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围绕特色文化探讨诗歌朗诵教学

2022-04-23 12:44林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双减小学语文

林艳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结合学校诗歌特色文化,根据“双减”政策开展诗歌朗读方式、技能及意义等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朗诵指导;方式技能

古诗词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需要通过语文课这一载体对其予以传承和发展。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在古诗词的朗读教学上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让学生深深爱上古诗词,从而取得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良好教学效果,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一、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朗读教学现状

诗歌是一门艺术,诗歌的诵读者就是艺术的传递者。诗歌教学离不开师生的朗读过程。但传统的语文诗歌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乏味,课堂过于枯燥,教师忽视了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教学,认为朗读可有可无,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在朗读方面。或不善于借助多媒体,或急于求成,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一味“逼”学生朗读,甚至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无限度地消耗学生的时间,以致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让本对诗词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诗歌常识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望诗却步。长此以往,难以让学生再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了。

二、“双减”政策下开展诗歌朗读教学研讨的意义

教育部门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为了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方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在“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的条款”中,规定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其次,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和乱象的条款中,规定了不得在节假日、周末和暑期给学生进行学科类培训”。这一政策的提出,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呈现出全新的局面,为开展诗歌朗读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空优势。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的诗歌文质兼美,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师利用日常教学的课余时间,在学生高效完成学科作业后,再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关于朗读古诗词等活动,让学生掀起朗诵诗歌的热潮,徜徉在一个绚丽夺目的泱泱诗国之中,让学生沉浸于诗歌的国度里。

三、围绕校园特色文化开展诗歌朗读教学

1.学校特色文化——诗歌

我校在诗歌文化的传承上成为了先行者,被评为“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湛江市特色文化校园”。从入选参赛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看,2012年5人、2014年14人、2015年35人、2016年54人、2017年98人,诗歌文化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诗歌学习及诗歌创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在提高。这是我校多年来倾力打造古诗词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诗香”校园的丰硕成果。因此,围绕校园特色文化开展诗歌朗诵教学探讨,积极引导学生读诗、赏诗,有力促进和传承校园诗歌特色文化,以期在校内形成浓厚的诗歌教学氛围。

2.做足诗歌朗诵教学前奏的功夫

(1)培养学生朗读古诗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就会产生诵读的欲望,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诗歌产生朗读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诵读经典,快乐地吸收知识营养。在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自觉树立信心,感受成功喜悦,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2)养成阅读与积累的习惯。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经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及经常性诵读古诗词,人在表达交流时就显得没有修养和趣味。只有大量反复朗读古诗文,才能厚积薄发。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诗歌的各种朗读活动。同时,教师要不断开发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實际需求的朗读方式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诵读古诗词等能力。那么,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自我发挥,自我拓展想象空间,自我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我增强理解古诗的能力。

四、探讨诗歌朗读方式和技能

1.以范读为引领

范读可以指教师示范性的朗读,或名师名家的录音朗读或视频朗读。精彩的范读在学生心里往往瞬间会产生一种崇拜感。这种“崇拜感”是模仿朗读的前提,也是乐意接受朗读指导的前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范读时可以同步配乐朗读或配上适当的动作等视频朗读,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这样就会上心,入情入境,学生也就会快速地把诗词内容诵读得滚瓜烂熟。在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名师的录音或视频朗读时,学生会主动留心名家的语音、停顿、语速、语调、情感,包括范读者的精、气、神,学生的模仿常常惟妙惟肖,充分感受古诗词朗读的韵味。

2.借助多媒体营造学习诗歌的情景

古人写诗,往往因为情动于中,诗兴勃发,才引出浅吟低唱的美文。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需要反复吟诵,而吟诵先要培养语感,语感的养成往往要借助多媒体的音频、视频来创设学习诗歌的情景,营造朗读诗歌的氛围。在那些有声、有形、有色的朗读中带给学生多重感官的享受,如,听觉上字正腔圆、标准化;视频上声情并茂、饕餮盛宴,使人身临其境。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从中悟出了诗歌“四声”的变化,令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情景中,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时下,教育资源丰富,单就诗歌来说,最常见又最直观的就是听录音朗读和观看视频朗读。尤其是配乐朗读更能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执教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调动了学生一定的诗词知识储备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并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划分这首诗的诵读节奏,再给予学生反复诵读古诗的时间,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韵律之美。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大意,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可见,多媒体的朗读设置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等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3.诗歌教学先“守正”再“创新”

古诗词是一种语句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能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其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诗歌的形式写文本和用适用的元素来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意义。所谓“元素”是指古诗词的押韵、平仄、节奏、语调等。古诗词大多数本有音律,可吟可唱,而现代的诗歌教学最基本的就是朗读,准确诵读。这是诗歌中毋容置疑的“正”,正当且正确的,课堂上要坚持设置诗歌朗读这一环节。同时需要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确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要通过情感语气来实现,要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语速,明确轻重音、语调、音量等。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后,学生已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接着再开展诗歌创新教学实践,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作者的內心深处,把握诗歌的主旨。

五、结合“双减”政策设置朗读时间及诗歌内容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减负”了,课余课外活动时间增多了。这有利于开展古诗词朗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熟读古诗词,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滋养生长,让经典诗词穿越时代浸润心灵、启迪人心。因此,要结合实际设置朗诵时间及内容,课堂上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朗读时间;有计划开展晨读、下午读,或者利用下午自习课开展有兴趣的朗读;课后有计划地安排有效的朗读时间,如,放学后(中午、下午回家后)的自由朗诵,周末的10分钟的亲子伴读。此外,教师还要有朗诵的周计划、月计划、全期计划等,同时,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做好监督工作,保障朗诵目标的实现。

古诗词在语文课中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能丰富人的内涵、净化人的灵魂,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但只有读懂诗意,才能深究其中之味,而读懂的前提就是反复诵读。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才通其意、解其情、悟其义,同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那么,学生才领悟诗歌独特的魅力,才能达到以诗怡情,以诗养情,以诗育人等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合理利用朗读教学,体现诗词韵律之美[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49-150.

[2]刘静锋.朗声诵读 培根铸魂[J].语文月刊,2022(2):14-17.

[3]阮迪.让诗歌“读”具匠心[J].西部素质教育,2016(9):23-24.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