对国家未来的关心。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语言瞬间变得灵活生动起来。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练习为例,该写作练习的重点即为“抓住细节”,并提出“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要求。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与刻画无一不展示了一个贴近生活、真实而又生动的先生形象。结合课文的示范,学生在写作时对于细节的刻画则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写作题目为《____的那一刻》,通过解读题目,学生可以了解到写作内容是要通过人生中某一难忘的时刻,来传达出极具感染力的情绪,比如兴奋、欣慰、感动、忏悔等,从而表达出这件事情对自己今后的影响。比如学生可以确定题目为《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内容为通过对自己一次登山经历的描写,表达自己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喜悦与成就感。一般学生对于成功登上山顶的描写为“快要到达山顶时,我已经累到趴下,可我不想放弃,于是在自己的意念支撑下,我拼尽全力终于到达了山顶。”单看这一段的描写其实没有问题,但是却不足以打动人心,无法让读者产生共情心理,因此可以修改为“此时距离山顶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了,而我的力气却已耗尽,接近山顶的位置气温已降至0度,可我的脸却热的发烫,额头与后背都冒出了层层汗珠。日出快要开始了,难道就这么放弃了?我缓缓地抬头望着山顶的位置,又慢慢地回头看了看已经走过的路,那么艰险的地方都已经克服了,还怕这最后几步吗?于是,我咬紧牙关,抬起胳膊,用力伸出一只手,像钢夹一样紧紧抓住面前的树枝,脚下用力一蹬,重新迈出了步伐。一步、两步、三步……最后一步时,我似乎浑身聚集了力量,大喊了一声。山间回音还未消散,而我已经站在了山顶之上。”经过修改后,通过气温与流汗的对比,可以强烈的表现出“我”累的程度;通过“咬”“抬”“伸”“抓”“蹬”等动态描写,可以让登山的动作更加真实与生动。

刻画旨在一个“刻”字,要求写作要深刻,有内涵,经得起细读与推敲。因此,学生在阅读中,要基于事物的刻画,细读文字,掌握不同角度刻画事物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结合群文阅读升华思想境界

一篇完整的文章除了具备骨骼与肉身之外,还要有灵魂。能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而真正能引起共鸣的则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例如,在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观沧海》《黄河颂》《邓稼先》为文本展开群文阅读。其中,《观沧海》通过大海、日月、星河等包罗万千的景象,描写了祖国的雄伟壮丽与磅礴浩瀚,抒发作者胸怀天下的志向与精神;《黄河颂》是一首现代组诗,后经谱曲成为大型音乐作品。诗中借黄河的宏伟气势,歌颂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强不屈的精神;《邓稼先》一文则记录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贡献,描写了邓稼先鞠躬尽瘁的一生,为祖国崛起,为人民利益,甘愿奉献的高尚精神。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高度。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练习“写出人物精神”为例。学生在歌颂人物时,常常会犯的错误是称赞过于口语化、内容太白、太浅、太空,这样的称赞反而显得有些做作与刻意。课文《邓稼先》中,作者开篇首先介绍了中国历史背景,接着如同救世主般的引出重点人物——邓稼先;然后作者分别记录了四个故事,描写了邓稼先的经历;最后通过引用作者信中的话语来升华对邓稼先的歌颂。文中几乎找不到类似于“先生好伟大,令我十分折服”或者“先生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要向先生学习”等字眼,而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回忆与叙述邓稼先的一生,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让读者内心触动很大,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因此,在写人物精神时,学生可以以这篇课文为参考,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写作题目为《这样的人让我尊敬》,根据时事,学生可以确定写作中心为“歌颂疫情环境下抗议前线的医护人员”,结合新闻热点来讲述案例或故事,比如某医护人员因救治感染者而自身也感染上病毒,生命垂危;某城市封城情况下,某医护人员合理安排救治渠道与程序,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某地区冬天零下温度时,为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完成核算采样,医护人员每天都在户外从早上8点坚持等到凌晨12点等。通过现实的案例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也讓文章对于抗议前线医护人员的歌颂与尊敬更加有理有据,并呼吁大家疫情下自身要如何做,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如何减少政府的压力等,这样的文章虽不华丽,却能实实在在打动人心。

通过群文阅读,可以从不同文体、不同描写对象、不同角度与层面为学生带来思想与心灵的洗礼,让学生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境界得以升华,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创作出更有灵魂的内容。

四、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要充分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互动,教材内容就显得过于局限性了。为避免写作的天马行空与苍白空洞,引经据典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建立丰富的写作素材库。而素材的来源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

中学生的阅读题材有很多。例如国学经典类,有教育部推荐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现代文学作品类,有《雷雨》《围城》《家》等;外国文学类,有《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如《可怕的科学》《时间简史》等。还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杂志期刊来阅读,比如《意林》《萌芽》《青年文摘》等。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理有据”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日常要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练习为例,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即所谓的“言之有据”。比如作为题目为《谈诚信》,那么熟读国学经典的学生瞬间便可以联想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一则故事:曾子的妻子因孩子哭闹而哄骗孩子回家杀猪给孩子吃,没想到曾子当真将留给年节的猪杀了,妻子不解曾子为何将哄骗孩子的话信以为真,于是曾子说“在小孩子面前是不能撒谎的,否则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欺骗别人”。由此,“曾子杀猪”的历史故事便可以用作文章中证明诚信的重要性的材料之一。再比如,喜欢读历史的学生可以联想到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的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说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也跟此有关,由此历史人物季布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文章的论证之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思维灵敏度,避免写不出、不会写、太空洞等写作问题的出现。

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思想高度,打开学生的思维格局,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哲学与智慧;科普类书籍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杂志期刊则更贴切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为写作提供能量储备的必要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一篇完整而优质的作文,其文章结构要清晰、合理;思想表达要有内涵、有价值;事物描写要生动形象;写作内容要精彩丰富等等。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目标,直击重点,将阅读内容、阅读设计与每一项写作技能的训练对应起来,让学生获得有效的阅读学习,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写作来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向互动,提升中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匡立红.以读促写助力初中写作教学[J].中学语文,2021(36):49-50.

[2]窦海华.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2.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中学语文写作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