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模式:现状、优势及发展

2022-05-13 03:48蒲新微孙宏臣
理论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年人

蒲新微 孙宏臣

〔摘要〕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效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并形成多种多样的养老模式。其中,互助养老模式呈现出组织结构完整、硬件资源充分整合、活动内容丰富、制度设置合理等特征,具备参与主体多元、场所就近、筹资渠道较广、惠及范围广、服务内容丰富等明显优势。虽然互助养老模式在不同地区的实践中成效显著,但是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推动该模式的发展,需要通过传递互助文化、夯实经济基础、加强组织引领、完善制度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整合资源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互助养老,养老模式,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2-0054-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破解贫病交加老年人口的养老困境研究”(18BSH167),主持人蒲新微。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0%,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0%,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升高〔1〕。人口学家根据中国多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预测,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比例将占25%左右,预示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逐年加剧将会给家庭、社会、政府带来不断加重的养老负担,降低社会劳动能力、创新动力和消费能力,最终制约社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政府、社会和家庭积极开展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作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形式,互助养老模式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但其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瓶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适。

一、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

互助养老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交换和互惠的养老方式,它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利用老年人之间的同期群(将相同时间段内具有共同行为特征的用户划分为同一个群体,该群体被称为同期群)效应,以互助友爱为核心组建类型多样的互助养老小组,坚持“政府支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变老为宝”来满足老年人自身多样化的需求〔3〕。互助养老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养老资源,使老年人智力资源、体力资源、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老年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有利于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4〕。20世纪90年代,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民政部提出以居家互助养老模式为主的“星光计划”①(2001年),并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助养老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呈现出类型多样的特征,并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

(一)实践中互助养老模式的类型。实践中互助养老模式在各地的类型有所不同。通过对各地互助养老实践经验总结和不同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的归纳,从不同的划分标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推动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政府推动、党组织推动、民间志愿者组织推动、乡贤精英推动、宗亲家族推动等模式。政府推动模式是指地方基层政府在互助养老的实践中扮演着发起者、推动者、支援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主要以河北省肥乡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的实践为代表〔4〕;党组织推动模式是指在互助养老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要以山东省日照市、四川省阆中市的实践为代表;民间志愿者组织推动模式是指在互助养老实践中民间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充当投资者、创办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以福建省慈善总会发起的“慈善安居楼”的实践为代表;乡贤精英推动模式是指互助养老的发起者、推动者是社会精英或者能人,主要以江苏无锡周女士、湖北贺雪峰、河南何慧丽为代表;宗亲家族推动模式是指在互助实践中延续着传统血缘的纽带作用,宗亲家族中有威望、有能力的精英凝聚宗亲中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互助养老,主要以广东、福建、浙江等传统村庙宗祠文化发达地区的实践为代表〔5〕。

2.从养老居住场所来看,可以划分为集中供养模式、服务中心模式、养老大院与互助服务中心相结合模式、“时间银行”②互助养老模式和“多代居”互助养老模式。集中供养模式是指在社區建设“幸福养老院”,高龄、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等群体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大院,对老年人进行集中供养,提供老年人所需养老服务,主要以河北省肥乡县互助幸福院为典型代表,同时全国各地如吉林、山东等地也在广泛推广。服务中心模式是指在社区建设互助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家居住,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生活、娱乐、护理等活动以及提供养老硬件设施,主要以四川省阆中市的实践为代表,吉林省也在积极建立互助养老站或者是互助养老点。养老大院与互助服务中心相结合模式是指既有集中供养的养老大院同时也有服务中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指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此时,服务主体提供服务付出的时间被量化和积累,当服务主体需要服务时将由同时期的其他人为其提供同等时间的免费服务,由此形成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及其他特殊群体老年人的互助循环养老模式〔6〕。“多代居”互助养老模式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单亲家庭、老年人与大学生以性别、爱好、身体状况等因素为参考共同居住,与老年人共同居住者可以在日常生活、家政服务、起居饮食等方面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帮助。与此同时,老年人之间可以在精神上相互慰藉,老年人可以帮助单亲家庭父母照顾孩子、为大学生减免房屋租金。

3.从经费主要来源来看,可以划分为政府支持、生产自筹、社会捐助及“四个一点”综合筹集等模式。政府支持模式是指政府资金支持,互助养老机构的运行资金主要靠政府提供;生产自筹模式是指当地社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民族特色、技术特色发展集体产业,集体产业的收入为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支持,主要以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平寨乡、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代表;社会捐助是指互助养老机构的运行资金主要靠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个人捐助提供;“四个一点”综合筹集模式是指互助养老机构的运行资金通过“市、县慈善总会筹一点,县、乡政府拨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各有关部门帮一点”的多渠道办法筹措〔7〕。

