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普图书出版的路径选择

2022-04-03 14:44余登兵
出版广角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图书科学

【摘 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全面影响人民生活的新时代,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普图书出版应充分发挥传播媒介和支撑服务的功能性作用。文章简要分析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从新时代大环境、科技创新大发展和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等方面阐述科普图书出版发展的良好前景,以科普图书出版实践为例,以聚焦和垂直化为目标,探讨科技类出版社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技专业出版赋能科普大众出版、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等科普图书出版的路径。

【关  键  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普图书;出版定位;原创;路径

【作者单位】余登兵,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4.005

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引领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国上下呈现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此背景下,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出版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高鸿钧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建议,要牢牢把握“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理念,补足科普短板,铸牢科普之翼。科普图书既有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的作用,又有价值取向引领的功用,其出版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下原创科普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在科普出版探索中的思路和实践为例,探讨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普图书出版的路径选择。

一、对科普图书出版现状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论”同等重要认识不足、科普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科普出版是科普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图书出版应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未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做好科学家精神的传递接力。

1.国内原创科普图书乏力,畅销榜以引进版图书为主

根据面向的读者群体,科普图书可分为成人科普图书和少儿科普图书。当前,国内科普图书原创性依然不足,市场畅销图书多为引进版图书,国内科普作家创作的积极性有限。成人科普图书在市场中的规模较小但相对比较稳定,少儿科普规模相对较大。相关统计显示,当当网在售的4400个科普图书品种中,有1943个从其他国家引进,占当当网全部在售科普图书的44.16%;当当网自营店少儿科普图书畅销书前20名中,本土作品只有 4 本,占比25%。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仍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原创科普图书和引进版图书仍存在较大差距。

2.原创科普图书主题陈旧单一,缺乏趣味性

从目前的国内市场来看,与引进版图书主题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化相比,原创科普图书主题陈旧单一,多以科学世界、百科全书和历史等传统主题为主,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等,展现我国前沿科技成就、科技成果转化及世界先进科学思维的图书较少。此外,原创图书在内容质量及融合创新出版等方面与引进版图书也存在差距,大多数科普图书是“硬科普”,说教性强,内容晦涩难懂,缺乏可读性、互动性与趣味性,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图书内容,阅读体验感较差。

3.科普知识输出与科学精神传播缺少有机融合

科普图书出版的意义及功能性是传播科学知识,但关键点应是提升读者的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的养成、科学方法的习得,让科学思维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引导读者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之间并不冲突对立,科学与人文艺术相辅相成,科普作品应追求理趣与艺术、趣味的和谐统一,即“科文交汇”。从目前的原创科普图书出版来看,内容与精神紧密结合的精品不多,科普知识输出与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融合度不高。

二、科普图书出版发展前景向好

科普图书出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国家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为科普出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也为科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普及素材。

1.新时代大环境助力科普出版大发展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已是当下科技界的共识。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为国家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科普出版不可缺位。

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沈爱民在“科普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上讲到,当今时代环境有利于科普图书发展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国家重视,政府支持;二是社会需要,公众欢迎;三是科普创作队伍正在形成。当前,科普图书出版受到了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这源于出版的社会责任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对科普出版设立奖励基金和各类奖项。如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筹资设立的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可用于资助具有较高水平的大众科普读物;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制订《江苏科普创作出版扶持计划实施办法》,择优对拟正式出版的科普图书进行扶持资助;上海市出台《上海科普图书创作出版专项管理办法》,资助出版科普研究性著作、原创性科普读物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的读物。

我国科普图书的奖励逐年增多,各类奖项规格颇高。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增设科普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奖是我国原创科普出版物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也有科普图书奖的评选; “中国好书”评选中一个重要类别是科普精品图书;中国科协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典赞·科普中国”活动专门设立了年度科普作品獎励。此外,还有国家级科普图书的专业奖励,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等,各省市相关部门也设立了优秀科普图书的奖励。可见,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科普出版的重视程度之高是空前的,外部大环境促进了科普图书出版的大发展。

2.科技创新发展丰富科普创作素材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得益彰,高新技术科普转化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普创作的第一步是从策划选题入手,图书选题的灵感来源于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我国前沿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为科学普及类图书选题策划者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素材和丰富的出版土壤,也为作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优秀的科普图书选题可以从我国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中策划遴选出来。如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列车、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大飞机科技专项等科技创新成果,编辑可采用“小切口、大纵深”的方式策划主题出版类科普图书。我国在量子、激光、通信、纳米、人工智能、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为科普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动的科普知识,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活力。如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前沿科技视点丛书”,其中包括《探月工程》《人工智能》《通信科技》《激光科技》《纳米科技》《细胞智慧》《太阳电池》等分册,展现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领域伟大成就,聚焦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高铁丛书”“科技改变中国丛书”“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中国航天”丛书等也是科技创新发展丰富科普图书创作素材的典型案例。

