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2022-04-13 08:32曹云凤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民性政绩观政绩

□ 曹云凤

在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这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践行初心使命、矢志担当作为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树立正确政绩观意义重大

政绩观是什么?党员干部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怎样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今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政绩观问题,可谓语重心长、字字千钧。这既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确立的正确思想观念,也是在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异常繁重的形势下党员干部需要经常面对,也很容易出现偏差的重要问题。

所谓政绩,是指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一个带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重大课题,不仅反映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更关系着党的事业发展和人心向背。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在这次中青班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赢得群众认可,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不正,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谋取个人私利紧密结合;有的缺乏担当精神,满足于工作中“不犯错误”“不出问题”;有的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不顾后果,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还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国家的全局利益,而且侵犯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同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的,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如果不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还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续发展、薪火相传。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什么样的选择和作为。错位的政绩观要不得。政绩观错位的背后,折射的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考虑个人得失多、群众利益少,没有处理好显绩与潜绩、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员干部当然要追求政绩,但追求的必须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为民做实事,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作风状态,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时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新期盼,这样的政绩才会经得起时间沉淀和历史检验,才会在老百姓心中永铸丰碑。

当然,为群众做好事实事,落脚点在成效。有没有成效、成效大小,要看群众的实际感受,要由群众来评判。焦裕禄同志虽然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人们一直记得他。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我们党把群众的评判和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还划了重点、教了方法。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时,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以实干担当践行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终要体现到行动上。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真抓实干尽责担当。为政贵在行。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践行正确政绩观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取得成效。党员干部能力强不强、作风硬不硬、政绩好不好,关键看重任面前、困难之时、风险之处的表现。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敢于坚持真理,树正气、讲原则,不随波逐流;在急难险重时,不回避、不推诿,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面临困难问题时,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怕责难,敢于担当。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总有更替,任职总有期限,但党的事业是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兢兢业业的努力和尽心尽责的实干,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收获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实际、尊重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摒弃急功近利思想,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善于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对当务之急的,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前进。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上,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猜你喜欢
人民性政绩观政绩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探索
“政绩”何以成“政债”?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