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最美劳动中幸福成长

2022-04-02 08:37李荣会
民族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班本课程劳动教育

李荣会

摘 要:劳动教育在学生品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构建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维度,通过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和社会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重塑“劳动最美”的价值观,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教育。劳动是学校德育劳动的核心内容。以劳动教育课程为切入点,从劳动教育课程、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劳动社会教育课程等方面入手,重新塑造“劳动最美”的价值观念,对劳动教育进行了鲜活、深入的教育。

关键词:家校联动﹔劳动教育﹔班本课程

引言

教育劳动就是劳动式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实际劳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三观、成长密切相关,教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将劳动课程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意识与情感

认识是行为的导向,而劳动教育的前提和重点就是要从小就对其进行积极的劳动意识和情感的培育。当今的学生,拥有着极好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无数的宠爱,许多人都是被人照顾,没有自己的劳动经验,无法理解劳动的意义。特别是在都市中的孩子们,他们的劳动经验就更少了。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教育,从情感和意识两个层次加深学生的劳动观念。学生的劳动观念可以由情感的宣导来进行。感情用事,老师可以运用情感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劳动责任感。

“模仿”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言行是所有学生模仿的榜样。在教育上,老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讲座、座谈会、家访、走访等形式,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和先进人物,了解劳动对个人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劳动教育意识,促进教学过程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

就教育领域而言,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极为关键。如果教师不能合理有效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方法并将自己提出的想法清晰地实现,那么这种对策终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结果上讲,教师无法分析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表现,也无法有目的地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因此,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劳动教育观念显得尤为关键。

例如:在“同伴与交往”内容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学科,是大家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以劳动教育为基础的小学劳动课堂教学,是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在学生尚未完全发展为具有独立观念的个体之前,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极为关键。

就“同伴与交往”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学生从伙伴开始。在进入社会生活之前,孩子是他们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人,在他们上学前接触得多的大多数亲近的人是家庭成员,回顾每个人的社交生活,这个独特的“亲人”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谦逊,友好包容。那么,看着陪伴了我们那么久的家人,又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该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责任呢?从“爱”的角度来看,可以是温馨的问候,也可以是打扫、洗碗等有意义的任务。然后老师可以趁机规定学生每天在家做点适度的家务,这种劳动观念的渗透,对于塑造学生做家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校配合,共造热爰劳动的`环境

(一)开展校内劳动。

把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积极开展校园卫生、绿化、环境卫生等活动。专门为植物划出一片专门的场地,让同学们自己负责,细心照顾。组织和社团活动,做好手工艺、班级管理、书袋的清理、队角的装饰劳动。在班级中广泛组织以劳作为主体的班会、手工劳技表演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组织校外劳动。

将课外劳动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在特定的时间里,组织农业、服务业等。要充分利用“工科实习”、“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实习,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习。

(三)提倡家庭作业。

教学内容包括:主动参与、协助家人办事、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参与孝亲、尊敬长者、关心幼小等。在学校里,要合理地布置家务,并按照每个人的年龄和个性,布置一些自己力所不及的家务,如:选菜、洗碗、洗衣服、扫地、整理。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基于对劳动的认识,老师不仅要树立典型,而且要适时地对其进行规制。一是要强化防范意识,防止小错,进行及时矫正。二是要适时地鼓励和赞扬。三是逐步推进。以少年先锋班为主题,以劳动技能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梯度地开展了对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和训练。每个学年的劳动劳动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我们注重通过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健康岗)、自我评价(学校、家庭评比表)、自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每日例行值班之外,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会有一个定期的大清扫,在这天,教师会精心安排,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加强学生从自发状态走向自主、自发的劳动,把外显的力量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综合评价,助力劳动习惯养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意见和建议中强调:既要关心全过程,又要追求完美多元化。合理有效的评论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的反饋、鼓励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其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和劳动能力进行考核,依靠综合考核来鼓励和提高劳动效率,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一种习惯。

还是以“做点家务”这节课为例,以图文并茂的照片、文字、短视频等方式展示劳动所得,并利用成果展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如学习和培养兴趣爱好等。对家务的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的关心和勇气,能积极分担家庭责任,学会做好家务等八项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互相评估、家长评估、老师评估),体现了劳动课程内容的核心,强调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理念。

结束语

总之,实施“劳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实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劳动课程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林燕.情到深处自然行——《劳动》劳动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9(03):54-55.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班本课程劳动教育
浅谈家校联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