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阅读常态化建设思考

2022-04-03 14:44董星辰
出版广角 2022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全民高质量

【摘 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是“十四五”时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应在持续发展中形成常态化,应结合新阶段、新要求、新需要,从体系增效、主体履责、科技赋能三方面,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从而助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常态化

【作者单位】董星辰,运城学院。

【基金项目】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培育学科研究项目(SZB202102X);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1607)。

【中图分类号】G249.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4.012

全民阅读是我国政府倡导的社会文明建设工程,是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措施,为加快建成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民阅读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不少成绩,展望“十四五”时期,为了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更加普及、更有效率的常态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十四五”时期的全民阅读常态化建设需要通过体系增效、主体履责、科技赋能三个维度,实现持续巩固成效的科学阅读、持续总结经验的日常阅读、持续加大力度的数字阅读,实现全民阅读的常态化发展。

一、体系增效:在阅读科学化中持续巩固阅读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社会力量推动和社会投入增加的背景下,全民阅读取得良好成效。运用系统思维审视全民阅读,推进全民阅读体系一体化建设,增强全民阅读实效性,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阅读空间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氛围、环境的营造是保障其持续推进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相关部门既要进一步着力提升图书馆、书店、便民阅读点、文化礼堂等传统阅读空间的品质,又要实现这些传统阅读空间之间的互通和合作交流,更要结合发展所需,创新培育新型全民阅读空间。如打造“书香+地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项目,以及《“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此外,閱读空间需要以人为中心,与时俱进,改变“阅读空间必须是专门设立的空间”的固化认识,以“考虑人的即时阅读需求并激发人广泛参与”为建设思路,将街巷、院落、公园、广场、绿道等公共空间纳入全民阅读空间范畴,并加深彼此之间的空间融合,进而将阅读设施、资源、服务等融入空间建设中,营造沉浸式、社交式阅读氛围,形成高质量的全民阅读空间体系。

2.阅读推广体系建设

阅读推广体系包括推广平台一体化、推广方式一体化、推广队伍一体化等内容。

首先,实现阅读推广平台的互通互联。推广平台的“跨域融合”,即考虑区域差异性,加强区域协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省—市—区—县—乡—村”之间的联合策划、组织管理和沟通交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诸如,根据地域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地方叙事大众阅读选题,建立便民阅读点,或者推动全民推广案例库、城乡一体化全民阅读生态链建设;推广平台的跨界融合,即在各行各业的多元化系统之间实现融合,实现“从地方到全民”“从阅读到阅读+”的全方位阅读效应。同时,阅读推广也要加强多样系统合作和多元资源融合。例如,融合多方职能和优势的“阅读出版”,倡导“资源+空间+服务+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从“图书”到“阅读”再到“阅读+”。

其次,促进阅读推广方式的交流互鉴。具体来看,建设图书馆、书店、便民阅读点等阅读点,开展推荐读物等阅读活动,都是全民阅读的推广方式。虽然这些活动已陆续开展,但系统地看,不同形式的阅读推广,都只是一个个独立的推广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个“文化孤岛”。因此,应增强对话式推广、沙龙式推广、授课式推广、参与式推广等各种方式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鉴。

最后,实现阅读推广主体的合作共享。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真正形成,需要多主体共同协作,渲染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意识,实现阅读“入心”“入行”,共同探索全民阅读服务中心与实践中心的融合发展机制。

3.阅读评估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成效的评估是推动其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更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传递的重要主题。“十四五”时期,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新发展、新要求,创新评估方式,对空间氛围营造、推广服务、目的效果等进行评估。例如,结合全民阅读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建设全民阅读长效评估机制,将对口帮扶、流动服务、交流互动等具体工作纳入评估体系;结合全民阅读其他相关项目,反观和重塑全民阅读生态,或者将“发挥全民阅读自身优势作用”作为评估指标;为了真正实现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可区别于市场化、商业化的评价方式,建构大众性、社会性阅读水平评价体系。这些方式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民阅读中的推广、引领、服务、评价等体系内容,使其朝着更加科学适用的一体化体系方向发展。

融合、均衡发展是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深化阅读空间体系、阅读推广体系、阅读评估体系建设,是完善全民阅读体系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确保全民阅读常态化建设,需要从不同维度加强多方协同、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加强阅读资源间、阅读方式间与阅读主体间的多元合作,还要加强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协同发展,在机制联动中加强功能融合,奋力实现全民阅读的科学发展,达到资源整合、科学谋划的目的。

二、主体履责:在阅读日常化中持续总结阅读经验

全民阅读的“全民”覆盖面广,强调人人共同参与、人人共同享有,是对主体的具体要求。这里的“主体”,既包括阅读推广者,也包括读者,在某种情况下,主体是阅读推广者和推广对象(读者)的统一体。可见,主体履责是全民阅读常态化开展的组织保障。

1.加强协作,加快推进从“队伍建设”到“智库建设”

为了开展常态化的全民阅读工作,有关机构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实现从基本的队伍建设,到可以真正完成阅读供给、推广、引领、反思、创新等工作的智库建设,从组织层面保障高效的推广工作。

