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应为、难为与有为

2022-05-09 02:06王浩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涯普通高中高中生

摘      要 生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学生自我认知提供真实视角,有助于培育学生决策意识与实践能力。新高考改革将高中生生涯决策时间前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普通高中实施生涯教育有着深远的“应为”之意,现实中却受“难为”之因约束难以发挥育人实效,为使生涯教育为高中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出促进生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为”之策。

关 键 词 生涯教育  普通高中  价值诉求

引用格式 王浩宇.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应为、难为与有为[J].教学与管理,2022(12):47-49.

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自我,培育自身选择能力、决策能力与担当能力,提升生涯适应力与竞争力。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将高中生生涯决策时间前置,实为日后专业填报、职业选择的具化与延展,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现阶段,高中生未经常态化培训指导下,难以对选课走班与职业规划做出科学决策[1]。自《普通中学职业指导教育实验纲要(草案)》《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政策文件颁布以来,普通高中对生涯教育有了初步尝试与探索,但总体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生涯教育有序普及和高效开展是高考改革的应有之义与必然趋势。本文从分析普通高中实施生涯教育的“应为”之意出发,探讨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厘清制约生涯教育开展的“难为”之因,继而提出生涯教育科学化、标准化的“有为”之策,保证育人功能有效发挥。

一、应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价值诉求

生涯教育在个体成长中起着基础性与方向性作用,生涯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提前了解自身专业倾向与职业选择,培育学生实践意识与决策能力,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促进终身发展。

1.学业需要:科学选科,激发学习能动性

高考改革以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机制已具规模。新态势下,高中生需将高校招生要求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及自身学力相结合,对考试科目做出合理决策。新高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学生却普遍不具备科学选择的能力。据刘宝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在选课走班时,由于缺少自身长远考量与外部科学指导,暴露出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出现一定改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高考改革的逻辑本意[2]。高考改革为高中生“赋权”的同时,也使其决策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与挑战,如何科学、合理选择高考科目,成为生涯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生涯教育实施功能不仅体现在指导学生选课走班的“近效”价值,更蕴含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深远意义。系统、完整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将外部升学压力内化为学习兴趣与价值追求,把分数导向式学习转变为人生理想的实现,从而明确学习的本源目的与真实意义,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职业准备:合理谋划,提升生涯适应力

个体职业发展路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志愿填报,目前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已广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而此时学生已完成初步职业取向选择,难以再度更改。时代发展为个体职业生涯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高中生普遍对专业前景、就业趋势不甚了解,对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在决策上存在盲目性,抱有“哪一个专业热门,哪一个职业薪酬待遇高,就选哪一个”的从众心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专业不匹配、职业发展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侧面反映了生涯教育缺位对职业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高中阶段是生涯准备与探索的关键期,对接下来各阶段的职业发展起着引领、导向与支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涯教育并不是为高中生选定只能从事某一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让他们具有在各种职业中自由流动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其心理功能并激发创新精神[3]。

3.终身视域:品格塑造,培育综合发展力

生涯教育以丰富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标,其组织实施一方面有效应对高中生升学指导与专业填报等难题,另一方面可弥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不足的空缺。生涯教育立足终身发展视域,关切个体生命价值,带动各学科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满足学生生活化发展需要。此外,生涯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素质教育在生涯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实施意蕴不仅体现在服务高中生选课走班与志愿填报,更是以此契机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发展能力。各高中积极搭建生涯教育平台,关注高中生的生存与成长,帮助学生了解生涯基本知识,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道德责任感,促进个体终身发展。

二、难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瓶颈厘析

目前,生涯教育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稳步发展面临诸多壁垒。各普通高中现有的生涯教育状况呈现出不平衡性,实施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发展质量亟需巩固。

1.观念意识滞后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应试思维扎扎实实”的现状。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生涯教育的内涵意蕴、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等认识较为模糊,忽视了生涯教育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質与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部分一线教师甚至认为生涯教育“可有可无”,以致对学校层面的生涯教育工作持懈怠、消极态度。部分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误以为在子女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上凭借个人经验就完全“应付得来”。虽然高考改革将选课走班与高中生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相联动,使生涯教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现实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给出意见、家长全权代办”的情况,生涯教育缺位使高中生自由选考的个性化与科学性难以保障。现阶段,社会各界对生涯教育认识不到位,存有一定顾虑与误解,且基于本土发展的生涯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较少,阻碍了生涯教育稳步发展。

2.顶层设计缺位

西方发达国家多以立法保证生涯教育有力实施,在政策制定、资金筹措、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育等方面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相较于美国连贯、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英国实践性学习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等先进体例[4],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生涯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虽已颁布生涯教育指导文件,各级教育部门也相继出台生涯教育相关举措,但由于社会、学校与家庭在生涯教育领域缺少有效配合,现有生涯教育多是阶段式与暂时式,服务于高考选课走班的短期目标,以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顶层设计缺位使生涯教育缺少合理指导与有效帮扶,缺乏正常运行的最基础保障,维持生涯教育常态化发展的支撑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影响了生涯教育的实质性推进。

