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试”而教还是顺“学”而教

2022-04-19 13:12林金勤
考试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相辅相成学生本位

林金勤

摘 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顺试而教”——试题研训的教学模式,成绩是在不断提升了,但是,教学却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了。同时,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普及,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顺学而教”——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教研的主流,各种教研、公开课教学离不开学生本位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公开课作秀而已。一线教学如果都是“顺学而教”,教学成绩又是令人担忧。这种局面使教师左右摇摆,矛盾之余,又令人深思:一线教学,到底是要顺“试”而教还是要顺“学”而教?

关键词: 试题教学;学生本位;矛盾激化;顺试而教;顺学而教;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4-0001-04

王尚文《语感论》一书的主要理论观点是:要感受言语,最基本的是必须感受到言语的存在。书中大力倡导“读”,并就“美读”“烂读”“精读”和“泛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书中标举“语感中心说”,反对“知识中心说”。

“语感中心说”的著名论著,是王尚文先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进行深刻阐述,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存理论纠正一些不当的看法,提出语文的工具论,是基于工具性而言的,思想性是基于语言——谚语的人文性、思想性。王尚文先生在书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和论断,应当引起一线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各方面的思考,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可操之过急。

一、 当前小学语文测试效果显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顺“试”而教占主导地位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顺试而教”——为了提高学业成绩,依据试题,理性地处理教材的教学模式,慢慢地摒弃了原来学生本位的教学风格,成绩是在不断提升了,但是,语文的教和学却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顺“学”而教成了作秀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年级的提升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渐成为教师授课工作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小学语文各类课型教学时,教师不断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自主学习语文氛围,激起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将其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顺学而教”——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各种教研、公开课教学离不开学生本位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公开课作秀而已。而实际上,一线教学如果都是“顺学而教”,教学成绩又是令人擔忧。

这样两种矛盾局面令人深思:一线教学,到底是要顺“试”而教还是要顺“学”而教?

二、 顺“试”而教还是要顺“学”而教?

(一)顺“学”而教应占主导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依据课程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能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置于理性的语文基础知识授课,人为地有悖于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不能把传授基础知识视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综上所述,顺“学”而教必须是语文教学的主流,占主导地位,这是不容争辩的。

(二)课题研究测试调查表的启示

邢秀凤在《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理性思维的回归》就有这样一段阐述: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过于追求情感渲染而忽视理性演绎的取向,对语文课程本质特色的追求、语文学习主体价值的实现、学生生命成长的推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安溪县城厢中心小学课题组在我校六年级约320名学生中进行了顺“试”而教和顺“学”而教的课题研究。分别从阅读和习作课中实施感性的公开课型顺“学”而教,以及理性的知识型顺“试”而教,做出以下量化表格:

此表一出,令人深思:阅读课上,顺“学”而教的满意度远远超越顺“试”而教,学生更喜欢氛围活跃、低学业压力的课堂,同时,学习效率也会比较高。而作文课则恰恰相反,学生更热衷于目的性强的作文课,当然,学习效率也比较可观。如此看来,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六年级学生,对于学习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更能发挥作用,学好一项自学本领特别重要,也特别有用,对于他们今后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顺“试”而教并非一无是处,理性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它的利与弊,不可全盘否定。当然,也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根据题型让顺“学”而教和顺“试”而教相辅相成

顾晓东、吴伟昌在《顺学而教:回归儿童本性的课堂认知新主张》中认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哲学观,发现、回归儿童的自然天性,探寻适合学生学习和生命成长的方式,探索和建构“顺学而教”的新型课堂,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课堂认知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可以让顺“试”而教成为顺“学”而教的有利辅助工具。这里所说的“有利工具”是指教师根据学业测试的试题,有目的地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最优于“学生本位”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根据试题类型拙劣浅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顺学而教

小学语文测试工具主要包括语文基础、阅读和习作三大模块。省测三份样卷是省小学语文质量检测这根测评指挥棒的典型模板。分值比例是语文基础题(积累与运用)占25 % 左右,阅读与欣赏题占45 % 左右,表达与交流题占30 % 左右。其中阅读题包含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章和信息类说明文。作文包括小作文(应用文等实用性文体)和大作文。单看这几个分类并不构成困难,可实际上一份试卷8开8页,100分钟完成,没有几个孩子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即使懂得做的优秀生想完成得漂亮也是要加时的。教师怎么顺试又顺学地教?

