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情感朗读的策略研究

2022-04-03 23:23苗落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苗落田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低段学习中,教师应用有效的朗读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和提升语感。抓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读准轻声、多音字和儿化音等,读准字音;利用肢体语言,促使学生基于动词的理解,读好情感;关注句子停顿,引导学生长句读好停顿,表达感情;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情感;合理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整合单元内容,促进情感朗读等朗读策略,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朗读水平。

【关键词】情感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朗读是指把文字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对朗读不仅有总的论述和要求,而且在分学段要求中有专门讲解朗读的条目。朗读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语言理解和文化认同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下面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为例,结合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探讨情感朗读的策略。

一、朗读的作用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生活经验少,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发展稍弱。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基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感知,还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语感的提升。

1.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不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悟,设身处地进入情境角色,体会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情实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后,最后逐渐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感情,内化为自身的感知。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如果能大量朗读儿童文学作品,积累一些语言文字,当和他人交流时,学生脑海会闪现一些文中的场景,模仿其中的情境对话交流。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往往借助外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也就是“会说就会写”。在输入了一定量的文章语言后,好词好句就会达到量的突破,学生在写作中也就输出为文字了。由此可见,朗读也提升了书面的写作水平。

3.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通常被选编为语文教材,如叶圣陶和金波的兒歌和童谣等。叶圣陶曾说:“至于文学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反复的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在读中自然地思考出接下来主人公会说什么。学生的情绪高涨,读得更具有感情,朗读几次后往往能讲出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

二、情感朗读的指导策略

学生达到朗读课文的具体目标。首先要形成规范的普通话,自觉区别地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读准关键字词的拼音。其次,利用肢体语言,演绎表达文体所展现或透露出的感情。接着,在句子中,认识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了解并运用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划分朗读节奏。再者,在角色扮演中提升学生兴趣,还原场景发生前因后果,而且要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开展朗读,增加朗读的趣味性。最后,整合朗读单元的重点要求,以文章为线索,分阶段提升学生朗读水平,从而促进语感的提升。

1.抓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读准轻声、多音字和儿化音等字音

正确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如果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出现了错误的读音,朗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在小学低段的学习中,有生字、多音字、儿化音、轻声词等易混淆的读音,学生要认识并读出生字的正确读音非常不易。如《秋天》和《树和喜鹊》中有“一”的变声,在不同的词语中读不同的音调,比如“一片片”和“一群”;《彩虹》中有“爸爸”“镜子”“月亮”等轻声词,学生要轻而快地读出来第二个字的读音;《雨点儿》中,学生容易把“雨点儿”发成三个音节,在第二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出儿化音,还有“一会儿”“差点儿”和“一块儿”也需要注意;《雪地里的小画家》中“不”,单独一个字是四声调,但是在词语中“不用”又变成了二声调。朗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朗读正确;二是朗读流利;三是朗读有感情。关键字词如果没有读准,那么朗读的第一个阶段就没有达成,朗读效果大打折扣。

2.利用肢体语言,促使学生对动词的理解,读好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逐渐缓慢发展的过程,可以借助形象生动可感知的动作还原场景,让学生建构一个具体感知的画面场景,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朗读。在《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优美的句子中有一些用动词描述场景,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学生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看着课本的插图,模仿周总理“端着”“拿着”“蘸”“泼洒”等动作,边读边做动作,辨别“端着”和“拿着”的不同动作状态,体味“蘸”和“泼洒”的不同动作幅度,让情感更加充沛。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借助课文的提示语创设编排一些肢体语言。学生通过联系《小马过河》的上下文,发现老牛和松鼠的观点不一样,因此能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迷茫,“叹了口气”的无奈。学生进而在读“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时,可以加入脚步沉重、耷拉着脑袋等肢体动作。

