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游戏的“闽南童玩”课程实施策略

2022-04-20 14:53胡一婧
中国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游戏

胡一婧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笔者分析了回归游戏的“闽南童玩”课程实施策略,即运动、生成、融合、推进、竞技、协同,从而让课程立足儿童本位,以期在自由自主、创意愉悦的回归游戏的课程实施中,培养幼儿乐于探究、解决问题、批判思维能力。

【关键词】游戏 闽南童玩 课程实施

一日生活皆课程,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再次将尊重幼儿游戏权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等理念转化为具体要求。如何在实践中让幼儿园课程回归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闽南童玩”课程通过运动、生成、融合、推进、竞技、协同,将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课程。

一、运动—户外挑战促进幼儿发展

在户外,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阳光、享受畅快的走、跑、跳、投游戏。幼儿健康领域的器械操控经验,在于个体用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方式主动作用于各种目标物体,并有意识地使之在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1]。“闽南童玩”课程包括运动类、童谣类、益智类等游戏,其中,运动类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滚铁环、揪尾巴、转陀螺、打弹弓、扔沙包、掷飞机,对于发展幼儿器械操控能力有积极作用。

我们通过民间采风收集,鼓励幼儿运用废旧材料、低结构材料进行改造,让幼儿的游戏材料随手可得;通过在幼儿自发的玩法中捕捉新游戏生成的契机,引导幼儿在不同材料、不同方向、不同辅助物、不同造型、不同组合、不同玩法等方面创新;根据幼儿的能力,采用不同的玩法,一物多玩,实现分层次的指导,如“打四角”游戏可以有“四角打四角”“四角扇四角”“徒手打四角”和组队对打等玩法,“打陀螺”游戏可以有不同大小陀螺、不同长短抽绳陀螺以及各种不同的自制陀螺等玩法,“滚铁环”游戏可以直线滚、曲线滚、单双手滚等,多途径、多维度将游戏元素融入户外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更多接触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自己玩、同伴合作玩中,体会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运动方式及不同组合玩法挑战的乐趣,使幼儿的器械操控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二、生成—深度探究激发幼儿好奇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闽南童玩”课程的生成性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充分地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有所收获,这个过程充满玩和思的乐趣。例如,在实践中,以“滚铁环”游戏衍生而来的主题活动“铁环滚啊滚”,以跳皮筋游戏拓展而来的主题活动“我和绳子做游戏”,由打弹弓游戏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的主题活动“弹弓弹弹”等,不仅使幼儿对滚铁环、跳皮筋、打弹弓有了深入了解,而且使幼儿在探索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三、融合—多元体验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幼儿兴趣广泛,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关注点。“闽南童玩”课程中的生成性主题探究活动以科学领域活动为主,对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有着促进作用。这时,多元的领域活动渗透,显得很有必要。它可以让教师针对捕捉游戏安全隐患或动作技能缺失等问题进行探讨,开展安全教育或健康活动;可以让教师通过回忆性问题(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聚合性问题(比较两种信息的异同或寻找之间的关系)、发散性问题(预测、推理)、评价问题(评价他人观点)、观察性问题(观察描述感受)、解释性问题(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2],激发和推进谈话,通过谈话帮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游戏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游戏情境与背景之中,如统计游戏材料数量、统计参与人数、创设游戏空间、测量场地大小远近等,使幼儿在情境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感知和增强对数字的意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3]。

四、推进—开放互融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区域游戏开放性强,包容性广,可以有机地将运动类、童谣类、益智类游戏融合在一起,为幼儿获得更多的时间、更广的空间,多元推进“闽南童玩”课程,使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更多可能。我们创设综合性强的“童玩区”,将抓石子、踢毽子、跳房子、挑棍、翻花绳等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学玩、多玩、会玩、创意玩,在体验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与多彩的文化,或创设深入探究的“弹弓区”“陀螺区”“打四角”“风筝区”“弹珠区”等,幼儿可以从外形、轻重、材质、技巧等方面感知、探索,并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游戏过程、探索发现、创新创意等记录下来,制成册子分享,或在美工区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等。区域间的相互融通,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助推幼儿均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活动要注意层次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挑选到符合自己兴趣、 发展阶段的材料,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

五、竞技—成果展示凸显幼儿风采

教师在教学中举行了班级“童玩达人”竞赛,幼儿自己设计竞赛规则,自己投票评选出心中的“童玩达人”。“开合升级跳皮筋”两个人撑皮筋,从脚踝开始,皮筋逐渐升高,跳得高者取胜;“抽陀螺”在规定时间内,陀螺持续转动者胜;“掷沙包跳房子”将沙包投掷在指定格子里,从起点出发,跳到终点格再返回起点,速度快者胜;“跳房子接力赛”每组几名选手,从起点出发,跳到终点格再返回起点,与下一位选手拍手接力,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胜等,使已有的探索与实践得到推广,从而使幼儿间相互模仿与再创造。

竞技为幼儿提供情感训练的契机,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友好合作的快乐感、参与活动的满足感、成功的自信感等[4],增强了幼儿的人际感受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关键经验。

六、协同—家校社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幼儿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信念和对社会成员的要求等都是透过家长的过滤,然后传达过来[5]。因此,“闽南童玩”课程不局限于幼儿园范围,可以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创设更宽广的平台。我们提倡家长营造浓厚的“玩”的氛围,增进了亲子之间、幼幼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同时,教师挖掘人力资源,将制作地瓜陀螺的达人爷爷、社区中花样跳绳达人、花样踢毽子达人、抖空竹达人等请进幼儿园,为幼儿展示“如何制作地瓜陀螺,如何将陀螺转得快、稳、久”“跳绳还可以双人花样配合,花样甩绳”“键子的盘踢、拐踢、磕踢、绷踢”“龙造型空竹的表演,响声空竹的表演”等,开拓幼儿的眼界;挖掘环境资源,通过假日小队活动,利用观音山风筝节契机,带幼儿欣赏各种风筝、海边学放风筝,到社区公园举办“童玩趣味亲子竞赛”等活动。

“闽南童玩”课程的游戏化、合作性、竞赛式特点,对满足幼儿乐于游戏的天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升规则意识、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对增进幼儿互动交流和情感能力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期望在运动、生成、融合、推进、竞技、协同的回归游戏的“闽南童玩”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并具有可行性的园本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2] 宋超美,吴智鹉.“闽南童玩”游戏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25-26.

[3]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5.

[4] 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5] 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回归游戏的幼儿园闽南童玩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编号:FJJKXB20-86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市莲花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游戏
游戏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