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导读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2-05-07 14:50庞宝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策略

摘要:教师在名著导读中要借助经典作品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方可引导学生读懂名著的内涵,汲取其精华。以《朝花夕拾》为例,探讨在名著导读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多篇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学生要想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上透彻品读,需要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因而名著导读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拟以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为例进行探讨。《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10篇回忆性散文,有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温馨回忆,也有成年后的理性批判,堪称“开着花的蔷薇”。语文教师该如何导读才能让学生浸润其中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掌握语言运用密码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基,只有具备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沟通的能力,才能为其他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故此,在名著导读课中,笔者引导学生推敲经典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抓住一点、广泛联系,举一反三,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积累个体的语言文字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在导读《朝花夕拾》时,笔者从词汇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概述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片段,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谈了鲁迅在百草园玩耍、在私塾读书、看无常表演、隐鼠舔墨汁等诸多片段。然后,笔者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隐鼠舔墨汁”这一段着手,引导学生朗读,圈出段落中“但、竟、也、而且、便、则”等连词,再请学生找出鲁迅对隐鼠情感的直白表达,即“这使我非常惊喜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连词和作者的惊喜之情有何关联?学生经过反复讨论、分析,认为“具有转折、承接含义的连词凸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两者配合相得益彰”。当学生在一点上有所突破后,启发其进行广泛联系、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整部散文集中连词的使用情况,帮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篇章中进行查找、分析,发现鲁迅先生的多篇作品都有大量连词的创造性使用,这些连词既将整个段落连接在一起,又承担了表情达意的功能。恰如叶圣陶所说的:“语言里象‘虽然’‘那么’‘固然’‘但是’‘因为’‘所以’之类的词好比门窗上的铰链,木器上的榫头。”由此,学生在阅读比较总结中对鲁迅散文作品的语言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们露出了收获后的微笑。阅读中从字词句入手再联系到篇章,笔者通过从连词这一点拓展到《朝花夕拾》整部作品语言特点的导读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鲁迅先生叙事性散文的“语言密码”,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由浅入深,潜移默化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尤其是思维深刻性的发展。研究问题越具体、越深刻,往往越能激发学生投入的激情和持续探究的动力,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名著思想内蕴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内容丰富深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探究阅读,促使学生具备整体性思维的同时,发展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引领学生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笔者设计问题如下:“同学们,《朝花夕拾》总共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10篇文章,要让你分类,你会怎样划分?”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形成多元化答案:有的从文章内容角度分为批判类和温暖类,有的从侧重点不同划分为写人、写景和议论类,有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分类,将其分為童年生活篇、南京求学篇、日本学医篇和回到绍兴篇。学生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笔者尊重学生的见解,没要求统一分类方法,并再次引导:“同学们,你能将每一篇文章清晰明确地分到具体类别中吗?”有的文章学生归类很清晰,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是描述童年生活的温暖类文章,《父亲的病》批判了草菅人命的江湖庸医,属于批判类文章;有的文章却不好归类,如《狗·猫·鼠》,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犀利地讽刺,既描述了生活小事,又有大量的议论,学生有些迷惘。笔者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反复推敲、深入探究。而经过这样递进式的思考探究,学生的思维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多元赏析,由表及里品味鉴赏创造之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层面,也是很多初中生的“短板”,更是名著导读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导读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培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表达的内在意蕴和真实情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赏析人物之美、表达之美、内涵之美,引领学生不断构建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品味,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阅读《朝花夕拾》会发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出神入化地穿插了很多神话和传说,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也体现了作者与绍兴家乡的感情关联,即对故乡人、故乡情的“爱”。为了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这种贯穿全书的“爱”,导读时笔者从人物形象入手进行分析:长妈妈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她虽然是一个下人,表面上看起来又迷信又愚昧,还爱唠叨,但她对“我”的好却是真心实意的,而不仅仅是对少爷的忠心服侍,她到处寻购《山海经》满足“我”的愿望,这些叙述把长妈妈善良、朴实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劳动妇女的形象,也看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这就是爱。笔者提出疑问:“作者在深情的回忆中处处体现爱的主题,除了爱,还有其它情感吗?”有学生回答:“同时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憎’,即批判性主题。”“是的,作者以‘杂文笔法’对封建制度、封建教育进行了批判,如在《父亲的病》中,详细描写了庸医行医诈骗的过程,虽没有进行正面指责,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批判和讽刺。有意思的是,当描述温馨的回忆时,作者就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而要批判时则采用成年人的口气,这种双视角变换穿插的艺术特色恰恰体现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赏析中,促使学生有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其审美鉴赏力、创造力都有所提升。

四、由此及彼,汲取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初中生乃是明天的建设者,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理解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名著的精神内涵,寻找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因子,思考其在新时期的社会价值,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使其切实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

作为现代史上以笔做刀枪的“思想斗士”,鲁迅的作品极具批判性和讽刺性,这一特色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也不例外。以《二十四孝图》为例,作者先是描写了自己拥有《二十四孝图》的心情,“使我高兴极了”,但读了之后就“扫兴”了,因为封建礼制下的“孝道”太难了,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特别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尤其令人反感。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撕开了封建孝道的虚伪“面纱”,让读者看到了其罔顾人性的残忍本质。在经济转型、思想越来越复杂的当今社会,有时封建糟粕甚嚣尘上,深度解读《二十四孝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能从中得到启迪。学生通过由此及彼地思考,能够联通古今,让百年前鲁迅的批判思想在今天熠熠生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时期写的回憶性散文,虽然40多岁的年纪并不算老,但作者的心境更成熟、思考更深刻,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文坛上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身体不适等种种因素,作者对当时社会、人性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洞悉到很多社会本质问题,加之作者集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散文,的确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深度品味,更值得我们理解其精髓并传承发扬。

综上所述,名著导读课重在“导”,只有“导”得合情理、有章法,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广泛地品读名著,才能以名著为“桥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情,在实践中探索名著导读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秦弓.《朝花夕拾》解读[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1).

[4]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传统文化厚植职业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JZY21277】

作者简介:庞宝艳(1972— ),女,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策略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