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

2022-04-28 21:54杨舒鸿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社会对年轻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规划的时候,除了要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和技术指导方案之外,也应该动态更新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融合发展的教学机制,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实现两类教育的优势互补,让学生们能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了解社会对年轻人才的需求现状,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也要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在企事業单位当中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服务。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校发展 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 整合发展

1 前言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发展,不仅能让学生们在夯实头脑的情况下,做出更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提前帮助学生们适应社会,针对性地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职场经验。在实践中,需要高校各专业教师以及思政就业指导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们主体意愿,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趋势。除了要在线上平台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咨询服务或就业信息之外,也应该基于心理健康指导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视角,帮助学生们提前应对职场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问题,让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前能够摆正心态,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从而为实现个人的理想提供科学的保障。

2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内涵

2.1 思政教育

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从本质角度来讲,就是高校的思政教师或辅导员,依照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有目的性且针对性强的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能够在夯实思想政治体系的情况下,成为思想道德素质高且专业能力强的优质人才,使学生们能够尽快适应时代的变化,融入到社会的改革浪潮中,一方面实现自身的理想价值,另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

2.2 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是指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就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系统地解决。与此同时,线上线下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强且丰富的就业信息,使他们能够在顺利就业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职场关系,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方向。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导向教育以及职场中一系列思想教育工作等。

2.3 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之间的关系

依照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相关概念可知,两类教育之间本身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配合又相互影响。其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包含着就业指导教育,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以及思想沟通,可以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本质内涵,即强化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除此之外,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可以推动就业指导教育的更新和进步。学生们终保持头脑的清醒,不受外界舆论或不良信息的影响,坚持正确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他们尽早抓住就业或创业的机会,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3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大量事实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奋斗拼搏的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具备崇高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在实践中高校有效整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提升专业知识储备量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择业观念,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2]。

3.2 有利于为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条件

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社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的时候,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培育人才,除了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之外,还需要整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让在校大学生可以有效夯实头脑,杜绝不良信息或错误舆论对自己思想或行为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也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未来的职业规划,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惧怕挑战失败;用更积极且健康的心理来面对人际压力和工作压力,提前适应社会,这有利于为培养出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便捷的条件。

3.3 有利于推动高校多样化教育的稳定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融合,要求各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能够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在校大学生的个人潜质以及个人能力,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例如结合学生的具体个性特征,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政策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明确个人价值的同时自主创业。并且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就业观,这样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多样化教育的稳定发展。

4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问题

首先,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学生日后要面临的现实就业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前,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是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的,他们鲜少参与社会实践,也没有在社会中进行过深入的就业趋势调查。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时候,只能进行理论观点的输出,并没有及时监控社会最新的就业问题和就业环境,很难全面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再加上部分教师忽视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双向整合,一旦学生在实习或就业时面对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负面或消极的情绪,甚至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3]。

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与学生日常接受的思政教育不同的是,就业指导教育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例如要让学生们模拟相应的情景,解决日后就业可能面对的问题。包括面试时应该注意的规范礼仪,与同事相处时相应的交际技巧等,让学生们能够实现更好的就业发展。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所开展的整合教育不具备专业化,大多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就业发展,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最后,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并没有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意见。再加上部分教师或辅导员,本身忽视了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内容的讲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为学生传授就业问题、就业技巧和相应的就业知识,教学成效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5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原则

5.1 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人才在社会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在整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导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始终处于接受教育的中心地位。例如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能够尊重学生们内心的想法,无论是理论的讲解、案例的输出还是实践活动的设计,都要求充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使其在能够强化精神内核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在脑海中建立更巩固的思政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时候,也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无论是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问题的改良还是就业咨询服务的开展,都要以学生当前的思想现状和就业现状为主体,让学生们能够在模拟就业环境的情况下,更游刃有余地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就业自信心甚至创业决心。

5.2 需要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

高校在整合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资源的时候,必须要顾全大局,基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思政教育中与学生就业发展知识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解读最新的就业政策,让学生们能够在勘察就业环境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以及主要的攻坚方向。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时候,则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动态的职场情境,使学生可以有效解决职场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积累职场经验,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两者之间必须要做到优势互补。尤其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高校也开始鼓励即将毕业的学生实施自主创业,让他们在有效选择职业方向的同时,始终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素质。只有两类教育的双面长和优势互补,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整体教育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和知识保障[4]。

6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策略

6.1 以思政教育为主导的整合策略

首先,教师要引导在校大学生积极且主动地构建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可以将法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融入到就业指导的实践中,让学生们可以在端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的情况下,树立正确且健康的人生观念和择业观念,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时候,也要做到政策的多元化解读,让学生自大一开始,便接受循序渐进的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在了解当下所学专业就业情况和就业环境的同时,获得更明确的自我认知,合理选择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实现个人的价值。

其次,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良好,家长对其较为溺爱,使学生出现了自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遭遇挫折明显退缩、不会与他人相处等。基于此,在落实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渗透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心理问题,并共同探索解决策略。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等手段,减轻学生就业的精神压力以及职场的人际压力。例如学生在实习阶段,教师要定期打电话沟通,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能够受到心灵的鼓舞。

最后,强化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信心教育。自信心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可以让他们在日后职场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依然能元气满满地应对压力,不惧挑战。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职场场景,让学生们解决未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加班多压力大的问题或人际沟通不流畅的问题等,使学生们可以在积极应对压力的时候,游刃有余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2 以就业指导教育为主的整合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做好完整的个人职业规划。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时候,要求高校教师能够结合思政教育中与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和就业咨询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主动学习、强化自我认知的同时,结合所学专业的优势,为四年的大学生涯做好系统的规划和统筹。例如构建完善的职业奋斗目标,选择理想的职场岗位,或者是直接进行社会创业等。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其良好的诚实守信意识。并且在场景创设中,帮助在校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夯实个人素质的同时,对职业规划予以动态的调整和积极的思考。

其次,帮助毕业的学生解决就业难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局势也越来越严峻,出现了就业难和压力大的问题。尤其针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或者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想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中获得不俗的成就,困难重重。因此要求思政教师能够帮助这些毕业生更理智且全面地应对就业压力,树立自信心。例如各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搜集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并获取就业咨询服务。高校也应该定期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们拓展多元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为了体现心灵关怀,高校导师、思政教师或专业教师,还要定期回访毕业生的实习或就业问题,倾听毕业生的烦恼,帮助他们摆正心态,并为改良相关课程提供原始依据。

最后,指导学生积极实施自主创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是大学生群体本身思维活跃,而且精力充沛,愿意为自己的事业奉献经历和时间。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在了解自己性格和能力优势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无论是信贷方面的政策咨询,还是市场方面的信息服务,教师都要帮助学生们积极获取,引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创业设计比赛,在使其能在学校期间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为日后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5]。

7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条件,同时还能推动高校多样化教育的稳定发展。在实践中,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两类教育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和创业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环境,积累职场经验,为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小娟.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时代报告,2022(01):143-145.

[2] 张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75.

[3] 董芳.新时期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研究[J].才智,2020(25):67-68.

[4] 毛小娟.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思路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6):194-195.

[5] 李楠,金艳.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5):93-94.

作者简介:

杨舒鸿:(1993—),女,汉族,天津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天津仁爱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