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4 01:19李梅窦学霏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脉血体征呼吸机

李梅,窦学霏

天津市滨海急救分中心 (天津 300270)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第一时间建立有效的通气是改善急危重症患者血氧供应状况,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1]。经鼻或面罩式供氧是既往临床常用的一种通气方式,虽可达到上述效果,但存在一些不足,不适用于无自主呼吸或出现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2]。车载呼吸机能够利用机械装置维持并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目前已被应用于院前急救中。为探究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天津市滨海急救分中心收治的74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滨海急救分中心的74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7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47.33±6.28)岁;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9例,循环系统疾病16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48.09±6.71)岁;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8例,循环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通换气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信息完善;家属同意获取临床资料,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严重精神疾病、器质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如下。(1)提前配备急救箱、吸痰器等急救物品或设备。(2)抵达现场后,及时采用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建立输液通路,并给予持续低/中流量吸氧治疗,氧浓度为25%~38%,吸入1~3 L/min,具体供氧浓度及速率结合患者的病情调整;做好相关检查,确保无渗液、针头脱落及导管堵塞等问题,若有异常情况,需立即拔出针头,对局部进行处理。(3)急救转运时做好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及血压等,尽量避免震荡;部分使用压脉带的患者,医护人员需适当控制压脉带的使用时间。(4)急救转运过程中,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风险,注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并获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车载呼吸机救治,车载呼吸机使用多功能便携式容量呼吸机(美国Impact公司,型号 Eagle 750型),通气模式设置为A/C模式,通气频次调整为14~18次/min,潮气量调整为10 ml/kg,呼吸比调整为1︰2,氧浓度起始值调整为100%,持续供氧30 min后改为45%,同时做好患者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结合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整参数。

1.3 观察指标

(1)救治效果[3]:若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后呼吸恢复正常,缺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救治有效。(2)动脉血气指标:于转运前、后抽取患者的肘动脉血,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3)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转运前、后的心率及呼吸频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救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22)。

2.2 两组转运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转运前,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转运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转运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转运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转运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次

3 讨论

近年来,有统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性休克及急性卒中等急危重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4-5]。院前急救具有风险较难预测的特点,加之该类患者多为突发性起病,病情较危急、进展较快,在急救与转运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以及使用先进的急救设备及仪器,对于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车载呼吸机是近年来医院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时配备的一种新型辅助通气设备,能够利用装置产生呼吸动作,代替患者的中枢神经及肌肉运动,进而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的目的[6]。与传统面罩或经鼻式吸氧相比,车载呼吸机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更适合无自主呼吸功能或出现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机[7-8]。本研究在做好急救及转运工作、严密监测病情、安抚患者情绪等护理措施下,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车载呼吸机救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及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车载呼吸机联合护理干预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与刘广金[9]、黄钰淇[10]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其原因为,妥善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工作,加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可提高患者的急救配合度,并在发生异常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较差,采用车载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传统氧疗更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稳定其呼吸频率及心率;此外,车载呼吸机还可改善患者的血氧供应状态,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缺氧、缺血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车载呼吸机与护理干预联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提高院前急救效果。

猜你喜欢
动脉血体征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