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14 07:16许凌雁游诗瑶卢光磊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程户籍住院

许凌雁,游诗瑶,宁 捷,黄 艳,卢光磊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 610041;3.北部战区总医院 第一派驻门诊,辽宁 沈阳 110001

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成人糖尿病大多为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引起,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血糖达标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2]。有研究表明,早期严格控制血糖与多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3]。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为32.2%,血糖控制率为49.2%,均处于较低水平[4]。健康素养指个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健康信息,正确理解并运用信息主动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健康素养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概率和合并并发症的概率更高[5-6]。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糖尿病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5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0.36±8.25)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性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付费方式、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降糖指导、注射指导、自我血糖监测、关注并发症、自我生活管理等)、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授权能力。采用修订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8]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共11个项目,分值0~28分,评分>23分为良好,17~23分为一般,评分<17分为差。采用中文版糖尿病授权量表简化版[9]评价自我授权能力,共8个项目,分值1~5分,评分>3分为较好,评分≤3分为较差。

1.2.2 健康素养评价 采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10]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状况,包括信息获取能力(10个条目)、交流互动能力(8个条目)、改善健康意愿(4个条目)、经济支持意愿(2个条目)共4个维度2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能至没有困难分别赋值1、2、3、4、5分,总分24~120分,评分≥96分表示具备健康素养,该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7、0.857、0.933、0.891。

2 结果

2.1 健康素养评分情况 302例患者健康素养评分总分22~48分,平均(94.45±6.42)分。健康素养评分≥96分占比42.05%(127/302)。

2.2 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病程、户籍、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授权能力患者的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评分/分)

2.3 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年龄≥60岁、病程≥5年、住院次数≥3次、合并并发症不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城市户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月收入≥4 000元、医疗保险、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良好、自我授权能力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素养(P<0.05)。见表2~3。

表2 影响因素变量赋值

3 讨论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调查全国31个省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年龄≥18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第3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11-15]。控制血糖水平是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英国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能够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和相关死亡风险21%[16]。健康素养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础,提升健康素养可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7]。因此,探讨健康素养相关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302例患者中,健康素养评分≥96分占比42.05%(127/302)。这说明,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户籍、病程、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授权能力是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年龄≥60岁不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即“健康误区”,降低了健康素养;同时,老年人群阅读、理解、认知能力下降,获取健康信息量有限,降低了健康素养;此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身体状态差,感知能力降低,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健康素养[18]。(2)城市户籍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城市户籍患者交通更加发达,医疗条件更好,而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因经济、交通、医疗等不便,疏于对疾病的管理,使得健康素养降低。一项北京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拥有足够健康素养的比例更高,且与卫生政策分配有关[19]。(3)病程≥5年不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病程较长的患者受慢性疾病长期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健康管理过度依赖卫生保健员,导致健康素养降低。(4)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信息的理解力和辨别力强,信息来源广,可识别和正确运用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提升健康素养;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识别和运用相关知识,缺乏对2型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低,降低了健康素养[20-21]。(5)月收入≥4 000元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收入较高的人群往往人文环境更好,具备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且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具备更强的健康保健意识,因此,健康素养水平更高;而低收入人群忙于生活奔波,不主动获取健康知识,“防患于未然”的观念较差或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健康素养水平降低[22-23];同时,低收入人群大多为农村户籍,交通、医疗等不便也会影响健康素养水平。(6)医疗保险付费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购买医疗保险的患者健康意识重视度高,医疗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健康素养水平。(7)住院次数≥3次不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住院次数多表明患者血糖控制差,合并有并发症,自控和自护能力不足,健康意识差;同时,多次住院会增加医疗负担和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疾病管理力度,影响健康素养水平[24]。(8)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主要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后,能更好地掌握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规范生活方式,促进血糖控制,提升健康素养[25]。(9)自我管理行为良好和自我授权能力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自我管理是指患者能够长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的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说明患者自控能力好,疾病责任度高,健康素养水平高[26-27]。自我授权是指患者获得自己控制、决定及行动去影响自己健康的能力,自我授权能力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掌握健康知识更多,有利于血糖控制,健康素养水平高[28-29]。

表3 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年龄、户籍、病程、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授权能力相关,卫生保健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病程户籍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风,沙哑地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征婚信息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热议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