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4 01:20孙杨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神经递质

孙杨

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 (辽宁朝阳 12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想障碍、心理情感障碍、行为异常为典型症状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活动、行为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近年来,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一经确诊即需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1]。相关研究提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对异常脑电波进行反馈性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2]。本研究旨在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按照是否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与观察组(31例,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3~52岁,平均(41.42±1.42)岁;病程1~8个月,平均(4.01±0.11)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21~55岁,平均(41.45±1.41)岁;病程1~8个月,平均(4.04±0.1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正常语言交流障碍;难以独立完成相关量表测评。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情感干预:对于言语少且性格内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绘画、听音乐或跳舞等方式合理表达、排解内心苦闷;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强调家属的理解与陪伴对患者病情的积极影响,请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包容、关爱患者,避免训斥与责备。(2)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协同患者家属为患者构建日常生活情境,引导患者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纠正,协助患者每日按时吃饭、穿衣、洗漱、整理床铺、服药等,并依据患者日常行为表现给予言语鼓励或物质奖励。干预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疗程。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成都思必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PIRIT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在干预前,护理人员应先告知患者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原理、操作流程以及预期效果,协助患者摘除耳饰、发饰等装饰品,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说明书要求,将配套电极粘贴在患者耳廓后乳突表层,开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获得患者脑电波;对患者脑电波进行分析,并调整θ波、β波,依据患者耐受能力调整肌电值,以使θ波控制在4~8 Hz,β波控制在15~20 Hz,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第1周干预5次,第2周干预3次,干预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神经递质水平:干预前、干预3个疗程后,采用高效液量色谱法检测患者NE水平,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患者DA、5-HT水平。(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精神分裂症状:干预前、干预3个疗程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总分1~5分,评分与患者负面心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干预前、干预3个疗程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总分30~210分,评分与患者精神分裂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NE、DA、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NE、DA、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及精神分裂症状比较

两组干预前PANS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PANS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及精神分裂症状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发生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干预期间发生1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6,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发生行为改变,会在日常生活中疏于清洁与打扮,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同时对周围环境以及人与事物的敏感度升高。临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护理人员需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情感干预及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通过与患者家属构建特定情境以提升患者的社会能力,促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按时起床、洗漱、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3-4]。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异常改变有关,表现为NE、DA、5-HT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近年来,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用现代生物治疗仪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改善NE、DA、5-HT等神经递质代谢[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NE、DA、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NE、DA、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PANS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PANS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6]结果相似。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为目前临床常用的现代生物治疗仪,可将获得的脑电波经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展现出来,并释放仿真电流刺激机体脑部中枢神经细胞,从而改变θ波、β波,进而提升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7]。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可刺激NE、DA、5-HT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神经递质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安神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递质镇静催眠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