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16 08:25夏毓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夏毓

摘要:思维是一个人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各项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培养其思维,实现其能力和智力的同步提高。因此,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语文教学课堂的灵活性,让每个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思维能力,是透过事物表象而抓住事物本质特征,并进行内在加工和整合,形成新思想和新认知的能力。它是个体综合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工具,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内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元素。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成长的阶段,而思维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内在思想和能力的保障[1]。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师探索的关键课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有着知识点十分广泛的学科特点,不是教师在课堂所教授的有限知识点可以概括的,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要能够尽可能地变通,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化语文教学水平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能力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是依靠自己去思考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去思考问题,更容易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通过老师上课的教学来得更快,更深刻[2]。而通过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一定限度的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许多学习语文的学生最初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的困难,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减弱。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去跟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现阶段的一些教学要求更新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点。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能带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某一事情感兴趣后,就能主动去学习和参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展开教学,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提前准备介绍绍兴文化习俗、传统民居的相关视频,还可搜集一些与课文其他事物相关的视频[3]。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先利用视频为学生讲解课文的生活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逐步活跃后,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在恰当时机播放一些视频,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针对课文中一些具有叙事性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例如,针对课文中的寻蝉活动,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小时候玩过哪些类似于鲁迅小时候玩的游戏?”这一问题可激活学生的讨论热情,逐渐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些环节无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师生之间关系平等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构建情境课堂,激活思维探索能力

在課堂上,教师应当构建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拓宽思维深度。

以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为例,世界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相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那么何谓最苦与最乐呢?这无非就是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是人的思维对具体事物的直观体现。而随着人阅历和经历的增长,他们对于最苦和最乐的解释就会截然不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自己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主题,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单纯的书面文字中跳脱出来,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去体验和感触,进而激发出他们对自己切身体会的感知。比如教师可以以“最苦的事”为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分小组进行情境演绎,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情,来进行故事演绎,也可以选择他们所见所闻中认为最苦的事情。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去探索如何表现“最苦”,如何让他人感受到“苦”。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将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立体化思想的过程,学生在情境中演绎出自己的内心所想,而观看的学生也能够在他人的演绎中品味到不同的“苦涩”,这就触发了学生探索生活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尝试观察生活、研习语言,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知晓的内容,这就在无形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探索力,刺激着他们思维的多元生长。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思想观念等因素,对语文学习中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人物的看法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他们每个人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初中语文《孔乙己》这篇文章,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看法一定会有很多的不同,有些学生认为他的这一生让人怜悯,非常可悲,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持有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孔乙己到最后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时,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总是随大流。除此以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反应能力,因为思维反应的快慢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在不断的锻炼中培养。例如,在一篇新的文章介绍大概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最终选出思维能力反应最快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结束语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依托学生发展的需求,从日常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契机,在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思维品质有效提升,继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香去.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53.

[2]王传新.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34-35.

[3]石光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33-13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