(二)实践中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特点。互助养老模式能够在国内外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呈现,必有其内在的运行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系统、硬件建设、活动开展、制度政策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归纳。

1.组织结构完整,职责分工细致。无论是集中供养还是设立互助养老中心,无论是政府主导发起推动还是其他主体主导发起推动,都会成立一个类似“老年协会”的协调组织。这个组织负责养老大院或者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协调、服务、活动开展等工作。从部门和职责设置来看,这个组织系统呈现部门分工明确、职责职能细致细腻的特点;从人事安排和产生形式来看,充分发挥了老年群体和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呈现出自主自治的特点。

2.硬件资源充分整合,设施功能健全。互助养老模式秉承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原则,就近整合农村社区闲置房屋资源,集中建院,成立互助养老中心。一方面,充分利用村学校、院落等闲置资源,如河北省肥乡县前屯村将原来废旧小学改为“幸福院”,作为互助养老的服务中心。另一方面,政府、集体出资或者发动社会力量出资建设能够容纳多人就餐的食堂,建设棋牌室、日间照料中心、体育活动中心、阅览室、健身中心、医疗中心等。有集中供养功能的养老大院还要建设能容纳一定数量老年人的宿舍。硬件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问题,突出防滑、水电安全以及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特殊关注。

3.活动内容丰富,满足多方需求。互助养老中心对老年人的照护既要考虑老年人的生活、生存需求,又要考虑老年人积极参与、自我实现、感情慰藉、精神愉悦等方面的需求。具体活动包括:定期邀请法律部门、医疗部门等专业人士进行法律维权、健康养生、生活安全等方面常识讲座或者培训,定期对老年群体进行身体检查,定期通过集中读书、读报、观看纪录片、电影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定期举行舞蹈、唱歌、书画、民间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比赛,每逢重要节日开展大型聚餐、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小分队进行义务巡逻、便民咨询、募捐义演、与老年人聊天、定期帮助老年人等活动〔8〕。

4.制度设置合理,针对性强。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制定了许多养老、敬老的福利政策。包括:第一,就餐福利。老年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在互助养老中心就餐,每顿饭大约5元,老年人自己花3元,政府补贴2元〔9〕。如福建省金山村老年食堂(主要由本村乡贤或企业家捐资兴建和维持运营),最初该村7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每月缴纳95元,80岁以上每月缴纳50元,才可以在食堂享用一日三餐。现在已经实现餐费全免,每天大概有60多位老年人在食堂用餐〔5〕。第二,邻里互助组制度。以地域为中心、按照就近原则形成若干个邻里互助组。互助组内低龄老年人对高龄、空巢、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进行起居饮食、心理沟通、购物娱乐等方面帮助。并且每天都要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探视,将探视结果记录在案,汇报到上级部门。此外,随时保持与被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子女的联系。第三,志愿者服务制度。在互助养老中心组建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小分队定期对高龄、空巢、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进行卫生健康、医疗安全、娱乐活动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第四,24小时值班制度。在互助养老中心制定轮流值班制度,由医务人员、安全人员、联络人员组成,随时应对养老大院或者自居老年人出现突发状况。第五,评价监督机制。养老中心会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集中开会,听取近期老年人的需求以及老年人对工作的建议。老年人随时对养老服务中出现的不足、缺陷、问题进行监督。

二、互助养老模式的比较优势

互助养老模式能够在解决养老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必然有其相对优势。只有比较其相对优势,才能为更好地探索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与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相比,互助养老模式有其难以替代的优势,如老年人居住场所就近、养老资金渠道多、养老对象范围大、养老内容丰富等。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突出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我们通过表1进行说明。

通过对不同养老模式的比较,我们发现互助养老模式从不同层面凸显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养老主体、居住场所、资金渠道、养老对象、养老内容和实践效果等层面。

从养老参与主体来看:主体多元,互助共济。相比家庭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中的养老力量更加充足,可以解决家庭养老中子女时间不充裕等问题;相比机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解决了对养老机构不认同不认可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互助养老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老年人的作用,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养老大业,有助于切实解决养老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在互助养老实践中,老年群体不仅可以发挥余热,更能参与养老服务。这说明,互助养老模式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激活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实现自我价值。

