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育课堂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2022-04-10 01:42胡炎斌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教育美育

胡炎斌

摘 要:教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时代的发展,呼唤美育。厘清美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要以美育为主要出发点和归宿,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阵地和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彻美育精神,要重视教师的培养,要重视美术欣赏课,要开设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这样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育、美术欣赏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亲自开设、讲授一门课——“美育”,呼吁“以美育代宗教”。先生提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蔡元培要求学校把艺术看得和科学一样重要,认为“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

一、美育的重要性

1.当今中国教育最缺的是美育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希望大学开设美育课程,甚至希望中小学教育中也能贯彻美育的精神。而学校教育则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语文、数学、外语都是主科,几乎天天有课,音乐、美术被称为副科,一周最多一节课。现在体育得到重视,每周两节课,每天还有课间跑,有课外活动。美术、音乐还是每周一节课,遇到考试,可以当作自修课。可是很多有条件的家长,课外为孩子报钢琴课、绘画课等。这个现象表明,社会进步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多的艺术教育,学校给的那点课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长课外报班的目的可能比较功利,社会上的艺术班为了吸引学生,用“考级”满足家长功利的目标。这种教育方式让音乐绘画这些艺术单纯成为一项技能。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缺乏对美的感知力,缺乏感动,自然就缺乏创造的原动力。所以说,当今中国教育最缺的还是美育。

2.美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古人语“仓廪足而知礼节”,温饱解决了,人们就会更注重美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教育普及,文盲似乎不存在了,但这个社会有很多的美盲。你看看很多的乡村建设,越建设越丑陋;你看很多的广告设计,越设计越画蛇添足。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如何设计美丽家园,如何穿衣打扮,都是审美力。台湾学者蒋勋有一本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讲审美力是一种竞争力。其实,在很多方面,美是看得见的竞争力。只是,美不是用来竞争,而是用来欣赏。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是吴冠中先生对美育的呐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什么是美”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所以审美的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将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说,美育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美育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彻美育精神?这是每一个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讲一点我个人的想法。

1.重视美术欣赏课

美术欣赏就是一个欣赏美的过程,它能够直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如何欣赏一幅名画?首先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兴趣,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画面上的内容,发现这幅画的特点,发现作者在画面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犹如解读一篇文章,无非文学艺术的表现工具是语言文字,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手法。绘画用的是线条,是明暗,是色彩,是画面布局。教师在帮助学生欣赏的时候应该介绍画家的出身、生平、性格,聊点画家的趣事,说点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丰富信息,有助学生欣赏画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而且会大幅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比如欣赏倪瓒的作品,说点他的性格,猜测倪瓒一定是处女座,有洁癖,连园中梧桐树也要仆人天天洗刷。这种性格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也体现在他的绘画上。他的山水画,萧疏寂静,几乎不食人间烟火。倪瓒的《江渚风林图》,画面简洁,近景几棵树,远景皴染远山,中间的水面便是大量的留白。中国文人画,画面留白处往往写点小诗点出作者创作的心境。犹如我们当今社会的微信朋友圈,发个照片,配点文字。古今贯通,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

其次,美术欣赏教学要对不同画家所创造的作品进行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彼此的特点。这就需要对大量的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教师如何找到恰当的比较对象,如何用一条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这对教师自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自身需要阅读许多的美学著作,才能确定主题、理清思路。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 而且可以真正让学生感知一些美的规律。而一个人审美力的获得,是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只有对真正的好作品有长时间深情地凝视,才会有心的触动,心的感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涵养的过程,就是一个美育的过程。

2.把美术馆、博物馆课作为第二课堂

陈丹青在《局部》第一季中评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说:“绘画是手绘,手艺第一。手艺之上,又是眼光第一。”至于眼光,就不单纯是技术,更是审美。如何提升一个人的眼光,去看第一流高手创造的作品是最重要的。陈丹青在《局部》第二季里,提到他没有读过大学,大都会博物馆就是他的大学。正是这样的大学,陶养了他的眼光。

欣赏艺术品,只观看印刷品和图像资料是不够的,最好当然是看真迹。如果学校所在城市有条件,应该尽可能地带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

3.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徒弟”,课堂上老师只是引路人。要提升一个人的审美,需要阅读一些通俗的美学书籍,也需要观看一些纪录片,比如上面提到的《局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要读画,还要走出去,感受自然,感受四季的风物,感受山水的气韵,才能找到与创作者的内心共鸣。不走出去,读最多的字画,都不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比如,你对学生讲徽派建筑,看图、看视频,都不如去一趟徽州。当你站在宏村的眼前,你就知道了江南古村的美;当走进宏村,你就知道了徽派建筑的特点。

结束语

要真正落实美育,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是必需。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你以审美的意识进行教学,你就会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如果真正能够在学科里贯彻美育精神,这将是一场盛大的教育革新。最后,想说的是如果真正要重视美育,应设立美育的课程。教師应该作全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全集》第六集,浙江教育出版社

2.《溪山可行旅》那海 故宫出版社

3.《陌生的经验》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美术教育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美育教师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