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2-04-29 13:16罗汉妮孙晨张进秋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思政课程全媒体时代

罗汉妮 孙晨 张进秋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展开深度研究,从思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业务能力等综合因素着手分析,对传统思政课教师培养途径展开优化与调整,从提升思政水平层面、优化思政内容层面、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层面、牢记育人使命层面提出创新建议,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师;全媒体时代;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策略分析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国内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全媒体时代也悄然到来。全媒体时代促进了全程媒体发展、全员媒体发展,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导致传统媒体格局以及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理应抓住全媒体发展所带来的發展助力与发展契机,但这也同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拓宽思政教育专业能力、丰富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政治引领力与育人功能。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全媒体平台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传统文字形式、图片形式、视频形式、音频形式有机融合,实现全方位运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数字电影、电子书、VR形式展开数字信息生产与多维交互传播的信息样式。在全媒体背景下,每个数据终端都是潜在的信息评价者、信息制造者以及信息传播者,各个数据终端用户在信息互动、信息分享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开放信息、共享信息、交错信息、传递信息以及流通信息、生产信息,信息总量日益扩大,这也使得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总量提升、信息类型日渐多元化,占据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影响力与教育能力逐渐消解与淡化。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负责人,需要结合当下情况来对传统教学模式展开反思与调整,把握全媒体时代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契机与挑战。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开展,因此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既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重要体现

(一)教学设计理念缺乏创新

众所周知,思政课程设计是整个思政课程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精心地开展思政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校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思政课程当中。可以说,无论教师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如何高超,在课前环节都需要秉承以始为终这一教学目标,以教学结果为最终导向,对教学课程展开精准分析与科学筹划。只有对教学活动当中的诸多要素展开拆分组合,才可以创设出更具吸引力、更加高效的思政教育情景,确保整个思政教育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结合目前形势分析,目前部分思政教育人员更加执着于以教育内容为核心导向、更加关注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而忽视思政教育目标设定与思政教育结果,导致在思政教育环节极易出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偏差,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各项需求,更加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不仅无法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环节提供必要的助力,而且思政教育优势与教育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二)思政教育内容滞后

相较于其他课程,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学内容选择是整个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结合思想性原则、逻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来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以此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全媒体时代打破教师对教育信息的垄断格局,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以及新媒体平台当中收获互联网课程资源以及国内外时事信息,若是教师没有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展开教学内容优化,缺乏热点问题解读能力,就会导致思政教育内容与实际教育需求严重脱节,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陷入理论灌输的尴尬境地,严重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更加无法助力学生思政水平提升。

(三)思政教育方法失当

思政教育方法选择是教学内容、教育信息、教学目标作用发挥的重要助力。近些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等院校也积极引入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对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展开优化与创新,多数思政教育人员在此背景下,选择摒弃单向灌输教学方法,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缺乏深度理解,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只是流于形式。在现实问题解读环节,教师单纯地给出答案配合理论讲解,没有实现与学生的高质量互动与深层次教育。在互联网当中搜索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教育内容来展开拼接复制,或者将教学活动录制成教学视频,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发布,这显然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的思政课程发展需求,更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四)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较弱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应当肩负起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引路人这一重任。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是思政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多数教师都意识到全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课程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展开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无法正确看待自身角色,严重欠缺教学热情以及职业素养,信息素养也略显不足,无法借助全媒体时代来对思政教学工作展开优化与创新。例如部分思政课教师主观意识较强,片面的结合自身理解就将本课程定义为公共基础课程,可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大纲内容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交代不同专业学生完成统一的规定任务,甚至一套教案、一套课件应对全体学生,在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自身思政水平也没有做到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这也使得教学能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影响思政教学效率。

四、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策略

(一)牢记思政育人使命,提升思政课程权威性

思政课教师作为整个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同时也是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传递者,需要牢记自身育人使命,不断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优势。尤其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当中的多元信息以及多元文化会对高校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思政课程可以在此环节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行为引导与思想教育,因此相关教师应当牢记自身思政育人使命,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观念,正确看待政治现象,始终保持清醒的理论与头脑,矢志不移地坚定政治立场, 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与权威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作用与教育优势,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向高校学生进行思政理论讲解,使高校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合理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主义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探索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且予以解决。使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探索问题的能力,更加明晰思政课程的存在价值,早日成为国家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二)提升教师理论教育水平,确保思政课程專业性

