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17 16:47赵文婷
黑河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

赵文婷

[摘 要]特殊教育面向的群体一般是身体有残疾或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某些事,需要依赖他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根据残障孩子的心理特点,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加强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一般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认知能力差等问题,生理缺陷会让部分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而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这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小学特殊教育在教材编写方面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残障儿童在听力、语言表达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他们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来认识世界,学会与人交流,所以,小学特殊教育教材内容的选取应更贴合实际,更加生活化。比如,有一篇說明文是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对于残障儿童来说,计算机距离他们很遥远,他们可能从没接触过,更没有使用过,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因而学习难度特别大。残障儿童本来就与普通的孩子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再用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那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难度。同时,学生由于听不懂,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甚至会产生怀疑自己的想法,进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材内容的选取要紧紧贴合生活实际,努力做到让孩子们感兴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课文中快乐地学习。

(二)学校建设水平低

近年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普及化和全民化。但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晚,学校的建设水平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因而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不能满足多数残障儿童的上学需求,即使特殊教育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残障儿童依然面临着没学上的窘境。从微观层面上看,特殊教育学校地区分布不均衡,这类学校通常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数量较多,而在西部内陆地区则分布很少。由于经济条件相对不好,有的家庭不愿让孩子继续接受特殊教育,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根本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导致残障儿童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残障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三)师资力量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普通学校来说非常薄弱,因为特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难度也更大,无论是从教学还是管理方面来说,很多教师不愿去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听力障碍,有的是语言表达障碍,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他们,又要教给他们一些生活常识,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因此,工作的负担和压力很大。此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并不高,待遇不够优厚,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实施的措施

(一)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应与普通教学有明显区别,对于残疾儿童,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步入社会后能独立处理一些问题,不至于被社会淘汰。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教材当做主要的教学载体,对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不够重视,导致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将生活实际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教材中的书信内容时,教师先说明写信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试着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回到家后把信送给想送的人。这种活动新颖独特,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兴趣浓厚。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生活化

特殊教育的孩子一般都有先天生理缺陷,但在某些方面却有比普通人更强的能力,如听力有缺陷的学生,其视力反而很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优势,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呈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把生活渗透到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水乡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水乡的动态图,然后提问:你们觉得水乡里都有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学生提及的景物一一添加到动画中,并在每种景物旁边标上名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自己身边。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残障孩子拥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能正常地与他人交流,能对生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营造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场景,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开学了》,新课伊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每天是谁送你们来学校的呀?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呢?出发前在家里吃了什么早餐呀?爸爸妈妈给你们的小书包了装了什么好玩有趣的东西呢?”这些问题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与教师互动时热情高涨。教师顺势教导学生:“从今天起,大家就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平时在学校要认真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回到家要关心爸爸妈妈……”然后继续提问:“你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如小花和小草都在开心地笑,小鸟们在快乐地歌唱,都可以分享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喜悦。”这种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趣事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

三、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教学态度

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教学工作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各种生理缺陷,导致他们无法像常人那样思考问题,进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操之过急,应有足够的耐心、包容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教师要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去感化学生,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考虑到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对他们的生活多加关注,对他们提出的困难及时解决,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步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有助于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帮助他们逐渐敞开心扉,去探索和感受世界的美好,树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可以建立个人心理咨询室,学生有任何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求助教师,有任何不明白的事都可以找教师商量。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灵的距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有智力缺陷,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在学习上也表现出极度不自信,心理比较脆弱。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量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思想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课,给学生讲述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让他们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带领他们走出心理缺陷的阴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特殊教育地位的提高,教育工作者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语文走进残障儿童的生活,把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敏玲.特殊教育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下一代, 2019, (008).

[2]赵文莹.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现状与创新[J].信息周刊, 2019, (003).

[3]刘玉霞.生活化教育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 2020,(2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