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2022-05-13 08:26王博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学的地位明显提升,并且成为培育幼儿审美素养、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幼儿道德品质的关键教学活动之一。在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教育、生活的大环境下,于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彰显育人价值、夯实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其传承意义,重点从环境、课程游戏化、信息技术助力、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家园共育五个方面探究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幼儿园教学;傳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093-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博.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4):93-9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1A017)。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历史积淀中产生众多优秀的音乐、器乐作品,而且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数千年未变的高尚审美情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独特且具有生命力的思想精神。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于幼儿园教学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提炼文化中幼儿可以理解、欣赏、感受与实践的音乐要素,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还能以文化浸润幼儿心灵,增强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与认同感。为此,幼儿园应当立足实际、顺势而为,将文化要素及教育意图巧妙渗透至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内。

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西方文化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文化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从当代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要求层面来看,受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及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倾向于追赶“潮流”,视钢琴教学、芭蕾舞教学等为提升孩子综合能力、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将幼儿园是否教授此类课程作为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在家长需求的引导下,部分幼儿园教学多采用柯达伊、奥尔夫等西方教学方法,难以同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尤其是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相协调,导致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面临空间收窄、重视程度不足的现实困境[1]。

从社会音乐文化环境来看,当前社会中“快餐式”音乐之风盛行,同类、同质音乐作品充斥在社会之中,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审美观念、审美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其在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时倾向于选择易于传唱、弹奏简单的现代音乐曲目,忽视曲目的文化内涵、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等,很容易影响幼儿的文化意识、文化传承行为[2]。

从幼儿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来看,包含传统音乐文化,或体现本土音乐文化特色的活动少之又少,幼儿园及教师缺乏创新能力、文化自觉性,导致幼儿难以通过活动接触、认识、了解与欣赏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并且会弱化幼儿园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民族精神

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并非简单、机械性堆砌传统音乐曲目、乐器,而是要挖掘传统音乐文化背后隐藏的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及思想精神,将这些精神内核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使幼儿从不同维度、层面了解、初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向幼儿讲述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故事、人物事迹,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天下为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一致的民族思想,能够拓宽幼儿音乐知识视野,使其在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音乐技巧的同时获得民族情感的感召,逐步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二)有助于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音乐自身是一门兼具育身、育心价值的学科。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进实践中,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在生活与劳作中以音乐抒发情感、表情达意、歌颂自然、传递信息,体现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对万事万物平等和谐的态度,蕴含着“天人合一”宇宙与自然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追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幼儿园教学,对于涵养幼儿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认识、欣赏传统音乐中感受到我国古人的智慧、音乐中激荡的正能量;在聆听、实践中,受丰富多样传统音乐的启迪可以帮助幼儿释放个性与天性,促进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下,幼儿受到文化内民族精神的感化,树立道德意识,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3]。

(三)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培育幼儿审美素养是幼儿园教学核心目标之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如内蒙古长调、安徽凤阳花鼓、江苏锡剧等,这些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往往反映出该地域独有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与审美追求,如蒙古长调高亢、深远,展现出草原的辽阔与内蒙古人民豁达开朗的性格;安徽凤阳花鼓欢快明朗,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安徽地区人们崇尚的健康生活理念;江苏锡剧历史悠久,善于运用生活题材,彰显不同身份、年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内心世界,体现出对人性的关照。在幼儿园教学中传统传统音乐文化,呈现不同地域的鲜明特色,能够让幼儿获得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节日联系紧密,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营造热烈欢庆的节日氛围,调动幼儿心理功能,带动其审美与认知活动,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除此之外,当前以传统音乐文化为题材的优秀现代作品如百花齐放,如由传统琵琶曲改编而来的钢琴曲、以古诗为题材的古典诗词曲目、童谣、儿歌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宝贵资源,可以显著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审美实践力及审美创新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需要遵循幼儿教育基本要求、契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探索传统音乐文化与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融合路径,注意挖掘传统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故事、历史价值、审美元素、音乐文化知识等,再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教师以参与者、协助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幼儿认知、理解、欣赏、实践传统音乐的活动相互协作,才能发挥传统音乐文化育人价值,真正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结合为有机整体。具体策略如下: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精神动力,打造优质宜人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中指出,环境是幼儿探索未知世界、汲取知识、积累经验的物质载体,唯有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打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与自主性的幼儿园环境才能达成“润物无声”的幼儿教育效果[4]。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需要汲取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神动力,将富有地域特色、形式新颖、内涵深刻的传统音乐要素寓于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可以让幼儿时刻处于文化浸润之中,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审美观念在与环境进行交互的过程中获得心灵启迪。

