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2022-05-16 08:25黎伍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文素质培养小学语文

黎伍子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从四个纬度来研究,但是,并不是这四个纬度都是一样的,在这四个纬度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才是核心中的核心。思维能力渗透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之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然伴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然会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化是一种民族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思维之中就包含文化因素。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质;培养

我们学习语文,学什么,学习作者是如何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朵花的美丽,作者感受到了,他就要考虑如何把自己感受到的花朵的美丽描写出来。我们首先要对花的形态,颜色,外部特征有所了解认识,当然,我们写这一朵花而不写那一朵花,就是因为这一朵花包含着我们人的主体思想情感与认识,这朵花已经是人格化的花,而不仅仅是自然的花。所以,我们笔下的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花,而是浸透我们思想情感与认识的花,是人格化的花。所以,我们在描写花的时候,必然要选择那些具有主观情感的词汇来进行描写。我们遣词造句,也主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准确传达出我们的情感态度,我们内在的思想情感是否通过语言传达出来。

一、通过关注结构布局来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课文结构上的特点,理解其布局的作用,学会运用。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语文最大的问题是目的不明确,定位不清楚。走进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程式化的,缺乏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在那样单调乏味的课堂程式中,消磨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语文课真正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不过是一个看客而已。

比如《莫高窟》这篇课文,是非常典型的总分类型。从全文来看为总分总结构,从文中重点介绍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个主要小节来说,是总分结构。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总起段与总结段的作用。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想一想中心句在每一段中的作用。在课后作业中,可布置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片段仿写练习。《秦兵马俑》“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全文的中心句,同时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莫高窟》中也有一句过渡句:“莫高窟不仅……,而且……”这句话承接总结了第二小节彩塑又开启了第三小节,同时也是第三小节的中心句。教学时可以把两篇课文里的过渡句拿来做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秦兵马俑》里的过渡句统领全文的作用。

二、关注语言特色

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写作方法,也是学生写作文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如《水滴石穿的启示》举正反两方面论据来证明观点的方法,《埃及的金字塔》的说明方法,《水》的细致描写等等,在教学不同课文时,教师应根据特点,面向学生明确其表达方式,在写作及说话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比如:《郑和远航》一课,有非常明晰的脉络。作者详写第一次远航的经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展开,其他几次远航一笔带过。这种详略得当,脉络清晰的构文形式值得学生学习和运用。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这课,他是这样处理的:为了彰显郑和远航的壮举,他出示了一张图表,从航行时间、航行距离、次数、船队的规模、人数、到达的地方、航行的意义来对比郑和、哥伦布、麦哲伦三位航海家。初衷是好的,设计意图不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说这位教师非常用心。但具体实施时,这位教师过于偏重各项数据的罗列、对比,补充材料太过繁杂,有喧宾夺主之感,过于强调郑和远航的意义而忽略了课文的语文训练本色。应从作者如何表现郑和远航是伟大壮举这一核心问题入手,从结构布局、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表现远航的伟大,而不是脱离了教材,依赖辅助材料来衬托,失去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好机会。这一点值得我们老师深思。

三、关注表现手法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还体现在关注文章的表现手法。们学习语文,学什么,学习作者是如何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朵花的美丽,作者感受到了,他就要考虑如何把自己感受到的花朵的美丽描写出来。我们首先要对花的形态,颜色,外部特征有所了解认识,当然,我们写这一朵花而不写那一朵花,就是因为这一朵花包含着我们人的主体思想情感与认识,这朵花已经是人格化的花,而不仅仅是自然的花。所以,我们笔下的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花,而是浸透我们思想情感与认识的花,是人格化的花。所以,我们在描写花的时候,必然要选择那些具有主观情感的词汇来进行描写。我们遣词造句,也主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准确传达出我们的情感态度,我们内在的思想情感是否通过语言传达出来。

比如:《黄河的主人》的衬托法,《大江保卫战》点面结合法,《早》的托物言志法,《夹竹桃》的对比法,《春联》一一列举法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带给學生们不同的感受,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比如《水》用形象的笔墨,生动地描写了干旱地区缺水的情况。其中举了两个事例,一是雨天男女老少痛快淋雨的欢乐场面,一是母亲用一瓢水给兄弟四人洗澡的事情。课文上到结尾处,如果把缺水的主题强化,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那么这节语文课就变味了。变得像一堂品社课,显得不伦不类。教师应该从课文入手,找准本课的语言训练点。本课用轻松的文笔表达了缺水地区人们的苦涩,两件事例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雨天淋雨的场景重在写人们久旱逢甘霖的欢欣雀跃,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人们的外在表现。而母亲用一瓢水给兄弟四人洗澡一事,作者则重在描写人物细腻的内心感受。一外一内,相得益彰,构成了读者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句话的深刻理解。这种写作方法是教师要点拨给学生的,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面来描写事物,建议课后进行类似写作方法的迁移练习加以巩固。

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不同方面去关注,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掌握训练要点,落实一课一得,进行针对性拓展练习,让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传统蒙学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J].张耀予,张濒月.汉字文化.2021(24)

[2]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探讨[J].刘丽娜.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

[3]小学语文教育难点与创新分析[J].包秀娟.文化产业.2021(05)

猜你喜欢
语文素质培养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中的“绿色”标准研究
表演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