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的传承与发展

2022-04-07 20:17郑婷方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命运

高 原 宋 伟 郑婷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各国、各民族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在这里,“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比作“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各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应对全球问题,致力于实现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在此,之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作类比,是因为家国天下情怀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

一、习近平家国天下情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贡献青春、为人民鞠躬尽瘁。同时,他致力于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通,为全球治理提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繁荣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天下情怀的真实写照。

(一)注重家风建设

“天下之本在家”(东汉荀悦《申鉴·政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出生在红色家庭,温馨的家庭氛围与优异的家风塑造了他忠厚正直、坚毅豁达的性格,涵养了他爱国如家的强烈责任感。在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传身教之下,习近平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知青的青葱岁月与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使得习近平的家庭责任感逐渐升华到对人民与国家的神圣使命感,最终形成了家国并重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深刻洞察到家庭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与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家庭在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无以取代,在中华美德传承与文明延续的作用无以取代。家庭梦与国家梦紧密相连:千千万万个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国家强盛兴旺,家庭才能更加枝繁叶茂。

近年来,领导干部家属直接或间接参与贪腐案件问题时有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风建设存在明显不足。对此,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3]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要言传身教、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对亲属子女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动员全社会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各族人民相互流动融居、交流互嵌,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更加和合共生、水乳交融。在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情感上,各民族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换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历史意义上的自在共同体和主权国家形态下的政治共同体,更是在文化层面上深度耦合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华夏儿女的群体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习近平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正确的实践方向,专门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4]习近平亲自督战脱贫攻坚、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尤其关注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他经常走访困难群众,掀锅盖、查饮水、看台账、问冷暖,展现出勤政爱民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5]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适合各民族的繁荣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各族人民更加欢欣鼓舞,迎来空前的民族团结。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光荣地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族人民正手挽手、心连心,昂首阔步地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道:“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6]此次重要讲话回应了“怎样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并用“九个必须”系统擘画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蓝图,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彰显“天下为公”的胸襟与格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持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断奋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这一箴言,源于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对于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的追求,表达了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理想,既体现了中华文化超越地区性、民族性,又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外交场合引用这一箴言,以此来表达中国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仔细品读中华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基本视野,以“天下苍生”为基本关注对象,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远大政治抱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历经百年风雨,我们党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是世界第一大党。百年大党之大,不仅仅在于体量大、人数多,更在于大胸襟与大格局。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与广大党员一起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他深刻指出:“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7]“天下一家”这一理念的弘扬,旨在摒弃零和思维、冷战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道义支持。这彰显了世界第一大党领袖的担当与气魄,展现了更加磅礴的大国气象。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凝聚广泛共识,就是因为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特别是对家国天下情怀的传承,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了源头活水、生长根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之责任担当的传承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同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多责任、履行更多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该承担什么样的国际责任?我国如何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的传承中寻找答案。

家国天下情怀蕴含“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责任担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穷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8]面对全球性难题,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或者置身事外,需要各方团结协作、共克时艰,这就有必要推进全球治理民主化,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推进世界多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力争使国际秩序朝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繁荣、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充分发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全面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难题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之刚健有为精神的传承

刚健有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矛盾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的规律是刚强劲健、生生不已,而君子为人处世,乃是效法天地,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家国天下情怀既然强调了对家庭、国家乃至世界的责任担当,理应具备刚健有为的精神,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家国天下情怀的题中之义。

当前,世纪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世界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奉行刚健有为的积极态度,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与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作斗争,引领世界多边主义新格局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9]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同单边主义作斗争,维护多边主义和世界公平正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我国政府刚健有为、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通过多轮次主场外交,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深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充分发挥G20等多边外交平台的作用;致力于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建设,维护全球产业循环健康运行,反对贸易制裁、地方保护主义;积极向国际社会宣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赢得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同,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向世界展示更加立体的、真实的中国。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的创新性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前世界局势与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之“修齐治平”的创新性发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修齐治平”)出自《大学》,是中国文人家国天下情怀的集中写照,是儒家入世精神的集中概括,因此,它在历代仁人志士心中开花结果。他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有着崇高的人生境界与政治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修齐治平”来激励广大青年,他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10]他将家国天下情怀进行创新性发展,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诸多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治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治国的目标确立为“中国梦”的实现,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1]此后,他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把治国理想、人民期盼、世界期待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

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12]中国的发展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华夏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积极与世界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互鉴交流,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责任义务。这也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务实之举。

习近平用“梦”对“修齐治平”进行了创新性阐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分别是“个人梦”“家庭梦”“中国梦”与“世界梦”,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把个人梦、家庭梦、中国梦、世界梦紧密相连,从而实现了对“修齐治平”的创新性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家国天下情怀之“和合共生”理念的创新性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孕育了“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家国天下情怀中蕴含的主要理念。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它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之一。

关于“和合共生”理念,《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的和谐之中生长发展的,如果没有差异和矛盾使所有事物都绝对一致,宇宙将不复存在。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普鲁士王国政府颁布不合理的书报检查令时,曾深刻指出:“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13]文化是一种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它凝聚着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智慧,其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各民族之间应增强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人类的命运是否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答案是肯定的。从人类自身来说,人是社会存在物,拥有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4]从世界环境而言,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利益高度融合、趋同,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地球村”。同时,人类面临着大致相同的全球性危机,这些危机需要全人类通力协作、共同应对,由此产生了“和合”的向心力、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用“共同体”表达一个群体“和合共生”的状态,并进一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带有强烈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的名词对人类“和合共生”的未来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全世界在国别、文化、地域、民族等差异化条件下的“和合共生”,它超越国别、民族与地域,成为未来维护世界繁荣稳定的最佳选择,这是对“和合共生”理念的创新性发展。总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建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命运
命运的更迭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命运秀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