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2022-04-28 21:54张亚玲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改小学数学

张亚玲

摘 要:数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中逐步实现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利用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贴合实际,并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慢慢引导,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任务型学习 教学设计

任务型学习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是以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为主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原理为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小學数学任务型学习,就是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挖掘,并开展操作实践,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任务型学习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其在主动体验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常规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实现教学功能由单纯教书面向全面育人的转型。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教育理念、思想等进行融合,并通过合理应用教学资源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旨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整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即任务主题、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并且在设计小学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将目的性、趣味性、参与性、有效性等进行有效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任务型学习概述

任务型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学习者会将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进行不断融合、整合以及建构,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受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发展实际,为其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科学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促进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结构。所选择的教学任务应该和该年龄段学生的正常水平保持一致,任务难度不能太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即可实现,否则会打击其自信心;任务难度也不能过低,否则无法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设计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依然无法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更具有针对性。

2 小学教学任务应具备的特点

(1)数学任务的内容应和数学主体、认知要求相符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一个教学任务的设置,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包括数学内容、知识点以及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任务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认知水平,其中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主要关注的是记忆和获得答案,当学生得到某一问题的答案时,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高认知水平的任务的关注点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数学任务的要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6-12岁,跨度比较大,不同年纪的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在思维上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足,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具体数学内容方面也有着较大差异。在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期末复习课上应用教学任务法时,可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回忆,只需要列出相应的知识点即可;在中年级时,教师可尝试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列出不同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面对高年级时,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并适当进行指点即可,避免过多的干预。

(3)教学任务的呈现应便于学生思考和操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任务的主要落实者。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便捷性的原则,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除了口述、多媒体等基本的呈现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预习单、研究单等材料,将教学任务更直观的进行展现。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记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可明确数学任务和相关要求。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尽量以开放性的答案为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呈现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之后,可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针对同一问题的答案,学生可选择乘除法、加减法等多种方法,真正调动和整合了已有知识,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

3.1 任务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但是由于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较为抽象,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充分抓住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完成学习任务。数学任务的设置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而调动其学习欲望和动力。例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起初对对数可能并不了解,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相应的任务,比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引入对数的概念,再让学生进行描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研究对数的含义;对数对含义进行总结。任务的设置应具有强烈的逻辑性,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大多数小学生对新奇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且希望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得到认可。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先为学生设计相对简单的任务,随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体验中,既经历了概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提升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3.2 任务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教学任务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班级式授课仍然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班级中学生数量较多,不同的个体之间在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任务,对于高水平学生而言可能过于简单;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既难以起到激励作用,甚至还会打击其自信心,丧失对数学的热情。教学任务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学习环境、生成情境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层次性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之外,教学任务还应具备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依然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教师可设置层次性的教学任务,比如理解数对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数对来理解其规则;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利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任务型学习的目标導向性,实现由知识目标向素养目标的过渡,再向能力目标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学生在实现阶段性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为其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全面强化学生个人能力。

3.3 创新任务型教学方法

3.3.1 将被动型任务转变为主动性任务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被动型教学的方式十分普遍,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会过多的关注学生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学生更倾向于机械的对知识点进行反复“操练”,没有深层次的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原理。而主动性任务,能够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我建构、自我反思,除了要明白“做什么”之外,还应关注“为什么”、“有什么用”等。

3.3.2 将封闭性任务转变为开放性任务

封闭性任务指的是具有固定、单一答案的教学任务;开放性任务则相反,无论是思考过程还是问题的档案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逻辑性,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和教学目标、学生认知需求等进行匹配,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单纯的提升学生十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率,那么利用封闭性的任务进行教学可能更符合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对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的理解,那么设计开放性任务可能更合适。

3.3.3 将单一性任务转变为多维度任务

单一的教学指的是目标单一,多为指向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多维度任务除了基本内容之外,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解题技巧的习得和理解,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建构知识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在“认识负数”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维度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包括任务一:什么是负数?你在哪里见过负数?通过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更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任务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3℃或-3m。学生在写、画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负数的有关知识,以及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任务三:请写出3个生活中的负数,并和同桌进行交流。这一类型的教学任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将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任务四:教师通过多媒体来出示存折明细,并让学生说出不同数字的含义。最后的学习任务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3.3.4 将无联系任务变为结构化任务

无联系的任务指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制定的教学任务是离散的,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任务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结构化任务则考虑到了任务之间的联系,能够做到环环相扣。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通常来说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下:一是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并进行计算;二是随机绘制一个三角形,用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计算出其内角和。这是以往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关注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学生甚至不理解拼一拼的真正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结构化的任务,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一: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指出下图中三角形的内角。任务二,观察下图,当不同内角发生变化时,内角和是否发生改变。任务三:任意绘制三角形,验证任务二中的结论。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上图中的三个内角随意的进行变化,学生可以发现,当A点发生变化时,三个内角的角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但是内角和不变;而且当A越接近BC边时,三个内角也就越接近平角,即180°。在结构化的教学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会有更完整深入的认识,也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来针对性的制定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设计和合理规划。使任务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还应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将被动型任务转变为主动性任务、将单一性任务转变为多维度任务、将封闭性任务转变为开放性任务、将无联系任务变为结构化任务。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猛,杨祎,刘岩.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任务设计研究——以J省10篇图形与几何领域获奖教学设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38-41.

[2] 李文.任务驱动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28):14.

[3] 符美玲.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4] 张艳.基于任务型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21(05):21-23.

[5] 李冬艳,张建留.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习任务单设计——以“比例的认识(一)”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5):72-73+79.

[6] 秦海燕.优化任务呈现方式,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探析[J].启迪与智慧(下),2020(03):9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