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2022-04-28 21:54钟千贵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摘 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接受现代教育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全面覆盖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高校教育的建设,但是网络平台信息的良莠不齐,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也带了一些困难。所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策略的研究就成了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结合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出几点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思政教育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区别于之前,目前的互联网信息渠道,汇集了大量的信息,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科学技术、自媒体等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大学生作为一支社会建设的先锋队,是紧跟潮流和热点的主要队伍,在学习方面,查阅文献的信息化渠道,互动学习的网络交流平台,这些都让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的多变,获取信息也更加的便捷,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处在形成的阶段,复杂的网络环境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网络诈骗、歪曲价值观的言论、网络暴力等随处可见,这也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目前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所以互联网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策略的研究变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2 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展开的机遇

2.1 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渠道

在大学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内容是学习的基础,教学渠道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来看,很多资源材料的选择都是依附于书本中长期固定的内容,缺乏新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够,并且一些片段材料的选择大多数都是从一些网络新闻、报刊上面截取下来的[1]。大学的思政教育形式很多都是老师长期摸索出来的,所以对热点的反应程度不够灵敏,思政教育缺乏时效性,但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渠道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首先是教学资源,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为思政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支持,其中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比如说教育、文化、科技、生活、经济文化等,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个类别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政内容,还有不同学者、专家的解释,为我们能够获取权威资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是教学渠道,互联网下的教育方式就不再是局限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利用才是教育的主要课堂,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网络课堂更加的轻松,另外各种学校的论坛、微博、自媒体等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多人进行视频交流,还有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能够与大量的学生进行互动,多样化的渠道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2.2 互联网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活动力

互联网与思政的结合创新了以往的思政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注重知识的传播,受限于老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时长,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课堂老师讲、学生听。教育的工程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老师讲的学生能够听清并理解,然后通过不同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但是大学专业的学生基本都超过了100个,所以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无法过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输出 [2]。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增强教育的活动力度,让热衷于网络冲浪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场作用,比如说互联网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吸收的内容进行融合整理,形成视频或文档通过网络的形式储存,老师还可以建立线上的交流群组,让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同时老师也应该要积极收取学生学习后的感悟的评价,不管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学质量改进的参考意见。完全可以利用好第二课堂,结合网络的热点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分组合作,使得他们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互联网下的教学内容呈现可以是多样化的,视频、音频、仿真等一体化展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存在差距

思政课堂不同于其他专业课,没有要求严苛的考核制度,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从高校的教学团队来看,年轻的老师占到少数,这也使得整个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狭隘,加上老师对于信息时代的利用和好奇远不如青年学生,老师和学生对于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还有部分思政的老师认为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与网络技术的使用并不存在较大的交集,加上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老师去进行软件的学习和课件的重新归纳,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所以对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并不重视,长此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的网络素养不足以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充分利用,基本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导出,海量信息资源的整理和更新,各种信息平台的功能使用、平台搭建,后续的优化和升级,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融合等都需要老师对教学的软件、渠道、内容功能等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展开,依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进行有效地利用,甚至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到课程的效率,这需要有专业人士对老师的教学管理进行辅助,而高校的老师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使得教师自身的能力与信息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不匹配。

3.2 教育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与网络传播的不受限制之间存在矛盾

通常的思政教育都是通过课堂进行传授,并且使用的教材都是统一固定的,教学内容的展开形式也是老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这种承接了之前的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首先在网络时代下,教育信息的传播表现出了超高的时效性,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信息的传播可以立即通过不同的网络渠道进行传播,比如说自媒体账号、新闻网站、直播等,通常一个热点信息我们可以在多个平台上查看。其次,网络信息是不受覆盖的,即使某个热门事件热度已经下去了,只要原作者没有将信息删除,我们可以随时快速的调取到信息,进行反复学习,并且同一个信息我们可以在不同平台、不同账号下面看到,只要经过了网络,我们都能查到。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网络的教学方式,因为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思政教育主要是依靠老师进行现场的教学,消化吸收的时间较短,教学效果甚微,因此,传统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让信息传播存在滞后性,这与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高效、快速存在较大的矛盾,思政教育要想发挥其教育的高效性,就必须要依据网络时代进行调整。

