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24 07:41徐子湘泰中华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点外语学习者

徐子湘 泰中华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大 连 116044 中 国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发展日趋科学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因此,依托信息技术,促使创建多元教学,促进外语事业发展(何莲珍,2020)。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混合式学习展现出其将网络数字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独特优势(蔡基刚,2019)。本文拟应用CiteSpace 这一科学计量学软件,对2004-2021年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借助可视化图谱来探讨国内混合式学习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二、混合式学习内涵及特征

“混合式学习”,英文为“Blended learning”。国内学者大多将其翻译成“混合式教学”或“混合教学”或“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学习”等,本文统一称其为“混合式学习”。Voci和Young(2001)最早明确提出混合式教学理念,主张将不同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效混合,实现传统教室学习和现代网络学习的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优化学习效果。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阐释了混合式学习概念,并认为面对面学习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在线学习借助互联网平台帮助学生自学,而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何克抗,2004)。

混合式学习更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创新。混合式学习的特征主要有:(1)以学习者为中心;(2)以深度混合为目的;(3)以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为关键。混合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杜世纯,2018)。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网络化和社会化的交互、形成的过程(Siemens,2005),强调了信息的重要性,由学习者完成知识的理解、加工、运用和传播,并形成不同的知识资源;混合式学习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倡导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关注个人对知识生成、获得、传播的作用。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是关键所在(何克抗 ,2004)。在混合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通过使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试图研究以下问题:

(1)现今国内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发展趋势如何?

(2)现今国内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有哪些?

(3)现今混合式学习研究对未来发展有何启示?

2.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收入的关于英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的期刊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跨度为2004-2021年,以“混合式教学”或“混合教学”或“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学习”和“英语”或“外语”为检索主题项,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提取论文中作者、标题、关键词、摘要、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信息,作为分析数据。在剔除不相关结果后,最终筛选得出符合条件的3694条文献,其中来源于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的学术文章有264篇,约占获取学术期刊总量的7%。

3.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具有可视化功能的CiteSpace 5.8.R3引文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对所选取的文献,分别进行发文总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呈现外语教育领域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研究总体趋势

自2004年以来,混合式学习研究年度论文总量逐年增多,目前国内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总趋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2004-2011年),2004年混合式学习引入国内,学者们开始初步探索。第二阶段形成期(2011-2015年),在经历2012年的国外“MOOC元年”后,2013年开启了中国的“MOOC元年”,极大地引发中国教育界借助MOOC平台关注本土教育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适应本土的教育模式。MOOC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载体。第三阶段飞跃增长期(2016-至今),现阶段受到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实践活动增多,混合式学习研究逐渐迎来新的发展潮流,论文发表总量也不断急剧增多,未来混合式学习研究还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必要。

图1 知网收录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年度论文总量图(2004-2021年)

2.研究热点

外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其频率成正比,节点中央颜色越深说明中心性越高。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中热点研究关键词有混合学习、大学英语、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微信、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等。此外,结合外语混合学习研究领域关键词的中心性,可将关键词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理论层面研究关键词,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混合学习环境、课程思政等;第二类是应用层面研究关键词,如大学英语、高职英语、英语演讲、旅游英语、英语听力、学术英语等;第三类是教学平台及类型,如慕课(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blackboard教学平台等;第四类是学生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线上教学、移动学习等。

图2 国内外语混合式学习关键词共现图(2004-2021年)

关键词时间线图反映了关于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的发展路径在不断更新,如图3所示。从2004-2011年,研究方向较为侧重理论研究,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成为研究主流;2012年-2015年,研究热点由理论转为实践层面,延伸到不同教学领域、不同学习平台,主要包含翻转课堂、慕课(MOOC)、在线教学、高职英语等。高职英语成为热点研究,反映了近些年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将混合式学习引入职业教育中,丰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对于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研究,主要包含混合式模式应用效果、教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学满意度等。

图3 国内外语混合式学习关键词时间线图(2004-2021年)

