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2022-05-05 02:44李丽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李丽华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也是其中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式。在既有经验中,此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着良好作用,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对此,本文从提取生活实例、学生动手实操、自主设计游戏、教师讲述故事、开放性思维五个角度提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助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主要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数学知识相对繁杂,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如何使数学教学取得实效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需要教师主动思考并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一、提取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数字、做计算、解应用题并不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培养数学思维,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经验积累和观察,数学才得以产生,并用于指导生活。由此可见,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因此,生活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方便教学,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创设这样一种问题情境:“妈妈揣着篮子,带小红去商店买鸡蛋,一共买了50颗鸡蛋,老板又送了5颗。回家的路上,装鸡蛋的小篮子不小心摔在地上,打碎了12颗鸡蛋,那篮子里现在有多少颗没有打碎的鸡蛋呢?”这一情境融合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场面,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基于此情景,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列出加法与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二、动手实操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中,很多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讲述和板书来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快速掌握。实际中,部分教师或为保障教学进度,或缺乏工作主动性,不愿创新教学方式。此种做法,其实得不偿失。“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反而能变抽象为具象,能够使学生即刻領悟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思索,利用一些小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折叠图,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折叠,也可以用小木棍或者橡皮泥亲手制作,借此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和顶点。在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可以就学生手中的六面体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面是不同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自主设计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身心刚刚开始发展,注意力很难集中,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始终跟随教师的引导上课,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有些知识点难免枯燥,如果教师把知识点融入到自己设计的小游戏当中,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举行一个小小比赛游戏。在初步教授角的相关知识点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挑选两个记分员,让学生就身边的事物指出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锐角。哪个小组指出的既正确数量又多,则为获胜,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最后一名则要给予小小的惩罚。相信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很快能够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在活跃的气氛中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四、讲述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也概莫能外。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对知识点产生兴趣,让其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由此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森林里住着很多小兔子,它们以吃胡萝卜为生,所以在森林里种了好多好多胡萝卜。到了深秋,是胡萝卜收获的季节。兔子爷爷为了让小兔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就打算带领24只小兔子去田地里收胡萝卜。可是小兔子的力气太小了,一只小兔子根本拔不出胡萝卜,必须两只小兔子一起拔,才能拔出一个胡萝卜。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兔子爷爷应该把24只兔子分成几组呢?”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24是2的多少倍,加深学生对倍数的理解。

五、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发散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小学生思维模式处在开发阶段,还未定型,故而思维方式差异极大,对此,教师应给予合理引导,不仅不能一味塑造统一的思维方式,更要用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多角度思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节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种了24棵树,那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有的学生喜欢用除法计算,有的学生喜欢数数。对此,教师应给予同样的肯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答问题。

结语

以上五种情境创设方法只是抛砖引玉,对小学数学教师发挥着一定启发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主动探索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其他方法。相信在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顺利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洪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下一代,2020(2):1.

[2]李福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吉林教育,2021(27):76-77.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