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传统乐器的图片,配合简单的文字与符号,以绘本的形式将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器乐文化呈现在幼儿面前,如琵琶、笙、古筝、编钟等。大篇幅、色彩鲜艳的图片符合幼儿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以诞生时间排列的图片可以形成“传统器乐”长廊,幼儿在自由活动中会对图片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对传统器乐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幼儿情绪高涨之时教师顺势开展传统器乐教学相关活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育人要素,依托课程游戏化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游戏化”理念视域下,幼儿园教学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教学意图巧妙地渗透至游戏活动方式、内容与环节之中,既可以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思想与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应当提炼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育人要素,并依托课程游戏化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以“采茶谣”音乐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幼儿儿歌《采茶》:一轮红日出东方,满山茶树披新装,小朋友采茶在茶场。细细采,快快摘,细细采来快快摘,小朋友采茶忙又忙。

我国传统民歌《采茶谣》:茶树青青生嫩芽,茶娘工罢看晚霞。姐小娇娇郎儿健,茶娘工罢看晚霞。

在活动导入阶段播放《采茶谣》,配合茶园内人们辛勤劳作的视频,引导幼儿感受音歌谣的旋律与节奏,跟随着音乐律动身体,体验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正式活动时,教师以儿歌《采茶》为核心,请幼儿回忆看视频时观察到的人们的动作、表情,与幼儿共同布置教室模拟茶园,指导幼儿跟随音乐做出采茶、弯腰、装进篮子等动作。此种游戏化教学活动不仅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契机,而且融入了律动教学、劳动教育,能够锻炼幼儿劳动技能,发挥音乐教学的“育身”作用。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丰富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呈现方式

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领域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且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利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幼儿来说,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与流行的时代与其所处的社会时代相距甚远,部分音乐文化形式并不符合当代幼儿的审美观念,且难以使幼儿品悟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将抽象、笼统、“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转化为直观的视频、影像与图画,带给幼儿身临其境般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5]。

以《小老鼠上灯台》传统歌谣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让小老鼠出现在大屏幕上,配合钢琴伴奏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幼儿看到小老鼠东张西望的样子十分好奇小老鼠想要干什么。此时教师变换屏幕图片,展示灯台,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义。接下来,教师出示手指偶并播放歌谣,跟随音乐进行表现小老鼠小心翼翼爬上灯台、焦急喊妈妈、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故事情节。随后,引导幼儿思考在歌唱“小老鼠,上灯台”时声音应当轻还是重?歌唱“下不来”时应当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在投影演示、问题引导下,幼儿能够把握歌谣的节奏、强弱特点。同时,教师适度渗透道德教育,告诉幼儿偷东西是错误的行为,能够进一步发挥传统音乐文化育人价值。

(四)将音乐文化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以文化促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传统音乐文化渗透机会,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助于促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江苏省第一机关幼儿园合作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幼儿听乐睡眠实验研究,根据传统乐疗五音调式与脏腑相关理论选取《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古典乐曲,经过加工、配器后使得古典乐曲达到音律和谐、舒缓沉静的效果。在实验中当幼儿每日午睡卧床开始播放音乐,将分贝控制在60以下,持续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经过研究发现传统音乐能够缩短幼儿的入睡时间、提升幼儿午睡质量,并且改正幼儿吮指、蒙头睡觉等不良习惯。幼儿园可以借鉴该研究成果,根据幼儿阶段性特征、午睡情况等选择具有本土音乐文化特色、节奏舒缓的音乐并在午睡前播放,既能够对幼儿的午睡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又能使幼儿获得传统音乐文化的感召。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传统童谣、儿歌等渗透至幼儿洗手、排队、吃饭指导中,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规则,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对于提升幼儿道德品质、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价值。

(五)抓住家园共育契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亲子活动平台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势。当前幼儿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便是家长教育观念滞后、对幼儿园传统音乐文化相关活动的参与感及认同感偏低。为此,应紧紧抓住家园共育契机,与家长构建双向信息沟通关系,向家长宣传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身心健康、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向家长传输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从而提升家长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认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传统音乐文化活动的配合程度。同时,注重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如部分家长从事传统乐器演奏、民歌演唱等工作,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与家长共同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既能够让幼儿看到家长的闪光点、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走进幼儿园,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此外,积极开展亲子音乐活动,如“六月火把节”“小小音乐家”等,幼儿与家长在活动中共同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相互帮助、和谐相处中体验音乐实践与创造的乐趣。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幼儿园及教师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自觉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强化幼儿民族精神、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幼儿审美素养。为此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的精神动力、育人元素、道德思想,结合幼儿教育基本要求、当前幼儿教育发展形势等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活动、拓展音乐教学资源、发挥家校共育价值,从而实现以传统音乐文化教化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延松.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作用[J].戏剧之家,2021(14):127-128.

[2]段彩云,郝建平.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纳入幼儿教育意义之考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0(2):11-12+17.

[3]刘莉莉.中国传统音樂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黄河之声,2020(4):139.

[4]何泽俊,蔡艳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智力,2020(4):45-46.

[5]曹曦.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J].通俗歌曲,2014(2):43.

作者简介:王博(1965-),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策略探析
尝试教学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
民歌童谣渗透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花开果硕, 切忌拔苗助长
如何巧妙利用生活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