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课后服务模式探索

2022-05-12 20:34俞飞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小学低年级双减

摘要:在“全面培养人”和“培养全面的人”教育理念的驱动下,长兴县实验小学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多角度了解找准课后服务切入点,通过多维度融合明晰课后服务着力点,通过多视角评价稳固课后服务生长点。建构小学低年级课后服务模式。

关键词:课后服务;小学低年级;“双减”政策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4B-0068-04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之一便是提升学生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面对没有书面作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改变常态的课后服务现状,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实现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尤为重要。

长兴县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从育人理念来看,是在“五育并举”指导思想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向儿童发展中的三个维度(品行发展看文雅,学习发展能灵动,身心发展能阳光);从课后服务育人路径来看,是一周5天中,内容分为3天走班选课和2天非走班主题项目;从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是學校关于课后服务的管理一直都在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是动态的。

一、多角度了解,找准课后服务切入点

为了能让低年级课后服务的育人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长兴县实验小学以交互思维与行动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被动调研者为中心”的多维交互问卷调查模式,设计了《关于课后服务问卷调查表》以及《课后服务选课》等问卷,开展调查并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特长来看,75%的学生都在入学前已经上过一些课外兴趣班,运动类的兴趣班占比22%,艺术类占比最高,达55%,其中部分学生参加多项兴趣班的学习。多项数据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兴趣特长,为课后服务内容与主题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在学校育人理念“阳光品质,未来视野”指导下,建构了低段学生课后服务的具体目标,细化为“阳光、灵动、文雅”三个维度的子目标,为教师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指明方向。

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结合一周的实践安排,整体设计了每天的课后服务育人活动,为学生需求和学习过程提供源动力,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学校将一周5天分为3天走班选课和2天非走班主题项目:3天的走班选课主要设计了“大体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天的非走班选课主要设计了“大实践”和“大阅读”,来满足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学习内容。

二、多维度融合,明晰课后服务着力点

(一)横向扩容,丰富课后服务的育人内容

1.走班选课丰富多彩

每周课后服务3天的走班选课主要指向“大体艺”,从体育锻炼、艺术欣赏两个维度入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选择和师生双向选择中达到学习兴趣点与学习动力点的不断增量。目前已安排选课内容有妙语声花、玩转手工、舞蹈风暴等10余项。

2.非走班项目主题鲜明

非走班安排一天的“大阅读”和一天的“大实践”,分别称为“阅读起航”和“综艺天地”。“阅读起航”共开设“绘本阅读”、“国学诵读”、“童话赏读”和“科幻联读”四个主题;“综艺天地”的四个主题分别是“生活妙招”、“妈妈有约”、“一米菜园”和“文墨飘香”。其中“大实践”主要指向五育并举理念下的主题活动,活动涵盖体育、劳动教育、美育等,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学生素养。如“一米菜园”就是劳动课程,“文墨飘香”就是美育课程,“妈妈有约”指向德育课程。[1]

(二)纵向扩展,探索课后服务的活动路径

探索低年级课后服务活动路径,对学校来讲是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持久力难以维持,所以整个课后服务的活动,遵循让学生“动起来”的特点,以“动”为原点,架构了“进阶式驱动”和““跨界式探索”两条活动路径。

1.大体艺:“进阶式驱动”的实施路径

坚持“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3天走班选课关于“大体艺”的活动一般采用“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工具撬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参考了目前流行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力求在每一次课后服务的活动中,都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推进学习与思考,实现思维的进阶。

以“萌音阁”走班选课活动为例,每次活动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都不相同,围绕课后服务阶段目标与低年级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目标,一般会设计“节拍、旋律、音准以及演唱”等音乐活动环节,而每个环节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工具撬动”三种活动路径往往以进阶式驱动的方式出现(如图1)。

“进阶式驱动”的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特点灵活调整学习顺序,可以是“问题驱动—工具撬动—情境调动”,也可以是“情境调动—问题驱动—工具撬动”。有时还可以在以上三个核心环节的基础上,适时加入“成果展示”以及“反思互动”等环节,丰富活动内涵,扩展活动广度。