3.实施力度有限

各普通高中尚未做好承担生涯教育的准备,各项实施机制较为匮乏,学校内部存在着诸多屏障也间接制约了生涯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表现为缺少课程体系支撑。生涯教育多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一带而过,在高考指挥棒下生涯教育失去生存空间,出现了临时化、暂时化的通病。其次,教育途径单一。现有生涯教育多是对高中生高考选科的客观指导,教育模式多为授课式,学生缺乏必要的体验与实践,且单一的生涯教育带有过强目的性,阻碍了生涯教育的生态化进程。此外,生涯教育的稳步落实需要专业型教师的参与和成长,生涯教育专业性也对执教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与严要求,而各高中普遍缺少从事生涯教育的专兼职工作者,大部分在职教师尚不具备从事生涯教育的能力与素质,难以将生涯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导致对高中生的生涯指导“有心无力”,生涯教育的权威性与科学性难以保證,限制了生涯教育全面推广。

三、有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实现路径

生涯教育有效培育学生职业意识、创新精神与规划能力。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充分意识到生涯教育的必要性,积极探索生涯教育稳步发展的多元化渠道,为高中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唤醒与触发:树立全方位生涯教育理念

生涯教育有序实施不仅要有生根发芽的客观土壤,更需实施主体有付诸实践的意识信念。因此,生涯教育普及与推广的首要前提便是唤醒社会各界对生涯教育的认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涯教育深入人心。生涯教育推介需常态化与动态化,以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等网络媒介为载体,使社会各界明确生涯教育价值所依,清晰生涯教育的理念、内容与路径,明确生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转变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传统认知,提高生涯教育从教信念。教育部门以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为依托,组织生涯教育专题学习,向广大教师宣传生涯教育相关内容,回归立德树人目标,重新定位生涯教育对高中生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培育的独特作用;同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应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归宿,避免以完成上级部门考核指标为目的。三是向家长传递生涯教育先进理念,纠正原有认知偏差。各高中借助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以家长日、家长学校、家校委员会为纽带,使家长明晰生涯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政策要求,领悟个体生涯发展积极意义,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此外,学校与家庭保持良好联络与沟通,深入了解家长在子女选课走班、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期待或困惑,从而消除生涯教育在家庭层面的阻碍,凝聚家校育人合力。

2.探求与统合:健全多层次生涯教育机制

生涯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效联动与相互配合,平衡高中内外现有的、割裂且分散运作的、可挖掘的各类资源,使各部分重新“粘合”起来,形成强大组织力量以实现教育目标[5]。第一,建立生涯教育专项法律机制。生涯教育需要法律制度作为引导,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以法律条文将生涯教育的本质目标、实施要求做具体规定,明确各部门在生涯教育的责任分工,从而在体制上保证生涯教育有效运转。第二,完善生涯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生涯教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培养制度,面向高中教师开展培训,生涯师资培养可采取分阶段、分专题进行,分别对教师进行生涯认知、生涯规划、学业发展等不同维度培训。第三,健全生涯教育监管与评价机制。生涯教育评价指标设计可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设施建设等维度展开,以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与问题探究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价值观生成。第四,打造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生涯教育网络。一方面,筹措生涯教育专项基金,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对普通高中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另一方面,吸引社会公益团体与职业咨询机构加入到生涯教育的组织开展,共同完成生涯教育各项工作。

3.开放与共享:构建立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生涯教育体系构建应注重教育形式多元化和教育途径丰富化。首先,完善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将生涯教育提升到学校课程高度,纳入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课程形式向高中生传递生涯知识,合理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编写并选定生涯教育相关教材。其次,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各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生涯元素,在已有课程基础上融入生涯教育理念,建立起职业与学科的联系,在深化学科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双向共赢。再次,搭建生涯咨询平台,开展职业体验。设立生涯咨询室,关注学生差异成长,为高中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个案化服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公司、工厂等单位进行参观走访,架起联通校园生活与校外职场的桥梁,使学生切身实地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最后,依托第二课堂,拓宽教育渠道。邀请职业规划专家入校开展生涯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自我定向;开发“互联网+生涯教育”模式,设计生涯教育优质网课,使课程学习不再受时空局限;建立生涯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思考与心路历程,以便内化学习动机,明晰职业规划与理念。

参考文献

[1] 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7-71+78.

[2] 刘宝剑.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2014级学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36(10):142-148.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9.

[4] 张滢.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0(06):121-124.

[5] 顾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06):44-50.

[作者:王浩宇(1997-),男,山东潍坊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李  锐】

猜你喜欢
生涯普通高中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吐槽退役生涯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