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园霸凌的原因及对策

2022-04-08 21:57莫冰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莫冰洁

摘要:校园霸凌一直是威胁校园安全的重点问题,即便在校园环境相对单纯的农村高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校园霸凌事件。校园霸凌不仅对被霸凌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同时影响霸凌者、协助者及旁观者的身心健康;究其原因校园霸凌体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也体现了社会教育和立法层面的不完善;解决校园霸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的四方联动、积极应对。

关键词:校园霸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0-0060-04

近几年,关于校园霸凌的话题被推上舆论的高峰,加之关于校园霸凌事件的新闻报道一直没有间断,有的霸凌行为甚至恶劣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农村学校环境相对单纯,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霸凌事件。本文仅以学生小A(隐去真实姓名)遭受到的霸凌为例,分析农村高中校园霸凌事件的原因及如何化解。

小A是一名高一的女学生,她反映:由于开学以来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她和寝室同学间的关系每况愈下,现在同寝室的女生都不理她;有一次还找来外寝室的同学把她围在屋子里,威胁让其搬离寝室,虽然只是言语恐吓但她还是很害怕。事后为了息事宁人,小A特意找到同寝室其他同学一一道歉,大家对道歉反应不一,主要霸凌者B对她的道歉置之不理,甚至恶语相加,协助者C对小A的道歉漠视不应,平时和小A关系还可以的D虽然嘴上接受了小A莫名其妙的道歉,但还是选择做一个旁观者,这让小A很受伤。平时,小A的东西也会无故损坏或丢失;班级里也会有一些关于小A人品不好的言论出现,这也让小A很困扰。

表面上看,小A同寝室同学的行为没有前面新闻报道里的霸凌行为激烈,但并不是只有激烈的行为才算是霸凌,这些隔三岔五看似像同学之间闹矛盾的行为已经构成对小A的侵犯,也已经对小A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一、 认识校园霸凌

霸凌,是英语“bully”音译来的,主要指用恐吓的手段欺负、打人或伤害他人的行为。霸凌不是一次性的侵犯或者羞辱行为,它和暴力不同,它会反复发生,并作用于同一个对象。霸凌是有目的性的蓄意行为,它会对被霸凌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性。

目前关于“霸凌”概念的分析主要依据Olweus的定义:主要是指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者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即是遭受到霸凌[1]。霸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校园中常见的霸凌主要有言语霸凌,如取笑别人的名字、辱骂、威胁等;肢体霸凌,如打、踢、推搡、咬、扯头发或损害他人财物等;网络霸凌,如打恶作剧电话、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威胁等;间接霸凌,如排挤、忽视、孤立、散布谣言、在公共场合令他人尴尬或丢脸、行为粗野等 [2]。可见,案例中小A的遭遇已符合校园霸凌的条件:对象固定,反复发生,并对小A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和财产损失。霸凌者的行为也符合了言语霸凌、肢体霸凌和间接霸凌的特点。

霸凌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阴影。这不仅使被霸凌者的心理受到影响,对于霸凌者、协助者及旁观者也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长期霸凌会导致事件各位当事人的心理扭曲。如,霸凌者会因为霸凌行为得逞而强化自己的霸凌行为,以后遇到相似情景也会采取同样的霸凌手段解决问题;协助者和旁观者从霸凌中习得的是对霸凌者的认同和纵容,此后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懦弱被动、不能明辨是非,有的协助者和旁观者还会产生自责愧疚的情绪,长期持续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被霸凌者的身心健康,在长期的霸凌之下,被霸凌者的性格会更加自卑,个性更加封闭,学业水平会有所下降,有的被霸凌者会选择逃学、退学等逃避性方式解决问题,有的被霸凌者甚至会如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报道过的“受到霸凌的甘肃省农村初中生小杨”那样,以自杀来结束这种痛苦的学校生活。

小A遭受到的霸凌已经对她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同学的冷落她显得十分在意,也很害怕同寝室同学的恐吓,担心她们会有进一步的举动;对于选择旁观的D充满了失望,以至于对友情产生了怀疑;对于还在进行着的霸凌她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和面对,这种种的忧虑也影响了她的学习。值得庆幸的是小A对自身遭受到的霸凌是有所行动的,并且这个行动是积极地向外界求助,而没有采用极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 造成农村校园霸凌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

