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余杭模式”初探

2022-04-14 22:03罗喆慧陈香陆影
公关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余杭区流通主体

罗喆慧 陈香 陆影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余杭区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追溯情况,为未来余杭区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发展完善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余杭区“农安码”等数字化监管方式提高了对本地农产品的监管效率,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也对外地农产品进入余杭区进行了有效监管。在未来继续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中,需完善地方法规制度,加强与区外系统对接,做好闭环管理,激发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参与积极性,共同保障余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作为食品原料的重要组成,是监管的重中之重。而农产品的索证索票又更加复杂和困难。做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群众入口食品的安全性,对整体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也是有力的支持。本研究探索在余杭區内,运用“互联网+”创建一个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

一、余杭区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取得成效

1.率先建立“农安码”,监管好本地生产农产品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率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发食用农产品监管平台“农安码”,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形式,与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卡、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相结合,共同搭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监管体系。农业生产主体将“农安码”贴在农产品上,出货前可上传农业生产记录、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实名制购买、合格证等信息。同时,农产品在余杭当地农产品检测站进行质检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也可上传到“农安码”。既节省了大量的监管人力物力,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2.积极调整工作方式,不断加强信息监管覆盖

自余杭区发推行“农安码”以来,针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和街镇进行了大量工作。一是通过加强宣传,让市场经营户了解目前推进农产品追溯工作新要求。二是盯紧市场主办方,要求其对经营户进行指导。三是到一线开展推广工作。经过各方的努力,截止2020年5月19日,余杭区累计14200家完成生产主体信息登记,其中550家规模主体已全覆盖,非规模主体已登记13650户。

3.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监管好外地农产品

为保证外地流入余杭区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管局互相配合,共同做好监管工作。一是对进入余杭区的外地农产品开展快速定性检测,确保进入市场农产品的安全。二是要求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必须提交产地证明,无产地证明不得进入市场,从源头最大程度地消除隐患;如果无法提供上游信息的,承诺对出售的农产品负责方可入场。三是加强市场内巡查力度,做到农产品检查全覆盖。

二、余杭区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存在问题

1.对于农产品溯源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

余杭区在推行“农安码”等现代流通追溯体系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是聚焦于常规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对于可追溯性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而在地方和部门规章制度以及相应文本中,也呈现为原则性需求和发展愿景等描述,导致在基层具体落实和可操作性方面尚有一定难度,无法对其市场内的经营户强制要求必须使用“农安码”,导致部分非规模以上经营主体或市场外散户不愿参与。

2.整体规划稍显不足或将影响长期建设

目前余杭区在现代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的前期整体规划方面稍显不足。在政府端,一方面,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监管方式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影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信息系统的整合、维护等缺少顶层设计,造成区域或与上级部门重复建设,以及长期维护的经费来源没有着落。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端,前提推广阶段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体系建设,但未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一旦停止了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就缺乏了参与动力。

3.分段管理难以溯及全程精准有效监管

目前,农产品流通溯源体系是以余杭区单地区为基础开发的,在溯源过程中没有充分达成信息互通,难以实现不同溯源平台及各级溯源平台的数据对接与共享。从区内看,任何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都不能实现全程的追溯管理,在基层的监管实践中可能造成监管空白或重复监管。从更大的区域层面来看,余杭区的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还未与区外的相关信息系统打通,对外地进入的农产品监管可能存在风险。

4.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总体上看,余杭区对于非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引导参与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力度和效果相对不足。一方面,由于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文化程度不高,在信息化追溯体系推广过程中存在困难。尽管市场主体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但仍存在重复指导10多次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不愿参与。

5.消费者溯源意识薄弱致建设后劲不足

由于过去没有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还未形成主动溯源的意识。而目前在社会共治方面,由于消费者参与不足,余杭区的农产品现代追溯体系建设后劲不足。

三、对余杭区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1.完善地方法规制度,强制实行溯源

目前余杭区在关于农产品流通追溯的相关法规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空白。建议余杭区根据前期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地方法规或制度,逐步将农产品流通追溯作为强制要求执行。在制定具体的法规制度要求时,需细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和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对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义务履行、违法行为追究等内容做出细致规定;细化各类市场和经营者追溯管理责任,针对不同农产品和不同的环节的追溯要求,形成技术标准、经营标准和产品标准有机统一的标准体系。

2.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体系建设

针对余杭区内分段管理、监管体系建设未跟上、平台信息未打通等问题,建议余杭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全盘整体规划,明确余杭区现代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方案和推进步骤。一是根据农产品追溯工作的新要求,不断调整日常监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形成闭环。二是通过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对余杭区农产品流通溯源工作进行协调和联合监管执法。三是健全追溯管理激励、惩戒机制,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追溯义务、填报信息不真实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惩戒力度。

3.加强源头管理,促进区外系统对接

从监管效能和监管效果来看,做好农产品的源头管理,是最经济有效的监管方式。建议对于区外生产的农产品,积极与生产地的监管部门做好数据对接工作,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地已经开展的工作成果,减少农产品进入余杭区后的重复监管动作。

4.引导经营主体,激发参与建设动力

建议余杭区对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目前他们在参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中的感受、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寻找改进和激励的途径。针对部分经营主体认为追溯系统操作难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调研,了解操作困难的具体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改进,降低操作难度。另一方面可通视频、指导手册等形式,对使用全过程进行傻瓜式讲解,以便于经营主体学习和使用。针对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通过加大宣传等形式,向消费者普及有追溯信息农产品的安全性,并让农产品经营主体实际感受到,通过加入追溯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经营农产品的价格或销量,从而吸引其主动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参与度

针对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溯源意识的问题,建议余杭区深入开展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贯彻活动,普及追溯知识,传播追溯理念,一方面提高公众对农产品可追溯的认知度,加强社会共治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升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经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PR

本文系杭州市余杭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成果(Yhsk21Z03《余杭区农产品现代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亚萍,姜侯,胡云锋,孙九林.“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发展研究,中国工程学,2020,22(4):58-64.

[2]余杭区构建“一码一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模式, nynct.zj.gov.cn.

(作者单位: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余杭区流通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余杭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教学成果展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新龟兔赛跑
巧妙数角
能喝到几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