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结合加热湿化器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2022-04-14 01:20万莎莎
医疗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颅脑气道

万莎莎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区输液室 (江西九江 332000)

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不稳定、术后并发症多、预后不理想等特点,因此,需急诊科给予其有效、快速的处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是指对患者病情发展做出前瞻性预判后,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标识,其在急诊科护理应用中较为广泛。加热湿化器是通过对湿化液加热产生水蒸气,使所输送的氧气与水蒸气相混合,达到加温、加湿作用的一种医疗设备。然而,临床关于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结合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结合加热湿化器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照入院单双序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序号)和观察组(双序号),每组3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3~73岁,平均(46.85±7.19)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11分,平均(8.13±1.32)分。观察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45.67±7.33)岁;GCS评分4~12分,平均(8.96±1.4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伤后至就诊时间<6 h;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功能衰竭;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卒中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干预,具体如下。(1)预见性护理:组建抢救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护理人员为组员,并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分配和责任分工,确保白天、夜间的抢救工作顺利开展;由小组成员开展急救科室的颅脑损伤疾病宣教,并动态评估患者病情,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发展情况;护理小组成员协调每日清点、补充物质的相关排班、次数等,预见性准备医疗用品,以便确保抢救工作更高效。(2)标识性护理:采用黑、红、黄、绿4种颜色对患者进行分类标记;对于GCS评分≤4分的患者,采用黑色病历夹放置相关病例资料,并将其放置于床边,护士需每隔3 min评估和检测1次,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GCS评分为5~8分的患者,采用红色病历夹放置相关病例资料,并将其放置于床边,护士需每隔10 min评估和检测1次,并完成相应护理;对于GCS评分为9~12分的患者,采用黄色病历夹放置相关病例资料,并将其放置于床尾,护士需每隔20 min评估和检测1次,并进行相应护理;对于GCS评分≥13分的患者,采用绿色病历夹放置相关病例资料,并将其放置于床尾,护士需每隔1 h评估和检测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加热湿化器干预:采用加热湿化器(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型号 MR850型)行持续气道湿化干预,先将气道温度控制在32~36 ℃,气体湿度维持在95%左右,然后将加热湿化器的一端与氧气管、湿化瓶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导丝型导管连接,该导管为T型,近端与患者气道处相连,远端与外界大气相通;湿化液为0.45%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将其置入500 ml输液瓶后密闭式连接输液器滴入加热湿化器中;使用连续加水法将灭菌注射用水连续加入湿化器中,控制水位,调节实际蒸发速度,以此来实现湿化治疗,连续使用到患者完全脱离呼吸机为止。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急诊持续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水肿、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诊持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危急、发展迅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影响预后效果[2]。护理人员需有预见性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且能够准确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便积极解除并发症的诱发因素,预防患者出现感染、休克等症状,从而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标识护理是通过规范、醒目的标识给护理人员形成警示信息的一种干预措施,其通过设置相应的颜色标识,直观地帮助护理人员迅速了解患者病情,然后再通过各种护理操作、检查等,达到有目的、有规律地护理,避免因护理时限性、分工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并发症[4]。在标识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方案中,医师、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更具合理性,且护理人员可通过标识在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医师能够迅速采取救治措施,缩短了抢救时间;同时,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或者护理不及时等情况的发生,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确保护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进而缩短住院时间。

颅脑损伤可对呼吸道黏膜、鼻咽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变得黏稠,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5]。而加热湿化器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确保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引流,维持气道通畅,从而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加热湿化器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可使外置灭菌水蒸发,患者将气体吸入体内后达到饱和湿度,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阻止了外来细菌的侵入,能够促进患者进行咳痰,减少了痰液的滞留,进而减轻了对气道黏膜的损伤[6]。同时,加温湿化器产生的热能可以维持气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防御功能,降低细菌入侵的发生率。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加热湿化器可提高对患者的气管干预质量,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且氧疗效果良好,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促进机体快速康复[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持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结合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预见性标识护理方案结合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预见性颅脑气道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不同治疗对上气道狭窄伴牙颌畸形儿童上气道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