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思维导向

2022-04-02 22:56陈宇丹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向初中生法治

陈宇丹

摘要:近年來,初中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已为教师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教育成效不大,还是未能很好地体现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把最终目标落实,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载体,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法治思维导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在对法治概念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法治思维导向的意义以及坚持的原则,最后重点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法治思维导向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思维导向

法治思维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手段和工具。增强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中学生可以利用法治思维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思维导向的意义

1.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顾名思义,足以见证法治教育的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要求在提高道德素质同时,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用法能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作为了初中教学重点,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说教性质较为强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讲解做题技巧,而面对一些法律知识,教师只告诉学生将其进行勾画背诵,并没有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故学生法律知识缺失、法律观念薄弱、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尚未建立,未能形成法治思维,不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讲授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激发学生的法治情感,提高学生用法意识,这能推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和长期努力。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更是法治建设的奋斗者,奉献者。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思维导向,进行法治教育,使他们遇到问题懂得运用法律解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法治教育的深入,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但是暴力游戏的存在、家庭教育的不足、部分学校监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还需加大法治教育力度,教师必须进行法治思维导向。让学生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运用法治手段去维护,避免侵犯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权利,进而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思维导向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法治思维导向,讲授法治知识,使初中生掌握相关的法律内容,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守法用法,不做违法法律的事情,遇事用法律去维护合法权益,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整合性的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内容是分散在各个课时中的,为使法律知识更具系统性,教师在道德与法课教学中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时,把出现在不同课时中的法律知识进行归类整合,以更清晰、完整的样貌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把握,防止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复习八年级上册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理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内涵,更好地与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是指通过引导,使对方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时, 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才能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比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这课时,教师运用了课本《田某的“自由”》的材料,齐读材料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田某的行为对吗?请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接着我进行“走动式”指导,再在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最后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入法治思维导向的策略

1、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式

过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之间缺乏探究合作,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因此学生的法治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法治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真真正正地把课堂交回给学生。例如在《公民权利》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列举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治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各抒已见,接着让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当小法官评析,最后教师归纳。

2、坚持“三维目标” 一体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导向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法治生活、提高法治行为能力、树立法治信仰。比如在学习《依法行使权利》时,教师可先列举《晓明妈妈》的案例,阅读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学生探究交流后,教师总结。教师利用法治思维进行小结时,应先讲述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这一知识点,接着分析晓明妈妈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再介绍晓明妈妈利用法治思维去维权,最后回归到提出的问题,教会学生用法律维权。

3、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法是将分散的知识整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法治学习是难点,面对复杂繁琐的法治知识,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梳理、归纳、总结,所以一个完整的知识构建对于初中生掌握法治体系具有积极地作用。教师在进行法治思维导向时引入思维导图,清晰的知识脉络的呈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学习完第二单元的知识,我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见下图:

4、坚持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是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法律教育也不例外。因而,教师在进行法律思维导向时,要努力把学生丰富的生活和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法治素材、鲜活的法治案例,把乏味的法律知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学法懂法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使他们认同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例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课堂上让学生列举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中选择典型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法治思维思考分析,最后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可以将法治思维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四、结束语

在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学校需要担负起法治教育的重任,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治思维导向任重而道远。

本文解读了法治思维的概念,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法治思维导向的意义、原则,提出了法治思维导向的策略,希望本文的初步探索能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当然,本人理论水平和能力所限,论文的总结归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不断拓展。

参考文献:

[1].罗莉. 法治思维的养成导向[J]. 理论与当代, 2016(4):30-31.

[2].张蓉.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学苑教育, 2017, 14(4):96-96.

[3]宋景堂.部编《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和基本理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8).

[4]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01):81-82

[5]成平.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猜你喜欢
导向初中生法治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犬只导向炮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