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方向关于家庭儿童美术教育探讨

2022-04-28 21:54陈晛宜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学前儿童

陈晛宜

摘 要: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而学龄前家庭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不容小觑,家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增进学前儿童认识水平,语言交流能力,还可以促进儿童情绪情感自我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其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学龄前美术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来说更容易被忽视,除去在幼儿园中进行的美术教育之外,家庭美术教育也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美术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一直伴随儿童成长,因此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且具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美术教育 艺术形式

1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概述

学前儿童是指的是3-7岁入学前的儿童,根据精神分析学派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此时的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了一个成熟期,是习惯养成的时期,具有极强的主动探索的能力,也是尝试输出和表达的阶段。入学前阶段更多的以家庭教育为主,3-7岁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更是成为儿童“美术语言”表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儿童通过美术满足“自我需求”的一种方法,家长能通过学前儿童的“美术语言”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根据儿童美术来进行的美术造型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此时期的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青少年美术”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体现幼儿本真的生命活动。这类活动既可以分为教育方向又可以分为美术方向,以美术为主教育为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之中。艺术史家曾提出“席勒——斯宾塞理论”即有名的“游戏说”,该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与功利无关。而学前时期儿童美术更是体现了“艺术游戏说”的特点,更多的以抒发儿童情感为主,突显此时期美术教育非功利化。

总而言之,在此阶段开展的美术教育并不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玩耍,在游戏中体验美术的乐趣,通过“游戏”但不“功利”的形式来完成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

2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开展的重要意义

调查表明,我国未入园的适龄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岁儿童家庭照顾和教育为59%,6岁儿童家庭照顾和教育为39%。根源研究发现家庭教育为幼儿教育和成长认知的贡献量占30-50%。家庭是很多儿童美术兴趣的根源,随着整体经济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是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以家庭美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指导活动。家庭美术教育更多的围绕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及与审美教育。

家庭美育与学前美育结合不仅能提高家长艺术审美水平,还能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相互之间的艺术修养都能得到影响。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家庭美术氛围,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写字这些模式,使得家庭教育更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学前美育更不能与家庭美术教育分开进行,两种教育方式要互相结合与协调,家庭美术教育也跟着教育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家长需要知道学前家庭美术教育包括的范围其实不仅仅局限于绘画方面,还有手工制作、美术游戏、艺术欣赏和评价等等。大多数父母和家长理解的学前美育多在幼儿园中进行,实则不然,家庭美术教育和学校美术教育也可以相互联系。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互动沟通,例如,在班级活动室门口的家园联系栏展示儿童的作品,让家长多了解孩子在园中的艺术活动情况;家长开放日多引导家长参观儿童美术活动,可以加深理解孩子的“艺术语言”;教师也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在家完成一些美育的艺术活动,让家长的参与度更高。另外也可以定时组织一些家园合作的美术活动,使幼儿园的学前美术教育与家庭美育更有效的结合。以上种种都可让家长通过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适时的调整家庭美术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3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

家庭美术教育的意义决定了学前美术教育的特点,具体来说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具有长期性、灵活性、个体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3.1 长期性

家庭可谓是幼儿美育发展的根源,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站,父母也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师。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父母必须在家中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兒童获得身心发展,而这种长时间的生活教育,教师是很难取代的。在儿童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艺术等会分别表现出来的特性都需要家长观察把控,这段时期相关的美术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由此可见学前家庭美术教育一直伴随幼儿的成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3.2 灵活性

家庭美术教育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家庭美术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可以随时进行。拿绘画来举例,学龄前儿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多是以“涂鸦”的方式进行,多是手部的反复运动以及在纸上感受线条,较为年长的学龄前儿童则开始有了“审美”的概念,并且能模仿成人的“美”,所以家长此时可以抓住恰当的时机鼓励孩子进行涂鸦游戏,也可以一起加入孩子的“游戏”之中,还可以在让孩子通过感官来获得美的概念,比如对美的事物多看一看,摸一摸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家庭审美性,还能促进幼儿与家人情感的交流。这就要求家长要根据儿童的表现实施美术的“因材施教”,并灵活的运用家里的各种物品及工具对孩子进行家庭美术教育。

3.3 个体性

早教专家李绪永指出,由于最佳的教育时期被忽略和教育方式不得当,人类的天赋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这正是天才极少的原因。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以上的天赋,艺术的种类、流派、形式也分门别类,导致任何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艺术,因此每个个体身上都会有艺术的闪光点。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也在个人的喜好中形成,每个儿童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各有千秋,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手工、有的喜欢进行美术游戏,家长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对其因材施教,选择和安排适当家庭美术学习内容和形式,家长选择的内容和题材应更多的富有创意和游戏性,让儿童感兴趣,而不是强迫式进行艺术教育,满足儿童的个体需求,让学前美术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4 综合性

美术教育做为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不是一种领域的独立活动,更不是单纯的教学前儿童绘画。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需要创作者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家庭中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有所帮助。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儿童在家阅读优秀的绘画书、或者是废物利用等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或是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活动,在家庭的环境里使孩子通过身体和头脑的协调劳动,锻炼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儿童不仅获得才能,更获得艺术智慧。