从居住场所来看:守望故土,避免乡愁。在机构养老,老年群体需要离开自己的故土,离开自己生活一辈子的家。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种种诟病等原因,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居住在养老机构。另外,虽然子女在外地工作,但是很多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跟随子女去背井离乡。而互助养老模式是老年人在家居住或者在社区闲置房屋居住,这样可以满足老年人不离开自己家的意愿,在社区集中居住也没有离开故土,既照顾到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能实现对老年人的照护。

从筹资渠道來看:资金获取渠道广,缓解经济压力。家庭养老依靠子女和老年人自身,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是“421”家庭结构,同时还倡导二胎三胎的生养,养老的经济压力对于一对年轻夫妇而言是非常大的,部分家庭难以承担高额的养老成本。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及其子女,这就使其处于两难境地:费用收取高了没有老年人入住,低了没有办法实现养老机构的运营,即便是加上政府补贴也不能实现对老年人的高质量服务。相比之下,互助养老模式的养老资金供给不仅仅依靠政府和家庭,而且还充分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作用,实现了养老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减轻了政府的经济压力,也分担了家庭的养老压力。

从养老对象来看:惠及范围广,受益人群多。机构养老服务对象以“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主,养老服务对象单一;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以“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能力受损、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为主,但是受到政策、人员、资金等影响,惠及范围受限。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不局限于高龄、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是惠及绝大部分老年人。

从养老服务内容来看:养老服务内容丰富,能充分满足老年人需求。机构养老是长期综合性照护,但成本昂贵。在既考虑成本又考虑服务内容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和互助养老相对经济实惠。但是,受资金、服务人员专业度、服务人员数量等方面限制,社区居家养老只能满足“家政服务、起居照料、购物送餐、专业护理、上门服务、帮助出行、协助就医、活动参与”等需要。与之相比,互助养老涉及“日常照护、生活娱乐、健康养生、法律援助、联络子女、情感交流、护理协助、就医帮助、活动参与”等全方位服务,在满足老年人生理、安全需求的同时,更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社交、受到尊重的需求,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使老年人身心愉悦、健康快乐。

从实践效果来看:效果可观,认可度高。机构养老“成本昂贵、供给不足、认可度低”,社区养老“惠及部分老年人、成本降低、符合老年人意愿、项目单一、设施不全、工作人员短缺、感情慰藉不足、惠及对象受限、政府压力增加”。与之不同,互助养老模式“成本低、精神慰藉、类型多样、认可度高、参与度高、操作性强、互动性强、互惠互利”,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应对老年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综合来讲,互助养老模式参与主体广泛,获取资金渠道多样,惠及多种需求的老年群体,满足各种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真正符合“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从当前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相对而言,互助养老模式是不错的选择,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推行。

三、进一步推动互助养老模式健康发展

从互助养老模式本身来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相比,互助养老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对老年人负责、特惠和普惠相结合的“有组织、有服务、有支持”的建构模式〔10〕。从当前中国的整体实践情况来看,互助养老模式是不错的选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所以,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

(一)传递互助文化,提升互助理念。互助文化的营造、互助理念的认知是能够推动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认知基础,虽然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却需要更多的倾注和重视。在全国范围来看,互助养老养模式开展比较好的地区,比如河北省肥乡县,都有非常好的互助养老氛围,互助养老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所以传递互助文化,提升互助理念至关重要。第一,通过政策宣传、参观学习、经验介绍、成果分享等方式让所有参与互助养老的主体认识到互助养老的现实意义、实践成效,培养公众的公共精神。主要是让基层领导干部看到成效斐然的模范地区的成功模式。将河北省肥乡县“幸福大院”的运行机制、山东省日照市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等先进经验广泛传播。第二,通过不同的媒介媒体追溯传统孝道文化的真谛,同时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打破传统家庭养老的禁锢。积极拓宽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路径,通过学习强国、各级政府客服端、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互助养老的优势、好处、运行模式、协调机制,增加社会认同,让互助养老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第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现任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互助养老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互助养老对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必须认识到养老事业发展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对互助养老运行机制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宣传明白、落实清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离退休领导干部的权威作用,通过现身说法、积极参与、引领带动将互助养老的优越性宣传到位,从思想上提升大家对养老的认知水平。