第一,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全民阅读的坚实基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必须是一支具备严把政治导向、丰富知识体系、挖掘读者需求、汇聚文化力量、坚持改革创新等能力的多元共同体。加大阅读内容引领,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是对该队伍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该专业队伍需要扎根基层,在全民阅读工作中发挥政治性、科学性、创新性等作用。唯有如此,方可找到图书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联系”“中介”“纽带”,把真正的好书推荐给读者。

第二,智库建设有助于专业队伍更好地开展全民阅读。智库需要集思广益,发挥主体协作力量,并形成合力。在智库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高校、企业、民间组织、文博单位等组织主体加强彼此之间的整合和合作,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受众形成与之相对应、可发挥智囊作用的理论体系。在资源共享的智库中,某一领域稍有欠缺或者某一能力缺乏的主体可以弥补其短板。

2.深化认识,加快推进从“阅读”到“悦读”

“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依然存在效果不好、作用不强等问题,原因之一是阅读的实效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关机构从引导读者对阅读的认识出发,加快推进从“阅读”到“悦读”。

第一,加强对读者阅读的正面引导。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阅读需求,针对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应设立相应的阅读主题。如从读者需求出发,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阅读空间,将阅读主题合情合理、绘声绘色地融入阅读空间,使主题契合读者的需求,从而达到突出主题、引领阅读的目的,培养读者的文化自信。

第二,深化读者对阅读的认识。全民阅读应建立在主体自觉基础上,让阅读真正入脑入心,贯穿于读者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以节日为依托激发读者对阅读的兴趣,缩短读者与阅读的距离,各种读书节就是在节日仪式感中将阅读融入生活,让读者明确“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这是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部分。

3.善于反思,加快推进从“实践形式”到“经验模式”的总结

在阅读常态化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全民阅读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表现为多样的实践形式,但“纵向缺乏继承”“横向缺乏融合”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而导致全民阅读在实践层面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和数据参考。“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不能一直停留在探索和创新实践形式上,各有关机构应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模式,吸取经验教训,在反思中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高效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对阅读全民化中服务效能与效率公平之间关系的反思、对“全民”认识中数量和质量关系的反思、对实现“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双重目标的反思、对规范各主体推进全民阅读权利和义务的反思等。

全民阅读的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履责,其高质量发展也意味着有关机构需要以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全民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将成为必然趋势。

三、科技赋能:在阅读数字化中持续加大阅读力度

科技赋能全民阅读,为我国的数字化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有关机构须继续加大此方面的引导力度。推动全民阅读数字化发展,不仅彰显了全民阅读的时代特征,还是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持续建设全民阅读数字资源

“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对数字资源提出新要求。海量聚集和综合分析数字资源,可高效地掌握并預测全民阅读的现状、趋势。然而,数字资源不应是对阅读资源的简单整理,而应是一体化智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式服务。“十四五”时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有关机构建设“省—市—县—村”的一体化数字文化阅读资源中心,推动全民数字阅读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此外,有关机构还可结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如已在中央财政立项的两大重点工程——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打造全民阅读普及数字资源库群。为了建设阅读体系而构建的系统、体系、平台、数据库等,不仅是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可供借鉴查询的模板,还可成为统计聚类的智慧服务。

2.创新拓展阅读空间的智能体验

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智能应用场景,打造新型阅读空间,进而实现科技改善阅读体验。例如,进一步推广“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全民公共电子阅览室”“阅读共享工程”“全民阅读云”等,将阅读服务延伸至读者的手边、身边。同时,结合主题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互动式阅读服务,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科学推进阅读方式的智能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阅读媒介、阅读载体不断革新且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文字,还有视频、音频、图像等。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不断变化,除了文字阅读,还包括有声阅读、图画阅读、真人阅读、AI阅读等,“互联网+阅读”成为主流趋势。“掌阅科技”“扫码阅读”“有声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智慧图书”等系列产品的推广,方便读者用最快捷的方式获取资源。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VR等前沿科学技术助推现代阅读方式的形成,颠覆了阅读的体验性和交互性。“十四五”时期,针对数字信息时代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数字+传统”“线上+线下”“纸质+电子”的联动是阅读活动的变化趋势。例如,图书市集、大型读书会、签售会、售书直播等,向市民推出大量购书优惠的同时,还为读者提供更具创意的阅读服务,以及多样的阅读体验,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科技赋能全民阅读,不仅可以延伸阅读服务半径,还可缩短读者与阅读之间的距离,将阅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丰富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加速阅读文化走向成熟,保障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参考文献|

[1]钟楚. 《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要点[J]. 中国出版,2020(22):3-5.

[2]周云峰,刘琼,刘桂锋. 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推广案例库建设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21(8):57-65.

[3]张波. 全民阅读的多重意蕴、现实场域与路径设计[J]. 出版发行研究,2021(8):5-10.

[4]蒋三军,贾娟. “阅读+出版”的全民阅读授课式推广策略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21(5):24-28.

[5]张怀涛. 阅读推广方式的维度观察[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6):59-65.

[6]李国新. 摹画未来 指引方向明确任务促进发展: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读[J].图书馆论坛,2021(8):1-6.

猜你喜欢
十四五全民高质量
全民·爱·阅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