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临床观察

2022-04-25 06:02周文婷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艾灸

周文婷,曹 奕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从中收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8岁~7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75±9.30)岁;平均病程(3.81±0.72)个月。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39±8.27)岁;平均病程(3.90±0.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4]评定。面瘫后出现面部僵硬麻木,浅感觉轻度减退,伴有患侧面肌运动功能恢复不全,或伴有面肌抽搐、面肌挛缩。头颅MRI排除脑出血、脑梗死、肿瘤等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可能。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面瘫后的诊断标准;②病程超过3个月,仍遗有患侧面部僵硬麻木;③年龄18岁~75岁;④接受针灸治疗者;⑤患者知情并签字同意参与试验者。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②排除有严重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不能接受针灸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选穴:取患侧牵正、下关、阳白、鱼腰、太阳、承浆、迎香、颧髎、颊车、地仓;健侧迎香、地仓;远端取穴: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操作:嘱患者取侧卧位,取上述穴后,用75 %酒精对穴位皮肤消毒,使用天协牌0.25 mm×25 mm、0.30 mm×4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进行针刺,足三里(双侧)用0.30 mm×40 mm针灸针进行针刺,其余穴位用0.25 mm×25 mm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适中。进针后取两根长度约为12 cm无烟艾条,分别点燃后放入大小约15 cm×10 cm×15 cm的艾灸盒中。将患者脸上的针轻弯,把艾灸盒轻放在患侧脸上,最后盖好艾盒盖。其间要密切关注艾灸盒的摆放位置,避免烫伤。艾条燃烧完,灸盒凉即可取下,最后起针。时间约60 min。

2.2 对照组

选穴:同观察组。操作:艾灸面部穴位时,取一根长度约为12 cm无烟艾条,均匀分为两段,点燃后放入艾灸盒中。将患者脸上的针轻弯后再把艾灸盒轻放在患者的患侧脸上,最后盖好艾盒盖即可。其余操作同观察组。时间约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该量表分为FDIP与FDIS。FDIP分数越高,表示躯体功能越好;FDIS分数越高,表示社会生活能力越高。

3.2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所有面肌运动感觉正常,僵硬麻木感消失,FDIP≥20分,FDIS≥20分;显效:治疗后所有面肌运动感觉明显恢复,僵硬麻木感明显好转,FDIP≥15分,FDIS≥15分;有效:治疗后面肌运动感觉基本正常,僵硬麻木感基本消失,FDIP≥10分,FDIS≥10分;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面肌只有轻度运动,僵硬麻木感仍在,FDIP<10分,FDIS<10分。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FDIP、FDIS评分,经配对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DIP评分比较,t=2.442,P=0.018,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DIS评分比较,t=2.623,P=0.011,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重灸面部穴位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DIP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DIS量表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 %,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分析,Z=-2.958,P=0.003,P<0.05,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沈×,女,56岁,2020年9月1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患者仍感左侧面部僵硬麻木,查体:额纹正常,双眼裂等大,无鼓腮漏气,双侧眼睑闭合正常,左侧面部浅感觉轻度减退。FDIP评分为15,FDIS评分为13。经10次重灸面部穴位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后,左侧面部僵硬麻木感明显减轻,自觉左脸运动较前灵活,表情自如。FDIP评分为21,FDIS评分为22,治疗有效。

5 讨 论

现代医学对面瘫的病因尚未确定,普遍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部分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导致面神经损伤严重从而遗留面部僵硬、面部麻木甚至面部萎缩等后遗症。中医学认为,面瘫后面部僵硬感主要是由于筋脉拘挛所致,面部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荣所致,外邪侵袭,加面瘫后期邪气留于经络,瘀阻日甚,经气已虚,从而导致气血、筋肉及经络瘀滞。此时需要激发面部经气,使经络调畅,气血调达,筋脉濡养。艾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本病颇有成效,艾条燃烧产生温热刺激、药物因子作用于特定腧穴,可起到温通、温补之效,适用于久病体虚、久病致瘀之症[5],对治疗面瘫后的面部僵硬感疗效显著。近年来,艾灸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李文建等[6]用热敏灸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本研究中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可使经络气机通畅,减轻面部僵硬麻木感,加速受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卫弯等[7]观察艾灸地仓穴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得出针刺后艾灸地仓穴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有效的结论。

《医宗金鉴》云:“凡灸诸病者,宜火足气到,方能求愈也。”《外台秘要》云:“火气不足,病不能除也。”王琳等[8]运用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发现灸效与灸量有相关性。艾灸效果与灸量的积累有关,合适的灸量产生的效果最佳。本次研究通过对50例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患者分组治疗,发现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明显,值得借鉴。但此次研究病例数较少,对结果有所影响,未来的课题研究应该增加样本量,尽可能减小抽样误差,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度。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