以我校为例,与城区普通高中学校不同,农村中学里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们忙于生计在家里时间很少,几乎关注不到自己孩子心理的成长,所以农村学校里的很多学生都属于“留守青少年”。这些学生不少都是从小和家里的祖辈生活,大多数祖辈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重温饱轻交流,平时和孩子很少进行心理交流,大多就是关心他们的吃穿用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关注。还有很多老人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对孩子的关心。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严重,很多男孩的家长更是有这样的做法,这样过度溺愛培养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强,任性霸道。

农村还有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模式:父亲在外打工赚钱,母亲在家里照顾家庭,虽然父母有一方在家,但这样的家庭往往有不止一个孩子需要照顾,所以即使母亲在身边也疲于应对。也有一些家庭家长在家务农,但是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在咨询工作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存在与父母沟通不良的情况,反映自己和父母很少会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与父母谈心,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和父母静下心来沟通;也有的学生甚至拒绝、恐惧和自己的父母交流。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模式都阻碍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减少了父母及时体察自己孩子是否受到校园霸凌的机会。案例中小A的家庭就是这样,父亲在外工作对孩子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母亲虽然在身边,但是家中还有其他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需要照料,母亲每天有忙不过来的家务,很难静下来和小A交流学校里的事情。尤其是上了高中后小A住校,和家里的交流就更少了,一周只能回家一次,有时候学习忙起来几周都回不了家。

咨询中得知,小A并没有将在学校遭到霸凌的事情和家里人倾诉,她甚至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嫌弃她胆小怕事没出息。在每个人的身心系统里,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A在遭受霸凌的时候没有告知家人,没有得到来自家人的情感支持,可以说这是一块很大的情感缺失,我们要对小A的这一部分做工作。

(二)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但许多学校教育尤其是高年级教育还是存在“重成绩轻心理”的现象,许多学校还是简单地用德育替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更匮乏,城乡教育还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很多农村学校不仅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甚至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单纯只依靠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处。还有一部分学校虽然有心理教师,但是心理教师与学生配比严重失衡,几千人的学校、几十个班级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应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综观各个学校,教学岗位的教师很多,专业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却寥寥无几。单是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教师都分身乏术,还要分配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有的心理教师还要带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这种超强度的工作量让心理教师完全没办法关注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

小A所在的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这给小A提供了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参考,使小A在受到同学霸凌的时候能够想到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是在中国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那些遭受霸凌的孩子就缺少了一条很好的很有效的求助途径。

(三)社会教育和立法的不健全

现在社会,网络盛行,手机新媒体当道,各种网络文化充斥其中,鱼龙混杂,尽管地处农村,学校里的学生很多也都有上网的手机,他们从网上获取很多信息。但是现实的网络环境令人担忧,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和心智还没有成年人那样健全,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对外来信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性,所以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和影视文学中的暴力元素影响。很多学生就是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把幻想当现实,目无法纪,导致一些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社区作为除了学校之外的又一教育环境,本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由于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现阶段社区教育资金不足,人员配备有限,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我国在社区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社区开展的活动本身很少,针对青少年的更是屈指可数,社区教育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更是遥远,社区教育这种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3]。小A家在农村,社区教育基本波及不到她所在的村子,她能够利用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

另外,长期以来校园霸凌都被视为孩子之间的“小事”,现行的立法也缺少对霸凌者的惩戒机制,很多被霸凌者也采取了忍气吞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很多教育者、管理者和执法者也习惯采用息事宁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更助长了校园霸凌的气势,使校园霸凌继续蔓延[4]。很多像小A这种遭到校园霸凌的学生,她的躯体没受伤害,或者当发生严重后果时已经无法取证,他们虽然心理上受到了伤害,但是这种伤害是抽象的,很难量化。种种原因形成了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对那些霸凌者无法可依,没有有效的惩戒措施。

三、化解校园霸凌的策略

(一)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对于被霸凌者来说,父母应该是子女可以全然放下恐惧倾诉其感受的第一对象。作为被霸凌者的家长要和孩子同进退,采用理性合理的方式处理霸凌事件,不可以暴制暴,也不可忍气吞声,这关乎被霸凌学生今后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要先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霸凌行为,通过聊天、共同体验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避免遭到欺负的方法:挺起胸膛做一个勇敢的人,结交要好的朋友,互相帮助。