3.科普创作人才保障科普图书出版质量

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而科普人才队伍始终是推动科普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人员是高素质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转化者和传播者,也是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的重要生力军,国家始终倡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前沿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各科技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涌现。他们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知识功底深厚,眼界开阔、思路清晰、贴近时代发展,对其加以引导和培养,可为科普作者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科普创作队伍短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是优秀科普创作者的必备品质。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的真相》一书为例,该书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孝辉是一位细致、严谨、有责任心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知识传播者,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两个“精益求精”,即雕刻时间精益求精、科普创作精益求精。可以说,李孝辉既是一位权威的时间科研“雕刻师”,也是一位科普创作的“雕刻师”。《时间的真相》深受读者青睐,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该书已经三次印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典赞·2021科普中国——十大科普作品提名奖”“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诸多奖项。《时间的真相》的高质量出版得益于作者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者双重身份的“保驾护航”,是科普创作人才保障高质量科普图书出版的鲜活案例。

三、科普图书的出版路径探讨

科普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必须加强出版顶层设计,从整体上对图书出版产品线予以规划,聚焦优势作者资源和出版板块,垂直化、可持续开发科普图书选题。下文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科普图书出版实践为例,探讨科普图书出版的路径和思路。

1.服务科技创新,调整图书出版航向

科技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需要科技传播的支撑和服务,更需要发挥好科普图书出版的功能性作用。近年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产品线出版规划,调整出版航向,强化科技专业出版的指向性,坚守科普图书服务科技创新的宗旨。

作为科技出版社,做好科技专业出版和科普大众出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2017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将出版定位由“实用技术出版”调整为“传播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理念”,确定了科技专业出版和科普大众出版两大出版方向,明确了科技创新传播和科学普及两大指向,以聚焦垂直化为目标,主攻科普出版的细分产品线。用物理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来解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即在压力(出版人力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出版的受力面积(图书出版产品线)减小,压强(出版效率或收益)才能更大。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围绕科普大众出版方向,主攻青少年科普百科和少儿科普认知两条产品线,集中打造以原创少儿科普精品为主要方向的普及读物以及IP衍生、立体书、翻翻书、发声书、科普百科、科普阅读等细分产品线。其中,立体书、翻翻书、发声书系列均为能够增强少儿读者阅读体验、交互性功能强的少儿普及类读物,颇受少儿读者青睐。经过几年的出版积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打造的代表性普及类畅销产品有“POP-UP科普立体书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系列”“揭秘世界翻翻书系列”“会说话的触摸发声书系列”“我的世界系列”等一批市场反响好的原创精品科普读物。

2.聚焦专业出版,赋能科普图书出版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工作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四个面向”不仅是科学家工作的方向,也是科技出版服务的方向。科技出版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跟随国家科技发展潮流,在选题策划中不断强化“四个面向”,科技专业出版与科学普及出版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赋能,从创新科技成果中挖掘优秀的科普图书选题。

近年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围绕科技专业出版定位,聚焦新技术传播出版计划、新能源与环境出版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和中国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出版计划四大开放式出版工程,出版了《环境光学与技术》《天然气水合物运聚体系》“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等一批科技专业图书,为科普图书的出版积累了科普素材和创作队伍资源。借助科技专业出版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安徽科學技术出版社邀请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基于科技专业出版创作科普图书,策划和出版了《向天探测10000米》《时间的真相》《中国“大”工程》《我们的建筑》《心理健康百科丛书》《医院立体书》《有一种冰叫可燃冰》《冰火奇缘》等高质量科普作品。

3.厚植科学精神,激发读者科学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甘为人梯、集智攻关。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激励,科普图书要做好传播价值取向和人生航向的载体功能,引导青少年接过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接力棒,感受科技工作者滚烫的热情、旺盛的斗志。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青少年一代,应是新时代科普图书出版的新要求。

安徽科學技术出版社成立新技术传播编辑部,一方面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同时,出版社将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普图书出版的一个细分方向,找好策划点,做好点线面的出版规划,相继策划了对青少年具有引导意义,体现科学家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的《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中国航天记忆丛书》等科学普及读物,体现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的《中国声谷:从中部创新高地到世界级产业地标》等高端科普读物。

四、结语

科普出版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将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服务支持,为国家科技创新添砖加瓦。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普图书出版迎来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作为科普出版人,应不忘出版初心,顺时而为,为科普图书高质量出版寻找更多的实现路径,策划更多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提升读者科学素养,以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原则,以原创性、创新性、趣味性为标准的高端科普读物,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做好出版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丽丽.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分析[J]. 科技传播,2020(12):13-14.

[2]郭嘉欣. 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综述:基于当当网在售科普图书数据[J]. 科技创业月刊,2020(3):158-162.

[3]陈鸣. 少儿科普图书选题策划新思路[J]. 中国出版,2019(18):49-51.

[4]沈爱民. 科普图书  任重道远[J]. 中国图书评论,2021(8):80-90.

[5]吴明华,刘丽丽. 科技出版为助力科技强国发挥重要作用[J]. 出版参考,2019(10):5-8.

[6]李国昌,王凤林,龙昭月. 科普工作新需求下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J]. 出版科学,2020(1):48-52.

猜你喜欢
科普图书科学
图书推荐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学拔牙
微科普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