为保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传播深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首先要做到“明道”并且“信道”,在思政理论讲解环节,保证理论讲解深度与温度,回归思政理论源头,攻读思政教育经典,掌握思政教育真谛,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功能融会贯通。思政水平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知识钻研的基础上,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这样才可以实现知行合一,保证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促进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形成。并且将所学到的思政知识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以思政理论为核心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这也是全媒体时代思政课程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助力。

(三)提升教师知识储备,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是思政课程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来开展内容选择,结合教师理解来展开思政内容选择、思政内容优化,提升思政课程的影响力与说服力。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应当吃透教学材料内容,将教材的核心思想与整体逻辑体系有机融合,配合当下的时政热点新闻以及历史史实来展开精准讲解,渗透思政概念与思政原理。其次,要坚持始终追随党的发展理论,对思政教育内容展开必要的优化与创新,掌握思政教育精髓以及思政教育要义,不断对思政教育内容展开优化与调整,并且在实践教学环节逐渐提升自身的知识渗透能力与知识筛选能力,使得优质的思政理念与思政思想、思政观点可以充分融入思政课堂当中,凸显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内容的实效性与时代特征。最后,思政教育内容应当尽量贴合学生思想脉搏与认知能力,结合时代发展对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选择。选出更加具备生活气息、更加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新鲜元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后续的职业发展环节运用思政理论解决思想困惑,探索现实环境与思想状况的融合规律,实施针对性、差异化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提升思政理论教学深度,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与实际案例探讨来掌握思政课程要义,逐渐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人生观念、行为观念,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1]。

(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拓宽思政教育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学习现代化技术,并且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构建科学高效的思政教育平台。这样可以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平台选择,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思政教育内容传播,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深度与传播广度。并且为学生提供全天候思政教育服务,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平台与学习环境下展开高效学习,合理运用碎片化时间来展开思政案例学习以及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思政教育渗透效果,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选择空间,凸显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在此环节,思政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是整个教学平台建立的重要保障,相较于思政理论知识优化与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并非思政课教师专业范畴,同时虽然是思政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但与思政课程没有显性关联,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普及培训,使思政教育人员在培训环节不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显著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来提升思政课程教育效率,除了显性教育资源外,全媒体时代也为高校思政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将此类教育资源合理应用于思政课堂,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五)秉承知行合一原则,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知行合一,做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功。为此首先应当解决思政理论教育环节的问题,要求思政课教师加大经典原文阅读量,深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思政教育实践工作,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点在于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政水平,助力学生完成思政知识内化。教师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合理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同时也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师生共同在社会实践以及教学环节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以及思政实践活动的深刻理解,运用实践活动来检验思政理论,促进思政理论知识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样也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教学调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积极参与性,以真知灼见来对学生展开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实现知行合一,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任。

(六)凸显全媒体平台优势,加强教师素质修养

为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思政教师应当落实以人为本这一教育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首先需要确保教师拥有广阔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人文素养,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及思政课程教学规律来展开内容选择以及内容收集,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展开内容甄别,合理创设优质的融合教育体系,发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双重优势,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政治觉悟,使每位思政教育人员都可以极具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展开引领与影响,这也是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无形之间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思政教育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当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全媒体时代在为高校思政课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思政课程创新带来了重要助力,是高校思政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高等院校思政教师作为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责任人,是思政课程创新与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牢记思政育人使命,提升思政课程权威性、提升教师理论教育水平,确保思政课程专业性、提升教师知识储备,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拓宽思政教育平台等方式,可以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培养,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天阔.“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政教育阵地建设探析——以天津S大学“六进三出”综合管理模式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17(6):138-139.

[2] 洪伟.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5(6):149-15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思政课程全媒体时代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