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MR与CT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4-14 01:19罗水龙邵振江万志华陈波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丘脑基底节检出率

罗水龙,邵振江,万志华,陈波

1 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放射科 (江西九江 332600);2 乐平市人民医院MRI室(江西景德镇 333300)

脑出血是一种发生在脑实质内且由非外伤原因导致的自发性出血症状。该病的发生多与血管老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该病多发生在患者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有报道指出,急性期脑出血的病死率达35%~45%,故做好该病的诊治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脑出血,如高场MR及CT检查等。采用CT检查脑出血不仅能明确出血部位,还能明确出血特征及出血量,为临床诊治提供切实依据。近年来,磁共振技术不断发展。有研究指出,采用高场MR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优于CT[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场MR与CT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76岁,平均(56.78±4.26)岁;男89例,女71例;症状出现时间1~55 h,平均(5.03±0.50)h;出血类型,21例丘脑出血,49例脑叶出血,46例脑壳核出血,44例基底节出血。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治疗前接受高场MR、CT检查。排除标准:合并颅内肿瘤或转移;影像学资料不完整;精神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MR及CT检查。高场MR检查:仪器选用美国GE 1.5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部线圈,患者取平卧位,先进行DWI序列检查、头颅横断位检查,MRI序列有FLAIR、T2WI、T1WI,同时进行矢状位T2WI检查;参数设置,矩阵为256×256,TE为100~135 ms,TR为2 500~2 700 ms;然后进行DWI扫描,用三维成像法,采用DWI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

CT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患者取平卧位,先进行头颅常规平扫;参数设置,电流为200 mA,电压为120 kV,层距为10 mm,层厚为10 mm,矩阵为256×256;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伏醇(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41796,规格20 ml︰13.56 g)为造影剂行增强扫描。

1.3 评价指标

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审阅所得影像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出血的影像特征(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出血的影像特征

2.1.1CT

经CT诊断可知,16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31例(其中,15例右侧脑出血、15例左侧脑出血、1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壳核出血30例,脑叶出血27例,丘脑出血11例;病灶均呈非均质性结构、密度增高,或均匀一致增高,边界清晰;CT值约为53~78 HU;基底节区一般呈类圆形或肾形高密度影,血肿周围呈环形低密度水肿带;脑壳核、脑叶多呈不规则或圆形高密度影;丘脑出现多呈椭圆形或圆形高密度影;其余61例患者未检出出血情况。

2.1.2高场MR

经高场MR诊断可知,16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40例(其中,22例右侧脑出血,14例左侧脑出血,4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壳核出血41例,脑叶出血41例,丘脑出血21例;DWI主要表现为混合信号特征,病灶表现为T1稍高或等高信号,T2高信号;病灶周围存在环形水肿带,表现为T2高信号,T1环形稍低信号,且边界模糊;侧脑室内表现为T1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高信号;其余17例患者未检出出血情况。

2.2 高场MR与CT诊断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的检出结果比较

高场MR对基底节、脑壳核、脑叶、丘脑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场MR与CT诊断不同部位脑出血的检出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内科疾病,近年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与病死率也较高,故对该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4-5]。

CT检查具有经济简便、安全快速等优点,且患者痛苦小,是临床上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式[6]。CT检查是一种典型的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时间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较高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大容积、大范围扫描,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密度及血肿周围情况等,从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7-8]。有报道指出,随着MR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在早期诊断急性脑出血中的准确性大幅提升[9]。高场MR是一种数字断层成像技术,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重建人体信息;可利用DWI序列技术,通过检测患者身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受限方向和程度,分析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可通过检测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发生信号的强度变化,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特征[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场MR对基底节、脑壳核、脑叶、丘脑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高场MR对不同部位脑出血的检出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相较于CT,高场MR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检出率较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丘脑基底节检出率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认知功能障碍在丘脑梗死后的改变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比较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