1. 语文基础题迁移应用,学会自学

语文基础模块占25 % 左右,包括语言基础和常识基础两个部分。语言基础包括字、词、句等基本知识的记忆和情境运用;常识基础包括古诗文(名言警句)的记忆和情境运用。其命题的基本原则是,考出必要的记忆、理解和迁移到新情境的运用能力,同时进行审美和价值观教育,但无须大量做题。——出自《指向核心素养 促进阅读思考的小学语文测试工具研制框架》

这类题融会贯通,似乎教材不重要,难道让教师教课外知识?这是曲解。

其实,教材是依据,是教师训练学生记忆、理解和迁移到新情境的运用能力的载体,只有教会他们方法才能真正“一劳永逸”。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题目,选择题是最客观的题目,对错分明,没有感情分,所以问题非常严峻。举个例子:

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 (B)鸿儒 (C)鸱鸮 (D)昏鸦

答案是(B)鸿儒(因为这不是鸟)。

这类题与字形词意有关,怎么教?方法是教师教生字时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构字方法”。构字法一般有6种,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严格来说,不能分析这6种构字法的概念,只能渗透!也就是说入门,学个皮毛。主要学习形声字,比如,各种偏旁的意义,声旁的作用。像“月”字旁大多与身体的部位有关;酚的读音与“分”相近。这样教生字也就应了“授之以渔”的方法,由扶到放,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本领。教语文一定要体现它的“工具化、人文性和生活化”。

2. 阅读题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阅读模块占45 % 左右,是一份测试工具的核心,对命题技术要求最高,其结果集中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阅读能力测试工具要促进学生阅读思考,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使学生获得“好成绩”的过程变成“好( hào )学习”的过程。语文考试即阅读思考。——出自《指向核心素养 促进阅读思考的小学语文测试工具研制框架》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是我们平时忽略最严重的,有时得分率很高,有时失分率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是没有接触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包括:表格、材料题、地图、广告、各种票据(电影票、购物单、保险单、快递单等),只要涉及文字的都会考。举个例子:

每到国庆节,人们都会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留下的垃圾不计其数。具体有如下统计。

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至少写出2条)

说说你对此事的感想和想法。

这类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教会学生“分析概括、提炼中心、语言发挥”,最好是让学生变成“葫芦娃”,不受教师约束,思想不让教师“画框框”,有自己的各种业余爱好,见多识广。“业精于勤荒于嬉”不关在书中,也不能溺在娱乐里。说白了,就是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快乐学习最重要。

(2)连续性的文本阅读包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这类考题分别是检索信息、理解文本内容、运用知识、评鉴文学、质疑创新等。题与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个字“难”,但考题尽量让学生少用或不用文本中的现成语言来解答试题,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推理思考、用自己的话语叙述,这个总方向完全合理,也就是想得多写得少。

小学范围内,这类文章一般可分为说明文和记叙文。这类测试题的教学应该是我们最拿手的,轻车熟路,实际则不然,现在要求更高更深!说实在的,样卷的阅读题量多得惊人,很多学生根本看不完,更不要说理解、评鉴和质疑创新了。追根究底是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导致的。说难听一点是,课外阅读训练不到位,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呢?全国上下已经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这里就不一一解说。

3. 作文题回归生活,强化认识,促进表达交流

习作模块占30 % 左右。考查学生因实际需要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习作能力测试题尽可能回归真实生活(包括想象、幻想)需要,强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指向个性表达,避免“命题作文”、避免“套作”,坚决杜绝背诵几篇作文就能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出自《指向核心素养 促进阅读思考的小学语文测试工具研制框架》

测试题要求如下:

小作文,如简短书信(含电子邮件)、便条(含手机短信、微信)等,考查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实现与特定的对象交流的目的。这类题型只要我们平时有练习,是难不倒学生的。

大作文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是真正学以致用的最精准考查。说实在的,大作文的教学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最薄弱的,农村孩子知识面不广,阅读量又少,怎样跟得上大城市的孩子呢?除了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量,利用媒体补充见识的方法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孩子亲身体验的乐趣、活泼向上的真挚感情和纯朴的生活环境等优势来发挥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表达。任何创造性的作文都需要教师的努力挖掘。

三、 結语

学生的语文能力30 % 受益于课内,70 % 受益于课外,显而易见,语文能力的培养只依靠课内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实际上课外阅读教学才是最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树立以生为本、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在此期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思想意识,培养班级积极阅读的风气,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经受时间的历练,在文化知识中沉淀,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

因此,必须做到顺“学”而教占主导地位,让顺“试”而教和顺“学”而教相辅相成,然而,二者相辅相成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亟待一线教师的摸索。

参考文献:

[1]邢秀凤.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理性思维的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41.

[2]周纪焕.论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结合[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12-114.

[3]冯金燕.从“教学”到“导学”:小学语文教育的转变探索[J].学周刊,2013(36):59.

[4]王静.谈谈怎样创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J].小品文选刊:下,2015(8):108-109.

[5]吕编.2007台湾高考语文试题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7).

[6]田献国.立足人本,以“活”串教[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5(6):54.

[7]顾晓东,吴伟昌. 顺学而教:回归儿童本性的课堂认知新主张[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5(7):33-36.

[8]范占民.转换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J].课外语文:下,2012(8):62,66.

[9]周明强.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28-34.

[10]王斌.论信息技术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2(6):35-36,46.

[11]来凤华.想一想当初我们是怎么学语文的[J].语文教学之友,2010(7):21-22.

[12]程晓英.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之我见[J].赤子(上中旬),2015(1):275.

猜你喜欢
相辅相成学生本位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的关系
浅谈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结合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辅相成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
基于项目活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