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义及培养策略

2022-05-09 11:27王英雄
学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王英雄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通过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明确了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围绕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出适宜的多样化培养策略,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师生双边关系着手,运用课堂提问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有问—敢问—爱问—会问”的逻辑,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7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5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机械式讲解,学生被动式听课,主动思考学习较少,课堂教学低效现象难以解决。师生互动较少,课堂中缺少问题教学,不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虽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是我们所追求的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应仅仅完成教学任务,更要让学生成人成才。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等。新课标对数学教改提供很多新思路。因此,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应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要想更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应利用问题教学方法,注重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根据数学教学发展目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第一步,只有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学生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即使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回答机会,能够提问的或者敢于提问的学生仍然是那几个人,其他同学都无动于衷,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数学品质。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提问这种模式,抓住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产生问题,有问问题的欲望,需要综合考虑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机制,通过问题意识的形成条件相互作用,影响学生“有问”的方式和过程。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放下身段,和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放下戒备心,不再害怕学习,然后挖掘教学内容,创编学生熟悉的数学游戏,从玩游戏出发,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产生很强烈的问题意识,想要赢得游戏而有问、发问,主动学习新课数学知识。教师创编的游戏既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也要遵循学生的天性,最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应为学生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体验。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更有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不断提升,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引入一个“抢30”的小游戏,教师利用规律每次都能赢得游戏,此时学生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赢啊,怎么才能赢得游戏呢”,进而让学生自己慢慢提出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敢问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虽然具备问题意识,但是由于受外界條件的影响,不敢或者不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则不善于动脑思考,更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用语言表达逻辑问题的习惯。而造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而且思考惰性较大,不懂得举一反三。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有效课堂时间内高效学习。数学课堂提出问题是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关注提问对象的需要,面向学生进行提问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敢于提问,否则提问将事倍功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希望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认可,他们往往将教师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是他们非常敬重的人。由此,教师更要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做亲人、做朋友,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态,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心出发,鼓励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肯定学生,对学生的问题、回答都进行详细的点评,获得学生的认同,也为学生未来思考提问有很好的指向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为学生认真地解答,如果学生提出好的问题,要赞美学生,如“提出的问题非常棒”“你分析的问题那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够听到你的发言”“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的思考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差,教师就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如“提出问题,证明你认真思考了”“你虽然没有完整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你很勇敢,第一个举手了,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师生之间构建了温馨和谐的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2]。

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未给学生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反应,无法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往往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地回答。这样就大大打击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3]。因此,教师想让学生爱问,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需求,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爱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关注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想法。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育学生问题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思考者,喜欢提出问题,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应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使得问题情境能够更加的生活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不能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情境,也不能创设虚假情境,创设不符合逻辑问题情境。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每节课都要创设教学情境,如果课堂教学内容不适宜创造教学情境,反而会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让学生爱问,重在培育学生提问兴趣,让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内核在于学生进行思考,那么重点就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教师将问题置于数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发问,对问题进行探究处理。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认识”时,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实际问题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伦敦奥运会叶诗文比赛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百分数,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看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能不能也提一个问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进行课堂反馈,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此进行提炼,如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异同,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创造合适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会问

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还受班级管理因素的影响不会“问”。从班级管理方面来看,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答”,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问”。与此同时,如果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较为苛刻,过度束缚学生的行为举止,就可能影响学生的活跃性,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这样就阻碍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会问,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常性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首先,在外部条件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班级管理制度上,不要制定过于苛刻的内容,应在尊重学生的天性的同时,适当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思考交流。这样,学生思考才能更加深入,学生才能会问。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而学生提出质疑要多且深,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能够不断产生质疑,提出新的问题,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4]。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问,这就要求学生要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心内容,并从中心问题出发,提出具有可探究性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在了解学生思维过程以后再加以指点。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深层次思考,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发问题思考,优化问题的层次结构,发散思维,深入理解问题。

例如,在教授“角”这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建立的关于角的表象概念(角是由一个顶点及两条边组成的图形),进一步结合教材中关于角的定义,分别从静态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和动态概念(由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至另一个位置而围成的图形),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的理解。在学习平角概念时,学生在掌握角的动静概念基础上,结合日常认知和学术认知的冲突,就会自主思考问题:“什么是平角?”“平角由哪些部分组成?”“平角是一条直线吗?”“直线有顶点吗?”“角和线是一类图形吗?”通过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不再混乱,能够通过对同类型问题的思考,更深入的学习知识。

五、结语

教学从课堂开始,课堂从提问出发,课堂教学提问对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习惯、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展提出问题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教师应充分明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从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影响学生问题提出的因素,无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数学教学发展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敢问;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创造合适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提出有內涵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我国数学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晓峰.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57.

[2] 朱小刚.基于问题导向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才智,2020(9):178.

[3] 招欣.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20(26):161.

[4] 鲍聪晓.对数学教学问题设置的思考[J].数学通报,2018(7):4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