同时,父母要用爱给受到霸凌的孩子提供庇护,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父母也要时刻观察被霸凌孩子的变化,带孩子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逐渐打开孩子封闭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陪伴孩子共同走出被霸凌阴影。受霸凌孩子的家长最重要的事就是爱和陪伴,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才会让孩子在受到伤害时主动在第一时间向父母寻求帮助,也可以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咨询中,建议小A平时增加和妈妈沟通的次数,不过由于长期缺乏交流,虽然小A很想和妈妈沟通,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同时我也担心她的妈妈在得知这个事件后不能冷静理性地处理霸凌问题,所以在征得了小A的同意后,联系到了小A的母亲。

小A的母亲是一名朴素的农村妇女,得知女儿在学校的事情,她很心疼女儿,也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女儿心理上的成长关心不够。通过咨询,小A妈妈了解了霸凌,认识到对于被霸凌的孩子家长要给予足够的爱和支持,共同陪伴小A面对霸凌,勇敢拒绝霸凌者的不合理要求,做一個勇敢的人。老师也建议父母在平时加强和小A的交流,注意观察小A情绪心态的变化,多带小A做一些亲子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小A在遇到困难时能想到家庭,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和鼓励,做小A坚强的情感后盾。

(二)学校教育的完善

学校教育对校园霸凌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校园霸凌的程度,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宣传关于应对校园霸凌的知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组织有关校园霸凌的专项培训。吴明隆[5]在教师介入与校园霸凌的关系分析中指出,教师合理的处理方式可以让被霸凌者的受害程度降到最低,在校园霸凌发生时,若处置不当,则会导致被霸凌者的身心遭受到严重伤害。

学校也可在家长学校中设立关于校园霸凌的专题,提高家长对霸凌的认识,尤其是遇到校园霸凌应该怎么应对。学校内部也应制定相关的反霸凌的校规政策,对校园里容易发生霸凌的地点加装监控重点监管。

在征得小A同意后我找到其班主任,向班主任了解了情况,也说明了在小A身上发生的事情,并和小A的班主任共同探讨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方式,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平时注意观察小A的心理动态,也告知小A可以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另外,对于事件的霸凌者B同学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告诫,也建议B同学进行咨询(很遗憾B同学最终拒绝了这一建议),严重时要上报学校处理。如果有必要在征求小A同意的前提下为小A调换寝室。班主任也要加强和各学生家长的沟通,无论是被霸凌者还是霸凌者的家长都有必要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三)社会教育与立法相结合

在不断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各界对于霸凌问题的教育宣传力度,如社区学校,在各个社区组织关于霸凌问题的讲座,类似的讲座和活动也要深入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由村委会组织系列宣讲活动,印发宣传册。各级政府也可以组织建立关于应对校园霸凌的网站,网站可以用于宣传什么是霸凌、如何应对霸凌,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窗口回答已经处于霸凌中的学生的问题。如果需要介入要直接尽快联系到被霸凌对象,网站要配备专门的法律团队和心理咨询团队。

另外,在国家法律层面上也呼吁国家参照国外的做法,尽快通过反霸凌法,从法律上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霸凌者的惩处力度。对于轻度霸凌者也可以设立一些社会辅导机构,用来纠正霸凌者的霸凌行为。严格来讲协助者和旁观者也是霸凌者的帮凶,所以对他们也要加大教育力度,营造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校园环境。

对于小A的问题处理方法还不完善,也缺乏对霸凌者B同学的引导经验,校园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对于校园霸凌也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上。解决校园霸凌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四方联动,共同积极地面对,缺一不可。要校内管理与校外援助相结合,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Olweus,D.Aggression in the schools:bullies and whipping boys [M] .Washington DC:Hemisphere,1978.

[2] Spriggs A L,Iannotti R J,Nansel T R,et al. Adolescent bullying involvement and perceived family,peer and school relations: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race/ethnicity[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7,41(3):283-293.

[3] 吴艳.对校园霸凌事件的思考[J] .宁夏教育科研,2016(2):28-29.

[4] 刘向宁.校园霸凌未成年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浅析[J] .青年学报,2015(4):67-72.

[5] 吴明隆,陈明珠.霸凌议题与校园霸凌策略[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2.

編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