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结合振动排痰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4 01:19黄梅英陈欣林兰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循证呼吸衰竭振动

黄梅英,陈欣,林兰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该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等,甚至可发生呼吸衰竭,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1]。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缓解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肺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以现有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选用的最佳护理方法;但该方法容易忽略对排痰的优化干预,排痰效果仍有待提高。振动排痰仪兼具叩击、震颤和挤推三种功能,可对患者进行定向体位引流,且叩击力度持续稳定,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使排出气道深部的痰液。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结合振动排痰仪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54~78岁,平均(64.89±4.96)岁。对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63.56±5.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具有咳嗽、咳痰、呼吸衰竭等症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其他肺部疾病;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首先提出循证护理问题,然后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问题:a.循证依据,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b.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2)人工排痰:a.循证依据,患者有效排痰、恢复肺功能对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b.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观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采取人工叩背的方式促进患者排痰,叩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护理人员将手指微弯曲,控制好叩击的方向和力度,均匀地从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同时指导其排痰,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坚持锻炼,以增强呼吸系统免疫力。(3)饮食问题:a.循证依据,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消化功能降低的问题,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故加强饮食干预十分必要;b.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其对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告知家属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增强营养,指导其合理搭配饮食的方法,保证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振动排痰仪进行干预:仪器选用G5振动排痰仪(美国通用医学物理治疗设备公司),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进行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根据其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速度和叩击头,调整好患者与叩击头的接触角度;在患者胸前、后背按照由外而内、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叩击,缓慢移动叩击头,每次持续10 min,每日使用2~4次。

两组均连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后,比较两组排痰效果:显效,表示排痰效果好,听诊肺部无痰鸣音,呼吸音正常;有效,表示痰易咳出,听诊肺部无明显湿啰音,呼吸音基本正常;无效,表示肺部存在明显湿啰音,呼吸音弱;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干预前后,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采用专用血气针采集患者安静状态下的桡动脉血2 ml,采血后迅速将针头插入橡皮塞,送检标本;采用血气分析仪(丹麦雷度米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ABL80 FLEX)检测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oxygen tensio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3)干预前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百瑞有限公司,型号 EasyOne NDD)检测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4)干预前后,比较两组COPD 症状[3]: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TM,CAT)问卷调查评估两组COPD症状,内容包括咳痰、咳嗽、胸闷、睡眠、精力、情绪、运动耐力和日常运动8项,每项分值均为0~5分,总分为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COPD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排痰效果

干预后,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

2.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PaO2、PaCO2与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2与SpO2均高于干预前,PaCO2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aO2与Sp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aO2、PaCO2与SpO2比较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与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与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EV1与FVC比较

2.4 两组COPD症状比较

干预前,两组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CAT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长期反复发作,导致气流排出受阻的一类肺部疾病,病情急性发作时,患者咳嗽、胸闷、咳痰等症状可加重,痰量可增多,导致气道堵塞,进而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威胁患者生命[4-5]。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持COPD患者的气道通畅是治疗和护理该病患者的关键。

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结合现有最佳实践证据和患者需要进行护理,通过鼓励患者多饮水、叩击患者胸背部、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等方法帮助其排痰。这些措施对于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改善其呼吸、维持正常动脉血气指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排痰效果仍有待提高。

振动排痰仪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医疗设备,该设备可利用物理振动原理促进肺部痰液排出,具有强劲、柔和、易操作等优点,且穿透性较好,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回流,消除水肿,减轻阻塞,减少分泌物,减小肺通气阻力;此外,叩击作用可促进浆液细胞分泌,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及代谢产物排出,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COPD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结合振动排痰仪可促进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排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动脉血气与肺功能。

猜你喜欢
循证呼吸衰竭振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振动与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