3.3 单一的教学方式与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不匹配

思政教育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以课堂教授为主,然后分小组的实践为辅,通常是辩论、PPT展示等方式,这种方式在课堂上的呈现较为单一,难以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眼前一亮,但网络平臺多元立体的信息表达方式能够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平台。因此,部分老师开始在主要的教学渠道上加入网络元素,比如说开展网络教学,制作一些微课、慕课等来拓展思政教育的方式,虽然目前网络元素已经逐渐走入高校的课堂,但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方式的改革是需要逐步完善,教师网络素养的限制是一方面,毕竟在经过了数年的教学方式的形成,老师的教学组织策略基本已经成熟,所以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改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基本信息技术软件的理解使用,再到一些数据库的检索和提取都需要时间,并且当前高校的部分老师已经有将互联网融入教学的意识,但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关于思政教育具体的展开实施方针,导致高校关于互联网结合思政的策略取得的成果甚微。

3.4 部分学生的社交依赖网络,造成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互联网时代使得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网络游戏、观看短视频等,大量时间用于浏览网络信息,比如说我们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QQ、美团等是学生活跃的主要阵地,沉迷于网络环境,聊天社交也都是通过打字交流,这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维持出现了一些变化,可能在网络上我们能够进行自如的交流,但是离开网络环境的真实社交可能会出现交流障碍,很多想法和观点都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甚至会害怕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社交的缺失会使得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弱化,对于社会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可能会出现不关注、不帮忙的情况,大学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阶段,缺乏社交会严重阻碍学生在社会中的活跃[3]。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相对开放,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高校无法对网络有害信息进行屏蔽,这种情况使得一些分辨能力弱的同学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变得自卑,甚至歪曲价值观,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

4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4.1 加强培养思政教育老师的网络素质

传统思政教育关于老师的素养包括专业素养、教育素养和情景素养,这些素养都是基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要求进行展开,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所以需要加强老师对教学理念、兴趣和技能的培养,首先要树立关于网络教学正确的理念,将网络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过程,然后要培养思政老师对网络教学的兴趣,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教学能给课堂带来哪些变化,以及网络教学能够显著的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便捷的信息技术能够为思政教育节约更多的成本,可以通过线上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最后要培养老师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技能,处理信息是老师参与检索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的前提,这关系着老师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其中的技能包括信息的查询技能、信息的整合技能、智能化平台的应用技能,通过提升老师的教育应用技能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4.2 拓展思政教学课堂的内容维度

思政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诉求、学科理论的重点和教育对象的需求等,每个时代下都应该富有时代的特点,而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展主要是教育的核心资源、教育连接资源和教育延伸资源,核心资源指的是将国家的时代主题和根本任务与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同步,教学连接资源的拓展主要是对思政理论课程中的典型案例、相关背景与网络维度相连接,通过这种数字化拓展,让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社会生活更加的贴近,教学延伸资源的拓展主要是将学生学习进行横向拓展引导,比如说引入名师资源、专题讲座等,让教育的主体能够有更加鲜明的针对性,将课内、课外和网络的教学资源共同整合融入到思政教育的课堂中[4]。

4.3 建立思政教育的学习平台

互联网的今天,大学的教学环境要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教学资源、学习和教学同为一体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平台,教学的方式可以采用微课、网络直播等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化的学习空间,而网络平台可以支持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包括点播式教学平台和社会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另外,还可以将学习平台与学校的官方网站进行连接,形成属于学校内部教学的专属通道,老师可以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并且还可以将其他院校一些优秀讲师的教学视频进行上传,让学生拥有更多可选择的教学视频。

4.4 组织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活动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建设二者相结合,能够充分展示各自的优势,比如说一些歌颂祖国、传承红色文化的朗诵比赛,师生之间关于传统思政与网络互联网下的思政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还能让学生脱离网络环境,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学校的公示栏中要定期更换宣传海报,让整个校园的环境都覆盖上一层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规范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行为[5]。另外,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宣教,开设关于网络道德意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明确人际交往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不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比如开设计算机伦理课程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优质的网上体验,高校应该积极开发一些质量高、内容广的共享网站,来宣传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 结论

新时代将互联网与思政进行结合,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呈现了新的形态,并且这种方式的结合对传统思政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都处于一个发展的状态,但是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优化网络环境和完善师资结构,思政教育课堂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教学的形式也会更加的丰富,这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仅是靠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更是不可或缺,所以大学的思政教育应该不断进行改善,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洋.“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策略研究—以《影视广告》课程为例[J].记者摇篮,2020( 5) : 15-16.

[2] 张瑞红.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10,(10).

[3] 贾可卿.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反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6).

[4] 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111-112.

[5] 张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 9) : 164.

作者简介:

钟千贵:(1990.06—),男,汉族,福建龙岩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