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5-15 12:16苏雷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形势与政策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三教’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探索”(20JSSZYB4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行为规范养成视域下高职院校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2020SJB0733)。

作者简介:苏雷(198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年轻化、人员结构单一;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宽口径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授课亲和力不够,授课效果有待加强;教师队伍与专业教师的协同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运用二手数据研究法,提出建议:建设“八支队伍”,实现跨领域复合;优化教师培训体系以拓宽教师知识储备;提供“磨合区”“练兵场”以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依此建议来提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质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建设;八支队伍;协同育人

中圖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28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设置“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坚持高标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实行“形势与政策”课特聘教授制度,分层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可见,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支撑。

1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人才保障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创新精神的塑造之间相互促进,这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培育系统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将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发挥思想理论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以“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来促成不同学科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形成合力,是高职院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团队的建设也为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协同提供了人才支持。

1.2 “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建设的迫切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而且还奠定了该课程教育全部工作的根本和基础(杨雅伟等,2008),考虑到当前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不同程度产生职业倦怠、无法在该课程授课中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为课程高质量实施提供强大的行动支持,发挥高水平教师队伍“善思”“精讲”的优势,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

1.3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抓手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等工作中展示的水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通过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向各行业输送一线技术精英,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提供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良性的教学效果,这些要素直接影响上述工作的精细化推进,并能够直观反映一所高校在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党言党语”入脑入心等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此外,受所学专业、教授课程和研究方向的限制,“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在团队中进行,以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方式抓好课程的推动,有利于发挥团队成员多元化的专长,在相互促进中提升个人素质。

2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在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时,仍存在课程开设形式不够规范、教学管理不够严格、授课内容脱离职业教育、授课缺乏感染力等问题,而上述问题又集中反映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教师队伍年轻化,人员结构单一

因“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他们大多来自党政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以行政工作为主,往往把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额外任务,投入精力严重不足(魏彤儒等,2017)。当前,教师队伍主要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其中辅导员授课占比更高,导致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上呈现出单一化的状态,与“形势与政策”课所倡导的多学科教育的需求不一致,授课教师也较难通过学科融合、经验互补等方式来完成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宽口径知识储备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之广泛,是任何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相比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甚至古今中外的历史、天文、地理都有可能涉及。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特殊要求(周伟光等,2015)。然而现实情况是,授课教师的专业集中在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所要求的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融合形成差距。

2.3 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导致授课亲和力不足,授课效果有待加强

如果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方面注意不够,就激发不了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的需求就不强烈(毛英,2010)。考虑到该课程属于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课程,给教学内容提供的扩展空间和发挥空间有限,这就对授课教师将合理的知识有体系地串联起来,为树立学生“四个自信”服务的要求更高,同时,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稍显枯燥的“刻板印象”仍然保留,就更需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授课亲和力有所加强。

2.4 教师队伍与专业教师的协同性不足

与专业教师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自身工作价值认同感低,从而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开展教学(褚凤,2014)。高等职业教育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与本科教育应当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打通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要素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全员思政的协同作用。

3 建设“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队伍的基本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提出建设“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议如下几点。

3.1 建设“八支队伍”,实现跨领域融合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推进由省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党委书记院长、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名师教授和专业课骨干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组成的思政教师库建设,旨在充分发掘和运用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思政课专任教师为主讲、八支队参与的思政课授课教师队伍,探索“大思政”师资队伍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由上述“八支队伍”组成的思政课团队能够有效激发多学科共同上好思政理论课的优势,而“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邀请区域党政领导干部结合国情分析宏观政策与形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站在经济形势与国家政策受益者的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社科理论界专家为学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国际关系、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分享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同向同行的案例,形成“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跨领域融合输出的格局,对该课程的创新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八支队伍”的建设,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可以通过相对宽松的教学安排,或通过讲座、分享会等形式来进行,不同的是,“八支队伍”建设的教师团队构成与传统团队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丰富性,这样的团队建设,即使仍以兼职教师为主来进行统筹,仍然可以发挥多领域的优势,依托“八支队伍”的教师库的大容量,针对不同的教学专题,遴选匹配的专兼职教师开展课程教学。

3.2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拓宽教师知识储备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时政热点在不断动态更新,这要求授课教师除了具备较强的全局意识和关注时政热点的主动意识之外,其知识储备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法学、历史学,甚至在自然科学、医学等领域都应有所涉及。当然,在进行专题备课时,授课教师通常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个人参与在线平台的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提升和储备,然而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对象群体较大,相关专题对应具有相应知识储备的教师数量较多的情况,让教师培训形成“规模效应”,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拓宽学习培训的平台。首先,通过“先培训教师,再上好课程”的原则,遴选“八支队伍”中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对授课教师队伍举办讲座、分享和知识体系梳理,建立“八支队伍”互培互助的培训新模式;其次,学校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专题学习的时间,例如从固定的政治学习时间、教研活动时间、党组织生活时间中专门确定一个集中学习制度文件、政策規范、意识形态等内容的时间段,通过提前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形势与政策”相关知识储备量的积累;再次,可通过广泛征集授课教师建议,根据教师队伍的整体需求,适当购买在线课程,通过用好授课教师业余时间的方式,发挥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遴选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精品在线课程进行教师培训,多角度提升授课教师的知识面。

3.3 提供“磨合区”“练兵场”,提升整体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将学习培训与集体备课统筹考虑,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来开展培训。可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常见内容专题,成立集体备课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磨合,形成“磨合区”,小组人员相对稳定,本研究建议人员组成可跟随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规划,小组建设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指定教学阅历充足、知识面有广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设定研讨型学习方法进行培训,同时,小组负责人针对课程讲授中的案例、教学方法、补充知识等进行问题设置,组织小组成员为每个专题设定完善的授课框架及详细内容。此外,教师团队应当在每一个授课周期结束后进行实时总结,通过适当的学生调研、相互听课、公开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授课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可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内部交流赛,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要课程进行展示,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单独举办“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能力比赛,让授课教师在一起“练兵”,形成“练兵场”,通过比学赶帮超的方式,不断锤炼教学能力,提升授课水平。

3.4 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高职院校可聘请专业课教师为技能导师,制定技能导师对学生思想、专业、职业、心理等全方位培育制度,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优势,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理解思政理论课;第二,举办“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论坛,双方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学生的诉求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共同交流育人经验;第三,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挖掘协同育人的典型事迹,反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环节,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贯通对接;第四,建立全员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职业素养高低,参与专业课相关内容的考核评价,形成多元统一型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杨雅伟,曾晓玲.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04)357.

[2]魏彤儒,李雪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99+70.

[3]周伟光,刘金菊.《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理论素养构成与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3):46-49.

[4]毛英.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03):124-126.

[5]褚凤.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0):25-26.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形势与政策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