(二)夯实经济基础,拓宽互助养老资金渠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互助养老事业而言,资金的投入是物质保障,也是先决条件。云南省新平县嘎西村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产业获得了丰富的财政基础,互助养老的财政支出一半以上来源于村镇收入。所以,一方面,就农村而言因地制宜开发集体经济。从自然资源、传统风俗、民间技能中开发当地的特色产业,与养老产业相结合,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比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乡村旅游、开办手工业加工厂、畜牧业养殖场、设立农村合作社,并通过网络直销带货,与城市进行农商对接、农超对接,通过农博会等方式向外推销农产品,发展农村经济。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落实到位,既能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能让年轻人在家乡致富。另一方面,拓宽互助养老经费获取渠道,“政府拨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家庭拿一点、其他企业组织个人帮一点”,整合多方资源,既可以振兴乡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又可以为互助养老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体进行募捐,扩大养老资金投入力度。

(三)加强组织引领,筑牢互助养老架构。互助养老的发展需要组织机构的引领和带动,只有组织机构的引领才能激活基层不同主体参与养老的动力。从全国范围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主体推动的互助养老模式,无一例外,都形成了一个“互助养老中心”(称谓各有不同),这样一个“中心”将养老事业发展得更加专业化、程序化、制度化,分工明确,职责详尽。所以,第一,成立专门负责养老模式推广的领导部门,专项开展互助养老工作。各个社区、村镇都要将互助养老界定为一件专项的工作加以开展,要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级部门要自上而下给予强调、重点督促,加强培训、学习。要将互助养老工作的开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老年人的民意调查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代表、衔接、协商、组织、协调功能,切实发挥基层领导、干部、党员等先进个人的先进模范作用,对于需要重点照顾的老年人可以由村支书、村主任、优秀党员“结对”互助,将需要重点照顾的老年人分成N组,党员干部每人负责一组,主要工作是了解这些老年人的每日饮食、居住、身体等情况,定期开展老年人集中体检、安全防护、文化娱乐及亲子互动等活动。第三,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自治能力。老年协会由老年群体共同推选成立,下设的各个机构部门、小组也都由老年群体共同推选产生,互助养老大院或养老中心的规章制度、运行规范、管理方式及其落实监督都由老年协会协调,这样激发了老年群体的养老参与,更利于互助养老氛围的营造。第四,加强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老年协会与民间组织、专业机构、企业工厂之间的密切联系,构造“有组织、有管理、有服务、有合力”的有机整体。如合肥市肥西县政府购买了X社工机构的养老服务,该社工机构按照协议约定,一是为照护对象建档立案,一人一档案,每日对照护对象提供饮食、卫生打扫、医疗检查(测血糖、血压、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二是开展亲情互动活动,通过网络方式帮助老年人与子女、亲友进行联系。组织文化娱乐、节日慰问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三是建立需求评估、服务质量考评监督机制。由社区工作人员、照护对象本人、社工机构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完成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质量考评监督工作。通过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度和质量,效果显著。

(四)完善制度设计,保障互助养老模式落实。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互助养老模式能否顺畅推行。四川省阆中市、重庆市胜天村能够将互助养老实践发展得如火如荼,能够激励低龄老年人积极参与,主要原因就是制度设计完备。

1.建立多元激励机制。首先,通过“时间银行”的方式,为施助者后续得到其他人照顾建立契约,施助者现在照护老年人的付出会成为以后被照顾的资本。明确规定“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管理者的责任、用户的权利义务及时间货币的流转等具体事项〔11〕。尤其是对服务时间的计算、服务时间的兑换、服务内容和质量、服务对象等进行清晰的界定。其次,为施助者提供奖金、实物、荣誉等方面的现实奖励,增加施助者、邻里照护志愿者的补贴,以提升低龄老年人参与养老的积极性。最后,从政策角度为积极参与养老的企业、民间组织提供合理、便利的政策优惠,形成志愿组织、捐助企业与老年人的互惠互利,让善举行为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鼓励。

2.建立互助养老公共基金制度。借鉴新农保的管理方式,确定互助养老公共基金的筹措方式、支付程序与标准及调整机制,对通过政府补贴、村集体供给、个人缴纳、社会援助等方式筹集的互助养老公共基金,做到统一账户、专款专用、收支明确,定期公开财务,保证专项养老资金的有效合理合法使用,取信于民。同时,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参与互助养老公共基金的管理,实现公共基金的增值〔12〕。

