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运用效果

2022-04-14 01:19裴晓英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裴晓英

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 (江西上饶 334000)

手术器械消毒质量合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若消毒质量不过关,会造成医源性感染,不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消毒供应室是对手术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进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危造成影响[2]。在消毒供应室中,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欠佳,不能完全保证器械消毒合格,易出现院内感染等负面事件。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管理模式,可弥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器械消毒合格率,改善工作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室中运用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3月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200件手术器械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6月消毒供应室实施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200件手术器械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手术器械包分别为骨科45件,普通外科60件,泌尿外科38件,神经外科41件,其他16件。观察组中手术器械包分别为骨科48件,普通外科65件,泌尿外科40件,神经外科35件,其他12件。

两组器械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2019年1—6月骨科8名、普通外科12名、泌尿外科7名、神经外科13名医师作为医师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按照单据提供器材进行登记,术中要求器械护士轻拿轻放,不可投掷及相互碰撞,保护器械的尖锐及利刃部;术后及时检查器械有无锈渍、血渍、破损、变形等,一旦发生以上问题需报备更新,并按流程回收、清洗消毒等。

观察组实施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建立质检责任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2名、消毒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小组学习计划、考核标准等;组长及责任护士每天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辅助护士每日与手术医师沟通,对医师反馈意见予以重视,同时改进不足之处;每周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学习消毒机器的功能特点、操作步骤、应用范围等知识,并讲解使用方法;每2周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加强培训;每个月组织小组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2)分类清洗消毒手术器械:对于治疗甲状腺、单纯疝修补等患者的手术器械的要求,一般在流动水下去除血污,先将手术器械在酶液中浸泡2 min后,再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然后分类烘干,注意分开精细、尖锐的器械,最后检查、上油、包装、存放;对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感染手术器械的要求,需先将其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 min,然后用流动水刷洗干净,再分类烘干,最后检查、上油、分类保存;对于治疗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患者的特殊手术器械的要求,需先将其浸泡于有效氯消毒液中1 h,然后在流动水下用毛刷彻底刷洗、冲洗、高压灭菌、包装,之后分类、检查、上油、再次高压消毒后保存;对于内镜手术器械的要求,需先卸下内镜部件、连接配件、通道阀等,再用流动水及小刷洗刷血迹,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关节部位、内腔通道,去除血迹或有机物,之后用腔镜专用清洗剂浸泡2 min后去除有机物,再用流动水再次冲洗、擦干,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各部件残留水分,最后用专用润滑剂直接喷于器械表面、轴节、内腔等部位,并用镜头纸擦去表面油迹再将其保存于专用仪器柜中。(3)严格核对登记:由小组成员将发放的手术器械包送至各科室;送至科室过程中需严格检查核对,一旦发现手术器械包有破损或污染,需及时进行更换;辅助护士与科室护士在交接时,签字核实,做好登记工作。(4)管理工作评价: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包进行检查,计算消毒合格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并将问题责任落实到个人,表现良好者于周会给予表扬,并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给予奖金鼓励。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若出现血迹、油污、湿包、无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合格等表示消毒不合格,未出现异常表示消毒合格;消毒合格率=消毒合格手术器械包件数/总手术器械包件数×100%。(2)采用医院自制的医师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医师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发放器械件数是否齐全、内镜保持完好度、护士态度等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60分代表不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名数+比较满意名数)/总名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8.5%(197/200),高于对照组的92.5%(18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6,P=0.003)。其中,对照组检出血迹5件,油污3件,湿包3件,无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合格4件;观察组检出血迹1件,湿包1件,无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合格1件。

2.2 两组医师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师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为医院内各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工作内容包括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供应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3]。以往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的内容单一,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导致消毒合格率低,手术感染率高。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是通过制定计划、监督执行、定期检查、总结不足等方式,使消毒灭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一种新型消毒室管理模式[4]。

蒲连静和边秀艳[5]的研究指出,消毒供应室应用一体化护理可明显减少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高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一模式可提高消毒质量,改善医师满意度。分析原因为: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成立质检责任小组,由组长制定完善的制度及流程,使工作内容更加程序化、标准化,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消毒过程中出现差错[6];护士的专业能力高低是影响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组长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各类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保证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减少手术器械包湿包、化学指示卡不合格、器械丢失损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可提高临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医疗器械包括一般手术器械、一般感染手术器械、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内镜手术器械等,在管理过程中需明确各类器械消毒的注意事项,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有重点的进行消毒工作,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7];在器械发放、送往科室过程中,辅助护士要仔细核对,确保手术器械包发放无误,以免错发、漏发;最后在管理工作评价中,组长定期检查并落实监督制度,运用奖惩办法,有助于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习惯,确保消毒工作高质量完成[8]。

综上所述,将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中,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与医师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编排特征的研究
健身器械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