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

2022-05-10 10:03冯小兰
民族文汇 2022年14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冯小兰

摘 要:新课标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绘制了全新的蓝图。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提升语文教学成效,而且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培育学生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扎实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工作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引言

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本色、也是底色,更是中华儿女的根文化以及灵魂的重要养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同样必不可少,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功能,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陶冶学生情操,不断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及时找到民族文化根脉,促进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促使学生从小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快乐而健康地成长,同时为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奠定扎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创新探索,还能使现代教育体系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拓展传统文化广泛而深远的传承空间。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是为教学而教学,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一种人文性,并没有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发挥以文育人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传统文化,让学生拓宽思路、理解知识以及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渗透学生心灵,提升教育的灵活性,使学生对文化知识逐步理解,逐步体验传统优秀文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引入不同学习程度的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传统文化之所以可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具备很强的实效性。因而在开展传统文化进小学语文课堂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实效性的原则,在制定融合策略、开展融合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完善策略、创新形式,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的融合效率[3]。

(二)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个人积累的情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趣味活动,如诗词背诵比赛、博物馆参观活动、纪念馆与展览馆考察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主体性的原则。

(三)创新性原则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对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制定更富有创新色彩的教学策略。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如趣味诗词比赛、书画鉴赏活动、传统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历史文物巡回展览活动。本着与时俱进和融合创新的原则来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活动无疑可以取得积极的实践成果。

三、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使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唐诗宋词、元曲是其精华与瑰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认识诗词作者的人生历程与社会政治背景,体味文人墨客的具体形象及其独有的思想与情怀[4]。

古诗词凝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的而优秀的古诗词,能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为了让学生爱上唐诗宋词,感受古色古香的文学佳品,在进行古诗歌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感悟诗歌魅力、体会其情感的朗诵表演。学生在反复、有节奏、有感情的诗歌朗诵中,感悟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怀。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诗词,与创作诗词的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延伸传统文化教学,挖掘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资料,从现代“穿越”到古代,进一步了解作者创造诗词的背景。比如,学习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作者——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生经历以及社会背景,从而通过对作者本人以及社会背景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其创造诗歌所蕴藏的深情厚谊。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读一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如《山居秋暝》以及《相思》等,体会王维的创作风格,深入感受山水诗艺术风采的浓厚意蕴。学生逐步加深对唐诗宋词的理解,也使他们认识了古人的创作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与诗人的情怀同频共振,体悟诗词内涵,升华精神,厚积文化素养。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辅助设备,提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效率

很多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正在逐渐消亡,小学生只能通过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来进行感悟和学习,学生的印象和感悟可能并不十分深刻。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渗透的效率。在进行一些泥塑、彩绘、石雕、书法、绘画艺术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视频短片,以视频的形式来向学生进行集中介绍,让学生受到更多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广泛搜集和语文课本教材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进行适当的编辑和剪切,形成短视频或者图片集,利用多媒體来进行更加科学的展示。学生也更容易受到栩栩如生的传统文化的感染,从而实现二者高效融合。语文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来搜集相应的阅读素材,提高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综合的效率,逐渐地提高阅读教学的难度。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或者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将其上传到班级群中或者家长交流群中,让家长和学生自由下载,运用更多的课下时间来进行内化和探索,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让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更加高效,使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工作更加顺利。

(三)注重生活引领,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兴趣

纵观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实践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渗透与生活教育思想相结合,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毫无立根之基的,不但难以调动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推动民族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潜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很多小学生都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较为低迷,致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尽人意。面对这一教学疑难问题,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以生活化教学辅助传统文化渗透,注重并落实生活引领,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感知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幅度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致力于渗透传统文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明确传统文化的渗透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效力,同时树立德育导向,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操,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宁家亮,孙英杰,刘松.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4.

[2]汪慧琴.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5):16.

[3]徐岩,刘晓娟.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19(31):71-72.

[4]裴仁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9(10):15.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