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抗栓泵联合综合护理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022-04-14 01:19徐伟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患侧小腿肢体

徐伟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重要手段。由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缓,肌肉始终处于松弛状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较为常见,而下肢DVT进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等,危及生命[1]。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目前,压力抗栓泵在临床应用中已取得显著效果,其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DVT的发生。而在应用压力抗栓泵的同时配合良好的护理方案,可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综合护理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61.43±9.4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7例,丘脑12例,小脑5例,脑叶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6~79岁,平均(61.97±7.7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例,丘脑15例,小脑4例,脑叶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2]确诊为脑出血,影像学提示颅内出血,收缩压>220 mmHg(1 mmHg=0.133 kPa);突发意识障碍、呕吐、头晕、头痛;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入组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存在下肢DVT;脑干出血;严重心、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急性皮肤炎;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其他下肢血管病变。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再出血;维持患者体温在37.5 ℃左右,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1次;按摩患者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活动上、下肢,并观察肢体皮肤颜色和皮肤弹性变化以发现或预防下肢DVT;此外,给予用药指导及肺部康复护理,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叩击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待患者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协助其进行站立、行走和语言康复训练。

观察组术后接受压力抗栓泵联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压力抗栓泵干预:仪器选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AirPro-200型),患者取平卧位,由护理人员为患侧肢体套上套筒,松紧度以能插入两指为佳;先将Y字连接管连接到气管插头管上,然后将Y字管末端插入左右套筒空气注入口,再连接气泵接头和袖带接头,注意避免连接管打结或缠绕;打开电源,旋转调节钮,使压力维持在25~180 mmHg;按照足踝、小腿、膝盖到大腿的顺序为患者进行充气操作,使下肢血流向心端挤压,之后经过连接管放气,3.5~4.0 s后再充气,重复以上操作;60 min/次,2次/d。(2)综合护理干预:根据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下肢DVT风险级别,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2分为低危[2],对于高危患者,每3天再评估1次下肢DVT风险级别,其余患者每7天再评估1次下肢DVT风险级别,注意给予中危和高危患者穿戴弹力袜,指导家属配合护理人员为患者更换合适体位,以便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饮食指导,嘱家属患者饮食应逐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注意增加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对于部分严重食欲下降患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教脑出血相关知识和下肢DVT的发生原因,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以便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功能训练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外翻、内翻、外旋、内旋训练,均为4次/d,30 min/次,此外,按摩患者腓肠肌,即协助患者取卧位,护理人员先用双手大鱼际从下向上进行环形按摩,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双腿交替按摩,然后将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四指和小鱼际进行挤压按摩,从足跟至大腿,从下至上,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双腿交替,最后双手微握拳从上到下叩击小腿内外侧肌肉,双腿交替,以上动作每30~60分钟做1次,3 min/次。

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术后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3、7、14 d的患侧肢体平均血流速度(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患侧小腿腿围(测小腿肌腹最粗位置周径,首次测量在测量位置做标记,后续2次在相同位置测量,以3次平均值为最终结果)。(2)比较两组术后14 d的下肢DVT发生情况,判断标准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存在血栓;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肿胀,呈凹陷性水肿,有压痛、软组织张力增高;凝血功能指标异常。(3)主观感受:术后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用10 cm刻度尺衡量,0为无不适或疼痛感,10为极度疼痛或不适。(4)日常生活能力:术后14 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该量表包括进食(10分或5分或0分)、修饰(5分或0分)、穿衣(10分或5分或0分)、洗澡(5分或0分)、控制大便(10分或5分或0分)、控制小便(10分或5分或0分)、床椅转移(15分或10分或5分或0分)、上厕所(10分或5分或0分)、行走(15分或10分或5分或0分)、上下楼梯(10分或5分或0分),根据自理程度记录各项分值,总分最高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护理满意度:术后14 d,采用院内专家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测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2,重测信度系数为0.801,总分0~10分,≥7分提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患侧肢体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3、7、14 d的患侧肢体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患侧肢体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2.2 两组术后患侧小腿腿围比较

观察组术后3、7、14 d的患侧小腿腿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患侧小腿腿围比较

2.3 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4 d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

2.4 两组术后VAS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4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出血是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后形成血肿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易损伤患者脑细胞,且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手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肢体功能严重受限,易导致下肢DVT的发生。有研究报道,下肢DVT发生后可导致患者肺栓塞,增加死亡风险[3]。因此,于脑出血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十分必要。常规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笼统的健康教育和统一的病情观察,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安全,以及及时对症干预病情,处理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护理措施,但该护理措施缺乏预见性,尤其是对下肢DVT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差。

综合护理先借助量表评估患者下肢DVT风险后,针对高危、中危、低危风险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观察和干预,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可提高护理个性化和预见性,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此外,综合护理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照护作用,辅助患者进行饮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等,并给予预防性按摩,从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全面性,改善患者护理体验,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压力抗栓泵主要用于卧床>72 h的患者,对机体无损伤、干扰小,适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该仪器可模仿人体运动,通过监控系统按照预定程序自动感应患者的血管充盈情况;通过设定适合的压力以及挤压和放气时间,启动后,绑在下肢的气囊可按照足踝—小腿—大腿的顺序进行有规律的充气加压和降压,大面积地接触机体,为下肢提供动态连续梯度压,使压力能够有效到达肌肉、淋巴管和血管,使血液回流快速有力、下肢静脉淤血排空,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4],且此种促循环作用可提高供氧和营养物质供给,利于渗出液吸收以及毒物向体外排泄,从而消除肿胀[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7、14 d的患侧肢体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侧小腿腿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下肢DVT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压力抗栓泵联合综合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猜你喜欢
患侧小腿肢体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小腿抽筋不简单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我的朋友
面试六禁忌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