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4 01:19黄东元李光壮何新芸李志艳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义齿牙周病牙龈

黄东元,李光壮,何新芸,李志艳

1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 (广东汕头 515100);2 汕头市潮阳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 汕头 515100)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可对患者的发音功能、咀嚼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可摘义齿与固定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但两种修复方式各有优劣势[2]。可摘义齿是利用天然组织或基牙作为支持,患者可自行摘戴,具有简便的优点,但增加了余牙的负担。固定义齿是以桥梁力学作为原理,其固定稳固,减少余牙的负担,但在固定时需大量磨除牙周组织,极易造成过敏现象。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8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可摘义齿进行修复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采用固定义齿进行修复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18~53岁,平均(37.23±7.88)岁。试验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20~61岁,平均(39.43±7.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口腔检查确诊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基牙松动度为Ⅱ~Ⅲ级;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牙周疾病;接受过正畸治疗。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均接受牙周及牙体检查,采用X线或全景片观察余留牙、残留牙根、牙冠、根尖及牙周等情况,分析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牙周病治疗,清洁牙龈,对牙齿进行龈下刮治,并在超声下进行根面平整治疗,根据患者病原类型对其应用抗生素治疗,连续治疗12周,待其病情稳定后,以患者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牙齿松动情况为依据,判断其义齿角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可摘义齿进行治疗:首先修整患者牙槽骨上的骨刺凸起,修整剩余天然牙的倒凹,然后取模,制作活动义齿,再制作可卸戴型内外冠,放置在硅橡胶印模内;并在内冠组织处涂抹凡士林,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钉,调整不平整处及咬合关系。

试验组采用固定义齿进行治疗:以患者缺失牙间隙两端的牙根与残余天然牙为基牙,进行印模灌注制作模型,选用金瓷冠或者铸造全冠作为牙体的制备材料,制作固定桥及修复体,固定人工牙,保证天然牙与人工牙连接为一体;采用粘接剂将固位体固定在基牙上。

1.3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咀嚼功能完全恢复,义齿与剩余天然牙无松动或移位;有效,经治疗,患者咀嚼功能好转,义齿与剩余天然牙无严重松动或移位;无效,经治疗,患者咀嚼功能无好转,义齿与剩余天然牙严重松动、移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咀嚼功能: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咀嚼功能,内容包括可自行进食食物的类型、咀嚼情况、咀嚼时义齿的使用情况、义齿稳固度、咀嚼时义齿是否有异常、义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总分为2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咀嚼功能越好。(3)牙龈出血程度: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分为0~5级,其中,5级表示患者牙龈有自发性出血;0级表示患者牙龈正常探诊不出血;分级越低,表示患者牙龈出血程度越轻[3]。(4)口腔健康状况: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估两组口腔健康状况,内容包括社交障碍、心理不适、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生理障碍、残障、心理障碍7个维度,每个维度有2个条目,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均为0~4分,总分56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越好。(5)治疗满意度:治疗3个月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调查内容包括咀嚼、义齿颜色、舒适性、稳固程度及外形5项,每项评分依次为5分(非常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最高分为2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治疗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程度及口腔健康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SBI、OHIP-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SBI、OHIP-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BI及OHIP-14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3个月后满意度比较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21.43±3.11)分,高于对照组的(18.26±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2,P<0.01)。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牙周组织受到长期慢性感染后,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可对患者生活及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牙周病极易引发牙列缺损等并发症,继而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及咀嚼功能等,甚至可损害颞下颌关节和口颌系统肌肉功能。目前,临床通常选用牙科材料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以修复牙齿的生理功能与解剖形态,如可摘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及覆盖义齿等,其中可摘义齿与固定义齿应用较为普遍,且修复效果较好[4]。但可摘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尚无确切定论。

可摘义齿是将义齿固定在患者剩余的天然牙上,以此达到修复缺失牙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具有使用范围广、制作方便、患者可自行摘戴、磨损牙体组织少等优点[5],但该牙科材料易增大基托下基牙的负荷与软组织压缩,引起部分硬组织吸收或萎缩,导致义齿下沉,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损伤,增加牙周问题、基托折裂、内冠脱落及固位力降低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咀嚼功能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BI及OHIP-1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固定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治疗后患者咀嚼功能及口腔健康状况均明显改善,其治疗满意度较高。其原因为,固定义齿修复是一种以桥梁力学为原理的牙列缺损修复方式,可较好地恢复患者牙缺损的形态及生理功能,获得与正常牙齿较为接近的美观度、舒适度及咀嚼功能,且其固定性强,患者无需自行取戴。

综上所述,与可摘义齿相比,采用固定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改善咀嚼功能与口腔健康状况,减轻牙龈出血程度。

猜你喜欢
义齿牙周病牙龈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牙科停诊假牙和牙套有问题怎么办
牙龈萎缩怎么办
这些迹象表明 你需要马上去看牙医
隐形活动义齿为啥还流行
拔牙后多久能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