3.关注句子停顿,引导学生长句读好停顿,表达感情

脱离了理解文本的朗读,仿佛是没有灵魂的一潭死水。理解文本和划分句子的停顿密不可分。在第一学段的课文,读好停顿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识自然段。段落的划分标致在于自然段前面有两个空格,一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秋天》中提出学生划分自然段的学习要求。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长要大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读好短语的停顿,特别是含“的”的短语和动词名词搭配的短语。《小小的船》中要读一读“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其中“的”是轻声,要轻而快地快速读出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容易拖音读。《怎么都快乐》中“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等动词名词搭配的短语,动词和名词间有短暂的停顿。三是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情感并用恰当的语音和语速读出来。《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课后习题用“去词法”让学生体味小鸭子的心情,同时读出语言的速度和节奏,如“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一句中”对比删掉“飞快地”的句子的区别,使学生体味到飞快表示小鸭子速度快,很担心小公鸡,所以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飞快地”要迅速地用重音读出来。四是体会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大象的耳朵》中多次出现问号,如“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学生尝试读出疑问的语气;《我多想去看看》中,学生通过读好感叹号,文中两次重复的“我多想去看看!”体会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

4.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情感

分角色扮演法在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中经常被语文教学所采用,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小学生喜欢在模拟的情境化中,加入自身的情感,有声有色地表演其中的角色,生动地演绎还原场景。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验语言的精妙感、趣味感和情味感,分辨角色的喜怒哀乐,把握主人公的命运,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学生分角色扮演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等动物,在情节反复和语言反复中朗读表演,积累词句,同时在体味狗熊疑惑心理的基础上,站在其他动物的角度上推测后面的故事内容,训练逻辑思维,达到情感的升华。

5.合理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体裁、课文难度和学生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提升朗读效果。常见的朗读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示范读。当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字较多的课文,或者学生多次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字音停顿、语音语调和教师情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朗读准、朗读流利、朗读优美动听;二是比赛读。低段学生喜欢比一比,在比赛中展示自我风采,诸如男女比赛读、同桌比赛读和小组比赛读等,这些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情感朗读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三是情境朗读。低年级处于具体思维发展的阶段,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解读还原文章的场景,用表情演绎人物角色的状态,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画面,用音乐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可知可感,在深刻理解中讀出韵味。

6.整合单元内容,促进情感朗读

在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内,也要关注课堂外,借助“口语交际”“我爱阅读”等栏目,设计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深自身体悟、提升语感,提升语言文化的审美情趣。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以“朗读课文,注重语气和重音”为教学重点,进行了综合编排。本单元依托四篇课文提升学生朗读,课后习题设计蕴含着“渗透”(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春天的美景)——“尝试”(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春天是怎么样的。)——“应用”(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课文)的内在逻辑方式来提升学生朗读。前两课的朗读,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了脚手架,指明具体的方向;第三课点明朗读的具体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第四课直接要求学生达成目标:朗读课文。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从人际交往的方面,向学生进一步强调本单元的朗读重点练习内容。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向学生揭示了读出重音的地方不同,强调的内容也不相同,这是对“注重重音”的小结和运用。我爱阅读栏目的《笋芽儿》,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春天的生生不息。

结合以上策略,以《荷叶圆圆》为例,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注重以下教学重点:一是“摇篮”“亮晶晶”“停机坪”等后鼻音学生容易读错,教师需要多加关注,学生读错的时候,及时示范纠正错音;二是在一些动词描述场景中,如“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学生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看着课本的插图,模仿青蛙“蹲”在地上,仿佛置身于荷叶之中,学生朗读的兴致高涨,情感更加充沛;三是学生不仅要读好自然段的停顿,而且要读好短语的停顿,特别是含“的”的短语和动词名词搭配的短语。如“很美很美的水花”“亮晶晶的眼睛”。在此读好短语的基础上,学生划分节奏,进而读好长句子;四是学生分角色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等动物,在情节反复和语言反复中朗读表演,积累词句,品味不同小伙伴表达喜悦的不同方式,训练逻辑思维,达到情感的升华。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高效的朗读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和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在朗读和反思中丰满自己的感悟,在饱含深情的朗朗读书中,读出韵味,读出意境。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情感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编号:NSKY20210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2]付红宇.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3):49-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9.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