3.建立针对施助者、邻里志愿者的责任保护机制。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随时面臨着“病”“死”等其他突发情况。但是,施助者担心老年人出现突发情况时遭到没有必要的指责甚至承担责任,这样本来助人为乐的事却发生了异化。所以,要制定明确的职责、职能及责任划定方法。对施助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工作技能作出规定要求,并对其工作进行专项培训,使其明确了解自身工作的基本要求、原则。

4.建立养老服务的多方评估监督机制,保障老年群体在养老事业中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的权利。首先,从老年群体的实际出发,切实了解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让养老服务更有针对性。其次,发挥由老年代表、村干部、党员组成的养老协会的监督作用,对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养老服务的日常工作、活动开展、制度规范遵守情况进行质量监控。最后,建立政府专属养老部门、养老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评,发现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提高服务质量,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平台。老年人不愿意参与互助养老平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平台的服务质量有限,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养老需求,因此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互助养老的事业中来。一要通过理念引导、政策解读、参观学习、试点运营等方式,提升运营管理团队的管理、协调、沟通能力。二要加强对助洁、助餐、助医、助难的志愿者和施助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并且形成定期培训学习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三要加大对于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培训力度。社区工作者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而养老服务是社区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加大社区工作者数量的补给,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是做好养老服务、带动互助养老的重要方面。四要增加精神慰藉,强化内心关爱,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服务,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举行棋艺、游戏、歌舞、太极拳比赛,开展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医疗、法律等讲座。

(六)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互助养老的硬件设施。要有效整合闲置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所需的设施条件,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床位利用率低、服务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较差、集中养老需求不高的,可实施就近跨区整合,组建区域福利中心〔13〕。如由于J省人口密度小,人口流动性大,如果以每个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互助养老中心,就会出现成本高、资源过于分散、人力不足等问题,所以组建区域福利中心,有效整合社会资本,有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要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有效利用学校、村委会办公室、卫生所等公共场所,通过扶贫补贴、专项财政拨款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将乡村闲置的屋舍,尤其是闲置校舍加以有效利用。按照养老需求进行装修整改,分区划片设置不同的功能区,比如宿舍区、文化娱乐活动区、医疗区、健身区、食堂等,并保证冬暖夏凉,符合老年人生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增设简单生产区。充分利用互助养老中心附近的土地,种植一些不需要过多投入、大家喜欢的蔬菜;设置养殖区,养殖一些需要技术含量低的家禽等。这样的自给自足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饮食所需,降低生活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乐趣、锻炼身体。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增加儿童娱乐设施,为老年人照顾孩子提供便利。这样有利于解决老年人因照顾孩子不能积极参与互助养老的难题,使照顾孙辈孩子的老年人减轻负担,同时可以积极参与互助养老的活动。

解决养老问题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是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互助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在养老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凸显出其独有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互助养老模式,优化互助养老的路径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任务,还需要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研究中使其逐步得到优化。

注释:

①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快发展老年福利事业的要求。为了落实该决定的精神,建立健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民政部从2001年6月起开始在全国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截至2004年6月,“星光计划”圆满结束,但由此开启的互助养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②“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具体方法是: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后,公益时间被存入“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创新方式,目前已在北京、南宁、南京、重庆、成都、遵义等多地“试水”。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 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html.

〔2〕李丹丹.2030年我國人口达峰值老年人比例将占25%左右〔EB/OL〕. https://www. chyxx. com/industry/202107/ 966040.html.

〔3〕吴香雪,杨宜勇.社区互助养老:功能定位、模式分类与机制推进〔J〕.青海社会科学,2012(06):104-110.

〔4〕李俏,刘亚琪.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发展走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9):72-78.

〔5〕任杰慧.把“无缘”变“有缘”: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7):8-15.

〔6〕刘林,智东.“老年互助”式居家养老〔J〕.社区,2009(02):24-26.

〔7〕王潇彬,吴宏洛,柯毅萍.农村五保老人社会救助的新探索——以福建省“慈善助老安居楼”为例〔DB/OL〕. https://www.docin.com/p-1655892265.html.

〔8〕赵向红,王宏民,杨韵辉.城市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发育与能力建设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8(09):100-103.

〔9〕王辉.农村养老中正式支持何以连带非正式支持?——基于川北S村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69-95.

〔10〕柯燕.多视角解构西部农村居家型互助养老服务〔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11-415.

〔11〕刘梦念.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164-165.

〔12〕刘晓梅,乌晓林.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与政策指向〔J〕.汉江论坛,2018(01):46-50.

〔13〕乔恒.吉林省:因地制宜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J〕.中国民政,2018(01):29-30.

责任编辑周荣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老年人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