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南澳岛气象灾害教育

2022-04-10 02:02卢首君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卢首君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知识所涉及的现象和原理常常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在气象灾害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学生生活的地域——南澳岛,从现实着手,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参观气象台,举办主题班会(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契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手抄报或宣传小册子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锻炼学生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与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发展观,综合思维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南澳岛  气象灾害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海面,地处东经116°53′-117°19′,北纬23°11′-23°32′,北回归线从主岛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常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偏少,热量丰富,霜冻很少。但常有台风、强风、干旱、寒露风、低温阴雨等灾害性的天气出现。[1]根据南澳岛气象观测及《台风年鉴》资料,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象灾害多发。[2]

本文选取两个南澳岛本区域较为典型的气象灾害,以台风和干旱为例,设计地理教学探究,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提高该区域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区域发展观。

课堂上,当教师讲授《台风》灾害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报一则新闻(内容如下):

[台风卢碧已在汕头南澳县登陆]据广东省气象部门发布,今年第9号台风“卢碧”已于8月5日11时20分以热带风暴级(9级,23米/秒)在汕头南澳县沿海地区登陆。预计,“卢碧”将以10到15公里的时速向偏北方向移动,广东降水渐趋明显。5日下午至7日,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和河源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三角南部和粤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有中雷雨局部暴雨。台风“卢碧”上岸后,要注意防范持续性强降水及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山体滑坡等灾害。(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耀2021年8月5 日)

根据新闻提供的信息,同时将台风路径图,降水预报图,大风预报图等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现给学生,同时利用超链接,观看气象台发布的消息和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再加上学生的亲身体会。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台风给该岛带来哪些危害,进一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台风形成的原理,讨论采取哪些措施能做到防灾减灾。

在讲授《干旱》这一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晒出一组水库干涸,农田枯干,岛民挑水的图片,直观感受干旱这一气象灾害。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年降水量达到1000毫米以上的海岛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于是就把自然灾害与地理知识还有区域特征给无形中联系在一起了。学生自由探讨,学习热情高涨,最终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了台风和干旱的形成原因和对生活生产的危害,提升了区域认知能力,进而培养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二、课后布置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除了利用情境教学拉近地理原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教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余更多地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调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活动一:记录每天的天气信息,警惕异常的天气情况,例如出现连续高温,尝试用学过的地理原理推导出原因和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可能受高压脊控制?台风形成的前兆?长时间的高温晴可能导致干旱等气象灾害?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地理原理,并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天气现象和气象災害。

活动二: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实地感受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听气象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和原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关注身边发生的气象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地理原理与生活的兴趣,我们生活的这个区域有哪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综合思维,递进式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理清整个气象灾害的知识结构。

活动三: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调查不同年龄段的岛民,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口中了解到他们亲身体验的南澳气象的变化。并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活动四: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契机发动学生观看气象科普公开课,讲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视频等。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小册子等。由学生自己搜集南澳县本区域的气象灾害相关知识。学生根据南澳实际气象灾害,制作防灾抗灾小册子,宣传防灾抗灾知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了解成灾原因,灾害危害和防灾抗灾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发展观,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探究地理原因原理的欲望,从书本到现实的实践再从实践到知识的升华,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地理知识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能在普遍的气象灾害中认识到特定地域的特殊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特定区域所特有的气象灾害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地理原理运用于解析实际生活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气象灾害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提升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区域发展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综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情境教学法,同时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完成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南澳年鉴》[J].2017,,30-32

[2]蔡兵,邓松,汤超莲,南澳岛近50年极端天气事件变化趋势分析[J].杨会第五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论文集2010年290-292页)

[3]刘小勇, 陈婷莎, 许泽龙,等. 基于DI的南澳县气象干旱演变特征[J]. 广东气象, 2021, 43(6):4.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