3.5 稳定性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表现在长期性、持久性和连续性等形式上,更要求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中需要有稳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由此可见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中情绪稳定的尤为重要,消极的、宣泄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儿童或伤及儿童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参加家庭美术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对艺术类活动产生抵触、排斥的心理。情感具有传染性,不管美术活动场所、内容、时间地点如何变化,父母的情绪情感都应该是稳定的,在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中应该营造出轻松、欢快稳定的艺术环境,使得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对儿童养成健康稳定的性格也有所帮助。

4 如何有效的进行家庭美术教育

4.1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进行美术教育

家庭是儿童最初接触美术的环境,所以家长最好能为孩子创设适合家庭美术教育的优良环境,让家庭美育等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可在家中悬挂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或装饰画手工画等,让孩子在看一看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手工类的艺术作品,不仅能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还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美术创作的热情,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儿童在家中自由欢乐的家庭环境中,能更好的激发自身创造力,会有如下表现:1、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色彩;2、在欣赏美的事物或作品时,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或者简单的语言表达;3、可以随意的进行美术创造活动。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学前儿童开放大脑,举一反三。

4.2 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感知美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已经初步具有审美的能力,他们对美的线条、形状、色彩都能有所感知,这一时期的儿童能够欣赏各种形式的美,而家长抓住与他们进行亲子活动的时机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变色游戏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配色,观察颜色的变化,让孩子认识到三原色;还可以通过搭建积木来帮助孩子认识形状,造型等一些美术的基本元素。从微观上看,通过家庭美术教育,以家庭为单位,长辈和儿童在共同的审美氛围中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从宏观上看家庭对美的感知力的提升,有利于社会审美,使社会环境更加艺术化,这既是家庭美术教育的一个目的,也是为全社会对美的感知做的贡献。

4.3 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除了美术班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外,家长在家也可以参与早教的美术活动。如通过绘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或通过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手工制品、或价值高的民间艺术品等参与到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教育中。俗话说“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家长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随时随地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育,自然界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用来培养审美能力。例如,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店铺橱窗里的摆设、野外山川河流等这些途径不仅能促进儿童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同时也能增加儿童对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5 正确的对待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

5.1 家长对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开始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学前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从小培养具有优秀艺术素质的公民。现如今幼儿园的家长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且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大多数,对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历成正相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经济情况较为富裕的家庭开展的家庭美术教育更多。相反学历较低的家长则对家庭美术教育更为忽视,比起家庭美术教育这些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美术班去学习。还有一些家长只是跟风或者随大流的把孩子送到美术学习班,对孩子的意愿家长并没有了解清楚,只是随意的报了一个学习班给儿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兴趣和个性来选择美术培训,不应将家长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压制儿童的兴趣和表现力来迎合成年人,不但会打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也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5.2 家长对儿童作品的重视程度

孩子在家或者在园创作的优秀作品,大多数家长并没保留和重视,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随手画完后拿给家长欣赏,希望得到肯定及表扬时,而父母却认为孩子“瞎画”或者认为这些画没有意义便随手丢弃,因此也减少了通过作品和孩子沟通的渠道。家长要用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作品,保留孩子较为优秀的作品,对幼儿异想天开的创作应该抱着积极欣赏的态度,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学前儿童家庭美育时,家长要多肯定和鼓励儿童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儿童,不应以技能和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学前儿童,对他们天真童趣的画作更应留下保存,做为孩子成长的纪念品。

5.3 家长对美术教育是否有正确的認知

前文提到家庭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绘画技能,也不是纯粹的欣赏几副成人美术作品,而是把美术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艺术的熏陶,进而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比如家长可以尽可能多的和孩子进行各种美术项目的尝试,不论是双手沾满涂料随意涂鸦,还是用各种彩笔蜡笔在纸上进行绘画;也可以动手裁剪衣服或者纸张进行环境美化;或者带儿童参观艺术博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艺术的热情。学龄前儿童可能学不了太深奥的艺术理论,他们对艺术都处于一种朦胧时期,此时期更多的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家长可以跟儿童经过反复多次的艺术活动的试探,逐渐形成有意识、定向的艺术活动。

综上所述,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家庭中进行美术教育是一条可行的、有价值的、任重道远的道路。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教育即是大学问也是小智慧,家长与孩子的各种亲子活动、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审美意识等都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教育。在学前儿童的各项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保护儿童的自我创造性和创新性之外,家长更是要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美育,为未来校园美术教育及社会美育带来新气象。

项目名称: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项目编号:JAS19702。

参考文献:

[1] 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朱家雄,林琳.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尹蕾,吴丽萍,唐丽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东南大学出版社.

[4] [美] athy A. Malchiodi,李甦,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袖:205.

[5] [日]美 Claire Golomb.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L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 楼必生,屠美茹.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周瑶.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初探[D].中国知网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学前儿童
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分析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