2.大阅读和大实践:“跨界式探索”的实施路径

非走班主题项目一般是班主任和家长来组织,所以互动性会更强,涉及面会更广,采用“创意调动、公益互动、文化推动”三环相融的方式推进,让学生在更大的视域里,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提升综合素养。如体现劳动教育和美育为主的主题活动,一般会采用“创意和制作”;如“一米菜园”会通过“观察+动手”“创意挑战”等活动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在德育层面,活动内容以公益互动为主,一般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各项公益服务;在“妈妈有约”这一活动主题下,通过“文化推动”带领学生以参观、考察、走访、聆听等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和民间风土人情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开阔眼界,拓宽视野。

以上三种方式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要全部采用,而是根据主题活动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在相互融合中,在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以达成活动目标。

(三)纵横联合,优化课后服务的活动保障

学校坚持“应托尽托、不设门槛”,成立“小银杏”课后服务托管中心,组建课后服务团队,建立学生课后服务檔案,多层次、宽维度保障课后服务实施有序推进。

1.师资不断优化

“双减”相关文件指出,学校可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共同做好课后服务。学校鼓励教职工发挥特长或者跨学科指导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并且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课后服务,聘请文化、体育、科技、卫健等部门及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课后服务活动[2]。根据《课后服务教师满意度调查表》,每隔两个月都进行一次课后服务活动教师的更替,结合问卷,及时调整校外师资。

2.资源力求多元

在前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不断挖掘、补充、整合、优化课后服务资源。在确保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利用线上家长会,广泛征集课程内容,从几百条热心家长的回复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年龄段、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的优质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周边教育资源,不断引入非遗项目到“妈妈有约”项目中,积极争取社区活动移植到“生活妙招”中,让资源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结合年段特点,学校引入“之江汇”同步课程,专题打造“课后服务专区”,面向师生推出免费且优质的线上学习课程,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助力。

3.时间长短交叉

低年级学生坚持两个小时参加同一类型的课后服务是有一定难度的,学校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入学适应期教育特点,减缓小幼衔接的坡度,课后服务时段采用“长短课交叉”的形式。如排球、篮球、足球等体力消耗较大的体育类项目,“超长待机”对学生来说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会用“1+1”的方式,一般是“室外训练1小时+室内学习1小时”的时间安排;如校外公益类活动项目、创意设计类活动项目等,需要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从时间上灵活调整,适当延展,保障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多视角评价,稳固课后服务生长点

(一)开展“小达人”评比,关注每月进步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张扬个性的个体评价方式。结合课后服务具体内容以及服务教师的课堂评价进行阶段总评,设计了“小达人”激励方式。做到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展示,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倡导人人都是闪亮之星。例如“阅读小达人”的评选,在学生每天自我记录的基础上,“大阅读”课后服务活动再结合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细则,进行课堂积分奖励,一个月一统计,积分多的学生有机会评选“阅读小达人”。

(二)评选“小七彩之星”,记录学期风采

在低年级课后服务育人模式的架构和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学校“七彩银杏”评价机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小七彩之星”评价模式,确保人人都能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如图2)。

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小七彩之星”评价细则,从七个考核主题制定符合低段学生能达到的“小目标”,由课后服务教师、同学以及班主任对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反馈,学生们的成长经历有迹可循。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有基于课后服务活动内容的阶段性量化评价,也有学生自主对成长中重要经历的质性描述,还有让自己成为他人榜样的激励性评价。如此多样的课后服务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空间、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课后服务中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和获得感。

小学低年级课后服务活动既是一个便于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适用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基于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后服务活动动态的优化、调整中学生们逐渐养成了敢于分享、乐于分享、善于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在“小七彩之星”评价的激励下,学生们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也格外高涨,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后服务项目活动中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蒋新秀,田夏彪,张一波.小学精准化课后服务模式的探析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2):9.

[2]黄晓玲.“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2(4):27.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湖州市2022年度教科规划(教研)专项研究课题“基于课后服务的小学低年级‘3·D’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HGLSSJ28)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1-11

作者简介:俞飞英,长兴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小学低年级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