近几年,“课程思政”、深度学习成为教育界研究热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外语教育而言,不单单是“外语课程+思政”,而是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文秋芳,2020)。在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发现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契合之处,混合式教学的“团队精神、共享共进”等核心思想,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具有内在吻合性(岳曼曼 刘正光,2020);随之,学者们开始展开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外语混合式学习整个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深度学习是学习中的高级思维方式现,借助信息技术的外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现有的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中有关深度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

3.热点发展趋势

“突现”(Burst detection),指的是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时间内激增,突然变成热点,被学术界所关注。通过突现关键词,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呈现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可以回顾某些热点的发展历程及缘由,可以预测某些关键词在未来延续爆发性趋势。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中,学习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资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2019-2021年,“评价体系”“智慧课堂”“旅游英语”“移动终端”等成为了研究前沿关键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设计、评价体系、教学实践得到更多的研究关注。在混合式学习中,要打破终结性评价的束缚,多维度评价模式必不可少,在不同学习阶段,选取不同评价手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个体差异性,达到“以评促学”。如今,学习“移动终端”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脑,手机、平板因其便捷、智能化的优势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辅助工具,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智能与便利,且移动终端在不同类型课堂中,如写作课、口语课、翻译课等具体应用时,所涉及的课程活动设置或时长分配也会有所差异。

图4 国内外语混合式学习突现关键词图(2004-2021年)

五、结论与启示

1.研究总结

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研究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内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热点包括学习软件类(MOOC、学习通)、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以及学习感受及能力(自我效能感、思辨能力、知识内化)、课程建设(形成性评价、有效教学、“金课”、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等。国内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呈现新的趋势有:研究对象多样化,外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对象不再仅局限于研究外语课程建设,教师自身发展也逐渐获得关注;研究领域多样化,混合式学习研究涉及到大学、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多种外语学习场域;研究方法多元化,理论研究与实证应用相结合,促使研究更加科学、有效。

然而我国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背景不够丰富。由于大学教学环境更易与信息技术融合,学习者主体易于操控信息终端,大学英语课堂中混合式学习研究颇多,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写作课均有所涉猎,而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研究相对较少,中小学英语混合式学习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研究内容侧重理论层面。大多数还是更多关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构建或探析,对于教学者素养以及学习者学习体验等方面关注相对略少。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要使模式真正走进外语课堂中,不断完善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置、教学课堂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且在不同类型外语课程中的适用性还需多加关注。此外,发文量虽在逐年增多,但核心期刊发文量占比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2.研究启示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为之后外语教育中混合式学习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从研究者自身角度,关注教育发展动态。混合式学习研究应跟随教育动态发展方向前行,如“课程思政+混合式”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和全国教育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运而生的;“线上+线下”是由于受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学生需要在家进行网课的社会大环境从而更加成为研究关注焦点。在后疫情时代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之际,混合式学习研究趋势依然处于上升阶段,因此研究者们了解发展动态,紧跟时事热点,创新外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依然值得进一步探索,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提供载体。

从课程建设角度,创新混合式学习模式。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外语教学改革方向和趋势之一(朱琳等,2021),而混合式学习更加具有个性化和自主性的特点。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应尝试多样化混合教学方式,例如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手段混合,实现移动学习,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学习方式混合,实现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也应与本土教育理念相融合,如产出导向法、外语“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等,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创新教育模式。

从教师发展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混合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为教师学习创造全新环境,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开辟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教师发展新局面,鼓励跨领域、跨学科协作。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评价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发展,也将会成为关注焦点。

从学生学习角度,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由传统课堂学习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发生诸多变化。混合式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因而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体验,据此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动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六、结语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数十年关于外语教育中混合式教学研究文献,发现近些年我国外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依然是热点话题,随着时代背景以及教育改革趋势,研究热点也不断随之变化。在今后外语教育混合式学习研究中,应从研究者自身、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学生学习四个角度入手,探索基础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关注教师职业素养、聚焦学习者学习体验。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确保外语混合式学习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打造外语“金课”。

猜你喜欢
热点外语学习者
热点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热点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结合热点做演讲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