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

2022-04-23 16:36宁冠超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生培养信息技术

宁冠超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但同时也看到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传播的信息内容不一,鱼龙混杂,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教育已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探索加强初中生信息技术教育,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道德意识;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人类的信息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学校是我们开展信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初中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信息道德工作的重点课题和重要内容。

一、初中生信息道德意识的现状

初中生年龄较小,思想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近几年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中的不良或不道德行为往往表现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有意和无意的破坏,文件操作中的恶作剧、网络道德意识淡薄等,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1.对硬件的损坏。通常的行为表现在随意推拉键盘抽屉,任意敲打键盘和手指弹钢琴式的滑拨键盘按钮,导致按钮失灵或脱落等。如在打字练习中,往往是两只手或多只手同时任意敲击键盘,造成对按钮的人为损坏。也有是由于学生平时习惯较差而形成的无意破坏,如使用鼠标的过程中,由于鼠標的不灵活,性情较急躁的同学可能会用力敲击鼠标,造成对鼠标的损坏。另外,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改变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模式,四、五十个学生使用机器,教师很难同时顾及,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

2.对软件的破坏。学生在初步认识电脑的硬件后,就直接接触计算机所附带的画图板,学习建立文件、文件夹,文字的输入、文件的保存、重命名、移动和删除等命令的操作,有的学生会利用这些知识搞一些恶作剧。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会发现自己之前保存好的文章或演示文稿找不到了。还有一些学生,甚至通过网络,把别人的成果复制来,稍作加工就署上自己的姓名。这种行为在开始阶段,大多只是随意行为,也有个别的是耍“小聪明”,但若任其发展,不加以约束,将是很危险的。

3.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时刻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的跨国界性和复杂性,难以做到对不良信息的完全控制,如果这些信息被缺少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初中生接触,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最近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网络上曾有一些不实的表述和内容,甚至是造谣传播,然而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还是比较低层次的,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这样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初中生信息道德意识培养的任务和要求

信息道德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的确立和普及,从实质上是对公民权益的一种保障。在初中阶段,信息道德教育是学 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负责任地使用公共计算机

负责任地使用公共计算机是爱护公共财物的行为之一,是一个人基本的品德要求。如今社会上仍出现的不少行为,如公益广告被破坏、损害公共设施等,都反映出这方面的品德要求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为此,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时渗透此项品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机房里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个别学生用笔涂画键盘、随意强行关闭电脑等。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中《一睹他的真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一课,先简介计算机的构造,再让学生讨论其原理,让学生认识到硬件和软件都是信息顺利流通、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任何一方的损害,都会使系统运行产生障碍,有时可能还会带来巨大损失,从而确立信息安全意识,自觉抵制“黑客”行为,从小养成正确使用好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保证信息畅通的习惯,并勇于揭发损坏公共财物的人和事。

2.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

在信息技术产业,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则。许许多多的信息犯罪,尤其是网上信息犯罪,就是一种无视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初中信息道德教育应要求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不删改、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认识到这是一种尊重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体现。教师要结合《用计算机文字处理》、《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等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上述不良行为是可耻的,它对别人心理上造成的打击是难以估算的,参考或使用别人的作品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或注明出处。要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版意识。同时在许多人共同使用的情况下,资源的合理占用也是一种信息道德行为。

3.抵制虚假和有害的信息

互联网上信息量大且图文并茂,但由于监督力度有限,加上“黑客”手段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既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愿意请教家长,稍不留意,一些负面信息会对其身心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引发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其品德的优劣。例如“法轮功”事件,不少用户在电子邮箱中都收到他们的信件,传播完全是颠倒黑白的是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以具体事例说明网上信息可信度较低这一特点,尤其是来历不明的信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网上的信息作理性分析和判断。同时,为弄清一些网上信息的真假,可将其与其他媒体的信息相互印证,或向老师、父母请教,和同学们讨论,通过多方判别,加以明确,从而提高鉴别能力。

三、初中生信息道德意识培养的途径

1.主动出击,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

我们应该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计算机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他们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页,通过校园网或网络德育课,向学生介绍和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使学生通过学习或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在头脑中建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行为。

2.积极干预,培养信息辨别能力。

自网络普及以来,网络信息以铺天盖地之势凶猛袭来,有健康积极的,也有很多负面的。此时,如果我们放任学生自己的在网络上“淘金”,很大可能一个筋斗栽进去,甚至永远再也爬不出来。对初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

3.强化引导,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在网络上,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约束,可以自由的释放自己心中的欲望,语言和行为都无所顾忌,导致了网络上喧嚣低下的氛围。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影响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养成不良的网络习惯,步入社会后很难改变。在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上网观念,确保在有益的上网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在虚拟的环境中沉迷。教师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4.齐抓共管,构建信息道德工作新阵地。

面对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我们教育工作者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认为网络简直是洪水猛兽。其实,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 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網络的特殊性为初中生信息道德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德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既能发挥德育宣传教育功能,又能监控有害信息传播的校园德育网络系统。另外,还要形成合力,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教育引导,积极联合信息、公安、文化和工商等部门,搞好对网吧的监督管理, 加大青少年德育工作力度,构建初中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信息道德工作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

[3]范谊.初中阶段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初探[J].教育导刊,2005,(2).

[4]左明章.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5,(05).

[5]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36).

猜你喜欢
初中生培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