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用坚守与创新,跑出华泰“加速度”

2022-04-13 08:32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华泰加速度企业

□ 本刊记者 邢 华

这是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东营市硬是凭借造纸起家,登上全国造纸行业的龙头地位,被业界称为造纸大王、纸业航母,这就是建有全球单厂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的华泰集团。作为集团的董事长、新掌门,李晓亮同华泰一起走过了20 年,历经金融危机的艰辛挑战,扛过形势低迷的市场经济寒冬,以创新思维加快造纸行业“智能制造”升级,推动了传统造纸向新兴经济的转型升级,让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了“加速度”。

汗水浇灌梦想,拼搏铸就担当。李晓亮带领下的华泰纸业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上百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李晓亮本人先后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兼职副会长、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民间商会副会长、省造纸行业协会会长。

坚守主业,着力做强“拳头产品”

近年来,受电子媒体冲击,全球新闻纸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每年下滑近20%。在此形势下,还有几家企业坚守在新闻纸生产的阵地,华泰正是这股中坚力量之一。面对困境,李晓亮认为这既是传统纸媒的危机,也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他给员工们鼓劲:“要把危机看成机遇,在大形势下,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自己的难题,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快‘转调创’,克服电子媒体对纸媒的巨大冲击。”

早在2000 年,华泰纸业就一举改写了国内高档新闻纸依赖进口的历史。《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以及各省级党报的印制基本都使用华泰新闻纸。对于李晓亮和华泰纸业来说,坚守新闻纸阵地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责任问题。

“新闻纸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我们必须保证战略物资供应,保证各大党报党刊用纸,即使亏损,也要坚守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李晓亮把“去产能”与“换动能”紧密结合,提升产品档次,着力做强“拳头产品”。他对保留的年产45 万吨新闻纸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生产环节实现全程信息化自动操作,成为目前世界上单机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车速最快、纸幅最宽的新闻纸生产线,质量规格处于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占据了国内省级以上党报70%的份额。

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提出了“上游木浆、下游包装印刷”的思路,拉长产业链条。上游,结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自主研发生物质精炼分解技术,将主导产品化学浆逐步升级为附加值更高的溶解浆,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制造领域,未来在纺织行业可替代棉花纤维,价格较原产品提高10 倍以上。下游,与大众报业集团合资成立大众华泰印务公司,日印刷能力800万对开张,承印40 余家中央和地方省市报刊及广告,成为长江以北重要的综合性印务中心。

坚持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是华泰集团40 余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传家宝”,从父辈那里承袭过来,李晓亮也将创新看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多年来,李晓亮坚持“请进专家”与“自主攻关”相结合,与全国42家高校院所、行业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了全国造纸行业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泰山学者岗、废纸综合利用实验室、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9大科研平台,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培养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8 人。主导或参与了26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承担了“世界最轻”新闻纸等30 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科技研发,科研技术水平走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华泰集团依托这些科研平台,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开发了低定量彩印新闻纸、彩色美术版纸、高光泽涂布白板纸等多种国家级新产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李晓亮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让华泰集团智能制造能力显著提升,连续13 年蝉联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内造纸行业唯一荣获4 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他在企业内部推广自动化、数字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应用,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人机智能交互、分布式控制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活中非常简朴的李晓亮,对企业创新却舍得投入,先后淘汰价值23 亿元的11 条落后纸机生产线,投资34亿元从芬兰引进了操作精度和产品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年产70万吨高档铜版纸生产线。

2015 年10 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华泰集团与德国福伊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 年内投资8.4 亿元改造升级5 条生产线,将德国“工业4.0”技术与公司现有科研平台结合,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参数,实现“批量化定制”,全面实现了造纸工业的智能制造。回顾华泰集团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的跨越,最终都是靠人才带动、技术突破和创新引领。

2021 年,李晓亮荣获第二届中国造纸蔡伦青年科技奖。谈及此次获奖,他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我会带领华泰整个科研团队,沿着创新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希望在全体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造纸行业迈入持续健康发展快车道,通过转调升级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

可持续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强化保障

华泰集团在业内率先实施“绿色生态纸业”发展战略。作为科研带头人,李晓亮坚信“只有落伍的技术,没有落伍的产业”,他坚持走绿色、精细、跨界融合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努力建设百年企业。

在李晓亮看来,“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他积极履行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社会责任,狠抓治污项目建设和清洁生产创新。投资20 多亿元增上4 套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标准达到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与中国造纸协会联合研发重点流域造纸行业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实施6 万立方米/天沼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吨;与韩国电力技术株式会社合作实施烟气脱硝治理工程,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87.5%,年减排氮氧化物2000 吨。

针对公司多产业、集团化、跨地域的发展实际,李晓亮坚持精细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实现降本增效。投资8000 余万元,与用友软件合作实施ERP 项目,实现了订单生产集成化、客商管理协同化、生产管理数字化和企业决策智能化,集团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率达到90%,产品实时库存准确率达到99.5%,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12%,资金和存货周转率提高10%以上,被工信部确定为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李晓亮坚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跨界融合、适度多元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建设了山东省首家依托企业建立的海关监管直通场站,目前已发展为鲁北地区业务量最大、进出口箱量最多、操作最规范的公用性内陆场站。2020年以来,先后与芬兰北方生化、中国农业银行、碧桂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拓商贸、金融、房地产等三大产业板块,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李晓亮也不忘反哺社会,他热心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为企业职工作了表率。他把依法诚信纳税作为企业的基本义务,积极帮助春蕾儿童、贫困大学生,为百姓铺路修桥、支持新农村建设,建立了互助互救基金帮助特困职工渡过难关……他救危济困、帮人分忧解难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让企业职工更加坚定:华泰跟着他走,靠谱!

秉承黄河文化的滋润,接受齐鲁文明的熏陶,李晓亮坚守主业、坚持创新发展,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实的步伐,一步步构筑了以造纸为核心、多产业优势互补的国际化综合型大企业集团。纸短情长,书不尽的是他对造纸行业健康发展的初心与奋斗。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李晓亮正带领华泰朝着“振兴民族纸业,建设绿色华泰”的目标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华泰加速度企业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华泰:“纸老大”的业界传奇
在路上,自有远方:华泰保险20周年庆典华丽绽放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